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協22日表示,將探索公示有關網絡假冒偽劣行為的消費者投訴,建立平臺售假售劣黑名單制度,強化信用約束和監管。并建議制定電子商務平臺打擊假冒偽劣的專門標準,細化平臺經營者審核管理、糾紛處理、舉報制裁等方面的流程管控。
8月22日,中消協在北京召開“強化社會共同責任 打擊網絡假冒偽劣”專題座談會。中新網記者 種卿 攝
近年來,即使網絡“打假”力度逐年加大,但仍有一些漏網之魚擾亂著網購市場秩序。
22日,中消協在北京召開“強化社會共同責任 打擊網絡假冒偽劣”專題座談會。北京市消協秘書長楊曉軍會上介紹稱,以北京為例,今年以來接到的商品投訴仍占總投訴量的一半以上,宣傳與實際不符、產品有缺陷、假冒產品是最主要的三個問題。
最讓消費者揪心的是,對于假貨,我們有時竟無計可施,鑒定無門讓維權變得“奢侈”。“朋友在某海外平臺買的面膜,發現和在境外買的不一樣,由于商家提供了海外購買憑證,他最終維權失敗。”一位消費者代表如是說。
這一現象并非個案,很多消費者因無處鑒定、無法提供假貨證明等原因,致使維權失敗。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國際部部長樂粉鵬就表示,關于鑒定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來講,目前是沒有的,建議中消協、一些國家檢驗機構以及電商平臺聯合起來,發起一個針對網絡假冒偽劣產品鑒定的團體標準。
談及假貨屢禁不止的原因,與會的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均表示,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是主要原因。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說,“如果再進一步追因,則是既有制度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甚至被扭曲。”
蘇寧易購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在電商平臺上的售假成本很低,當售假行為被曝光,假冒商品基本已經賣完,罰款的錢可能也就跟違法所得差不多。
為此,有業內人士建議,首先電商平臺要切實履行消費者維權力度,加大假冒偽劣處罰義務;其次,電商平臺有一些聯動措施,共享一些信息;同時,政府應建立一個官方維權渠道,給品牌權利人和消費者打通便利的維權通道,降低維權成本。
會上,包括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網易考拉、唯品會等電商平臺代表均表示,要積極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打通消費者的投訴、維權渠道,承擔網購平臺應該承擔的責任。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