8月15日凌晨6點,黃河中上游流域最大跨度的中央索面矮塔斜拉橋——烏海黃河公路特大橋順利合龍,預計10月底建成通車。
圖為烏海黃河大橋主橋全景。(央廣網發 李康 攝)
烏海黃河公路特大橋是國道110線海勃灣至麻黃溝段公路的組成部分,烏海市的主要縱向交通骨架之一。大橋北連海千線、京藏高速公路和新麻高速公路輔道,是通往阿拉善盟的主要出口;南連國道109線棋盤井至石嘴山段,是連接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交通樞紐。大橋起點位于海南區巴音陶亥鎮二道坎,向西跨越波濤洶涌的黃河,終點位于烏達區巴音賽大街東口。大橋連接烏海市“兩岸三區”,烏海人民翹首以盼。
國道110線烏海黃河特大橋設計為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工程包含正橋和互通立交橋兩部分,其中正橋長1130米,互通立交分4條匝道,全長1362.3米,橋面標準寬度33.5米。主橋設計為(120+220+120)米中央索面部預應力混凝土部分矮塔斜拉大橋。結構體系為塔梁固結,塔梁與橋墩分離并設置雙曲面球型減隔震支座。
中鐵一局烏海黃河特大橋項目負責人衛林說:“大橋1、2號主墩在黃河河道中,設計為26根孔深97米、直徑2米的樁基這么大直徑的深水基礎在國內少見,用了兩種鉆機接力施工才保證了它的完成。由于水下板沙、沙粒、大石頭多,承臺施工中,常規的鋼板樁施工方法無法使用,我們先用旋挖鉆在鋼板樁位置周圍鉆了100多個21米深、直徑1米的孔,然后用粘土回填夯實后再作業,相當于做了一個地下連續墻。在大橋施工中,我們使用了同類型國內最大的球形減隔震支座。主墩上使用的4個支座,單個支座自重達60噸,可承受重量1.1萬噸。因為體積太大,需要拆解后才能運到橋墩上組裝,我們自主創新專門設計了兩套自重40噸的龍門。同樣以‘大’著稱的還有大橋主梁的0號塊計高度9米,鋼筋用量300噸,混凝土方量達到1400方。為了防止大體積混凝土開裂,專門設計了配合比,里面加了鋼纖維,0號快一次性澆筑成功”。
內蒙古烏海市地處大陸深處,地理地質環境復雜,戈壁沙灘,氣候環境惡劣,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每年的冬休從本年度11月可延續到次年3月,有效施工工期僅有不到7個月時間。施工單位為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連續梁34個對稱節段施工中,每個節段的施工和養護時間都嚴格按照規范執行,混凝土增長強度達到7天后才能開始下一節段的施工,并保證每個節段都有15天的施工、養護期。寬幅掛籃全斷面施工周期長,且斷面在不停變化,在每個階段都對掛籃進行新重新改裝設計;索鞍精度控制需要經過放線、定位、校合、復合、微調等多道程序,施工單位就這樣的程序做了兩次。
據了解,大橋將于9月底完成主橋防撞護欄及機電、亮化系統施工,并在10月完成瀝青橋面鋪裝,預計10月底實現通車。
烏海黃河公路特大橋建成,將為烏海市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城市轉型提供現代、優質、高效的交通運輸保障,對構建全內蒙古自治區公路運輸骨架系統,推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具有重要意義。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