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洋河畔,草木蔥蘢。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坐落在蒼翠的群山之中。因春季盛開的山野桃花而聞名,嘎拉村是林芝市歷屆桃花旅游文化節主辦地。每年3月至4月,都會吸引不少游客。
“嘎拉村是真巴村的一個自然村。早些年,嘎拉村村民多以上山砍伐木材為生,不僅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也容易引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從2002年開始,村里辦起了桃花旅游文化節。今年以來,嘎拉村已經接待游客超過14萬人次,門票收入達到420萬元。”真巴村黨支部書記邊巴介紹,除了觀賞桃花,游客在嘎拉村還可以體驗農家樂、騎馬、民族服飾等富有趣味的旅游項目,這也成為村民增收的一項重要來源。
2011年,嘎拉村開始對相關旅游體驗項目開展統一經營,由村集體選派村民開辦經營項目,并通過開展夜校培訓等方式,促進旅游服務質量提升。“通過集體經營的形式,桃花節旅游項目的體驗好了、質量高了,我們的品牌更有名了。”邊巴說。
村集體經營旅游項目,不僅讓參與其中的村民獲得務工收入,每年的桃花旅游文化節收入還能分紅。據了解,嘎拉村去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004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13萬元。
如今,嘎拉村村民吃上旅游飯,走上幸福路。“我們家有6口人,去年從桃花旅游文化節獲得的分紅有10多萬元。今年我打算用攢下的錢新修一座房子,開個民宿。”嘎拉村村民達瓦堅參說道。
邊巴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不能因為發展旅游觀光而破壞生態、污染環境。每年,嘎拉村植樹造林面積達到200畝以上。”
“礦泉水瓶、啤酒瓶,換取1500積分”“一次性紙杯換取200積分”……在嘎拉村便民服務中心的“綠色銀行”,一本“可回收垃圾兌換臺賬”上,一條條兌換記錄寫得滿滿當當。今年初,嘎拉村推出“綠色銀行”,通過村民分類回收、定點兌換商品、村集體資金補貼差價的方式,引導村民養成垃圾分類回收的良好習慣,共同美化村容村貌。
“‘綠色銀行’開業以來,村民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不斷提高,更加自覺地維護村容村貌整潔。現在村子里道路干凈整潔,游客來到這里,能夠更加開心地玩、舒心地游。”嘎拉村“綠色銀行”管理員益西曲珍說。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