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互動)(3)“定遠艦”沉艦遺址在威海發現
這是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出水的一塊“定遠艦”的銅銘牌(資料照片)。
9月2日,“威海灣一號甲午沉艦遺址保護區域劃定論證會”在山東威海劉公島上舉行。經專家論證,歷經兩個月的水下考古調查,現已基本確認清代北洋海軍旗艦“定遠艦”的沉滅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艦遺物,這是2014年以來北洋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定遠艦”為清朝委托德國坦特伯雷度(該地二戰后劃歸波蘭,現名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的7000噸級一等鐵甲艦。1885年入編北洋海軍后列為海軍旗艦,1894年中日甲午黃海海戰爭中主動開炮迎敵,其主炮威力與超強的鐵甲防護能力在海戰中有著不俗的表現,一度被譽為“永不沉滅的定遠艦”。后續的威海衛保衛戰中,不幸被日軍魚雷艇偷襲而中彈受損,緊急移船到劉公島東村外擱淺,不久即因戰局崩潰主動自爆以免資敵。戰后被日軍大肆拆卸,武器與艦材被當作戰利品運去日本。
2019年7月至8月,為調查保護沉滅在威海灣內的北洋海軍戰艦遺址,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受山東省文物局委托,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山東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威海市博物館聯合組隊,調集國內30余名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及相關技術人員,共同開展了威海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工作。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威海灣甲午沉艦遺址第一期調查項目領隊周春水介紹,本次調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潛水實地探摸結果為基礎,采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殘存艦體的保存情況。首先,考古隊利用多波束、淺地層剖面等海測儀器采集遺跡數據,結合文獻材料,準確鎖定 “定遠艦”的埋藏位置。隨后,考古工作選擇在遺址上方進行抽沙作業,在深達1—3米的厚厚泥層下,發現并逐步揭露出一段艦體遺跡、采集提取部分沉艦遺物。本次調查區域可確認為艦體炮臺與彈藥艙附近位置,發現并提取出水文物150余件,同類物品在此前的“致遠艦”“經遠艦”遺址調查中也有發現。
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長姜波認為,“定遠艦”的發現,有利于深入推進甲午沉艦調查與研究工作,對于甲午海戰史、海軍史、艦船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歷史與科學價值。以史為鑒,甲午系列沉艦的水下考古工作,為凝聚民族力量、實現富國強兵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原文有所改動)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