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通訊員王克成)年初以來,江蘇射陽縣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站立足全縣交通工程建設實際,切實履行行業管理工作職責,不斷提高質量監督安全監管能力,確保圓滿完成2018年各項工作目標。
該站一著不讓抓好作風建設,全力服務工程建設。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轉變工作作風,建設服務型質監站是該站追求的目標。為此,全站人員不講條件不講困難,全力投入,不折不扣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同時以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為載體,轉變服務觀念,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完善服務體系,落實首問負責制。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工作中要待人真誠,態度熱情,及時提供服務。不斷強化效率先導,優化辦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新的一年該站穩步推進行政執法工作,按照先易后難、穩步推進、規范執法的原則,力爭執法工作有新突破;創新工作方法,對重點工程項目委托專業檢測機構檢測,騰出精力和人力重點做好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以質量和安全活動為載體,開展不同形式的質量安全活動,提升工程監管水平,召開不少于二次的以質量和安全為主題的現場會;加快信息化建設,助力監管工作,通過項目管理微信群,施工現場視頻監控系統,嘗試引入物聯網技術,通過先進技術手段來提升施工現場監管水平。
強化服務意識,為交通工程建設保駕護航。牢固樹立“監管就是服務”理念,寓服務于監管,全力做好服務工作。做好全局交通建設工程的服務工作,利用工作專長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出謀劃策;服務好農路辦工作,當好全縣農路建設的技術參謀,積極參與農村公路的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管理工作,做到早發現問題早處理解決,為工作爭得主動;對施工、監理和建設單位加強指導,把嚴格監督融于優質服務中,對出現的質量和安全問題一面要從嚴把關,堅決要求整改,同時要多溝通多交流,態度要真誠,道理要講透,爭得監管對象的理解支持。
做好全縣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管工作。以項目全面受監為質量監督工作主線,確保應受監工程一個不漏;以現場檢測為抓手,采用巡回檢查方式,確保檢測效果,繼續執行好建設項目5%抽檢頻率,使項目的試驗檢測覆蓋面達100%。重點檢查原材料、鉆孔樁施工砼回彈強度、石灰土灰劑量、路基彎沉、水泥砼面層強度和厚度、水穩基層和瀝青砼面層壓實度和厚度,發現存在質量問題當場落實整改,及時下發通報,并檢查閉合;進一步強化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監督管理工作,預防安全責任事故發生,從排查安全隱患著手,重點加強舊橋拆除、梁板安裝、深基坑作業、高支架、道路半幅施工等重點工序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加強工程保險投保和安全經費使用檢查,督促施工單位應保盡保,安全經費用好用足;切實落實施工、監理、建設單位的各級責任,進一步抓好各級從業單位的質量安全保證體系建設;建立工程質量和安全舉報制度,鼓勵社會監督,將在工地醒目位置設立質量安全責任人告示牌,接受社會監督。積極做好質量和安全舉報受理、查處及答復工作。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監管能力。深入開展學習十九大精神活動,提高職工的政治素質;針對試驗檢測新版規程、橋梁高支架和深基坑施工知識通過制定周密務實的培訓計劃,深入施工一線外請專家現場授課講解,確保培訓效果,提高職工業務技能和素質;鼓勵職工參加職業資格考試,以考促學;參加局機關開展的各項學習活動要求全體干部職工每學必到,每學必記,保證學習效果。同時針對本站工作實際,開展有特色的活動,結對幫扶貧困戶。
加強廉政建設,筑牢思想防線。立足教育防范,通過開展黨的宗旨、黨紀政紀、優良傳統作風和職業道德教育以及全站干部職工簽定《廉潔自律承諾書》等形式,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的勤政廉政意識。把加強勤政廉政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以工程中違紀違法實例教育全體人員。加強違法犯罪警示教育,努力使全體干部職工做到自尊、自重、自警、自勵。同時根據質量監督工作特點,按照有關黨風廉政建設規定,重點落實廉潔自律準則對照檢查,在建立健全制度的基礎上,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涉及到質量和安全的各重點環節,加強與紀檢監察部門配合,自覺置與紀檢監察部門的檢查監督之下。確保全年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管工作無違紀、無投拆,力爭使全縣交通工程質量監督工作再上新臺階。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