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干燥,塵埃漫漫,時下灑水車經常“巡城”給道路降塵。然而有市民反映,在上下班高峰期,經常遇到灑水車在路面灑水,既影響過往車輛安全行駛,也把路人噴得一身濕。不少市民建議,應合理調整灑水時間,盡量錯開上下班高峰時段。對此,梧州市環衛處廢棄物處理監管科負責人表示,目前抑塵工作任務重、標準高,全天灑水的次數多,會加大對抑塵灑水設備的管理,教育好司機,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施作業,逐步完善車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記者調查:
為避讓灑水車,交通有點亂
12月13上午8時左右,正值交通高峰時段。在新興一路、新興二路、三龍大道等路段,伴隨著一陣音樂聲,灑水車行駛在機動車道上,車速相對較慢,并向道路兩旁噴射出水柱。記者留意到,過往摩托車或小轎車為了避開水流,或加速超車,或突然變道行駛,“爭分奪秒”趕超在灑水車前。其他正常行駛的車輛見狀,不得不緊急避讓,現場險象環生。記者發現,有部分過往車輛會減速讓行,緩慢跟隨在灑水車后行駛,當車流量較大時,容易造成交通擁擠。
“灑水車灑水可以降溫抑塵,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是在上下班高峰期路人卻經常受到困擾。”市民李小姐告訴記者,有一天早上八時多,她駕駛摩托車來到三龍大道上班時,一輛開著噴射水柱的灑水車從她身旁經過,水流淋濕了她的雙腳,“當時嚇了我一跳,趕著上班還被淋濕了雙腳,又不能回家換衣服鞋子,灑水車作業時間能不能調整一下,盡量錯開上班高峰時段?”李小姐無奈地說。
市民陳先生則表示:“灑水車噴出的水流太大,路面上臟水和泥塵容易濺到路人。”有一次他在公車站等車,一輛灑水車緩緩經過,他以為灑水車噴出的水不至于弄到自己,誰知濺起的臟水濺到他一身,褲子被濺得臟臟的,他希望灑水車適當降低水壓,盡量減少對行人造成困擾。“由于路上有很多塵土,灑水車一沖,路面泥濘,泥水還沖到經過的車輛上。我每天上班一趟,車子都臟兮兮的,幾乎每天都要洗車”,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灑水車噴完水,塵土飛揚的路面變得泥濘濕滑,導致車子輪胎打滑,當時是上班高峰期,很容易造成追尾。
同樣,噴霧車穿梭在市區中進行噴霧抑塵,也給干燥的天氣帶來了絲絲濕氣,不少市民紛紛為此點贊。但是,市民鐘先生跟記者反映,前不久的一天傍晚,在西江一路白云酒店路段,他在等紅綠燈的時候,一輛噴霧車經過,當時他還奇怪為什么其他市民都紛紛避讓,后來他發現,噴霧車噴出來的不是霧而是水滴,他的衣服被噴霧車弄得全是水。而現在的天氣早晚都有些冷,市民被水噴到如果不及時擦干難免容易感冒。“噴霧車噴出來的已經不是霧,而是水滴了,抑塵是好事,但是弄得市民一身水就不好了,當時我還以為下雨了呢。”鐘先生表示希望噴霧車噴出的霧能夠更細一點,現在的天氣就不要在路人經過時噴霧了。而市民吳女士則表示她會盡量避開噴霧車,不讓噴霧車噴出來的水弄到身上,因為她不知道噴霧車噴出來的水是不是干凈的。
許多市民紛紛表示不解:“交通高峰期路上車堵人多,為何灑水車要趕這個高峰期呢?”他們說,駕駛灑水車的工作人員確實比較辛苦,但是希望工作時間能有所調整,盡量避開上下班,上下課的高峰期,盡量減少給市民出行造成困擾。此外,他們建議加強對灑水車的管理。一些灑水車駕駛員不顧路邊有行人,仍一直開一直噴水,這是沒有公德心的行為。其實,他們完全可以等行人走開再噴水。
部門回應:
抑塵工作任務重,盡量減少擾民
記者為此向梧州市環衛處廢棄物處理監管科了解情況。該科室相關負責人黃煥權說,為做好我市冬春季空氣質量專項整治工作,打贏“決戰45天藍天保衛戰”,市環衛處安排22輛抑塵車、灑水車在市區主干道和城效接合部每天不少于5次路面灑水沖洗;一些泥塵較大的路段,例如三龍大道,紅嶺8號路、舜帝大道、毅德城路段,外環路段,紅嶺片區以及空氣質量監測點周邊2公里范圍內等則需要再增加灑水頻次,要求做到全天每小時灑水一次。若遇到全市發布空氣質量預警,市環衛處更要立刻響應啟動預警方案,灑水噴霧次數頻率則必須相應增加。
黃煥權表示,在執行街道沖洗、灑水的工作中,為了不影響市民的出行,他們安排灑水車在早上6時半,中午12時30分,晚上8時三個行人較少的時段在進行灑水。盡管市環衛處盡量避開在上下班高峰期灑水,但由于目前抑塵工作任務重、標準高,全天灑水的次數多,個別路段會出現上下班高峰時間灑水的情況,難免影響到行人。在此,希望市民給予體諒。
黃煥權表示,對市民反映的灑水車問題,市環衛處領導非常重視。要求工作人員盡最大努力協調,合理安排。灑水車行車時盡量做到減速慢行、保持音樂提示、減低噴灑沖勁以及遇到人多或人行道時實行暫停或減弱噴灑。霧炮車也盡量避免在上下班高峰期進行噴灑,以減少對市民的影響。再者,霧炮車噴霧的大小出廠時已設定,無法調節。其風機噴頭向上噴灑,盡可能不會給市民造成困擾。而且噴出來的霧是自來水,市民也不必擔心水源的質量。
黃煥權對記者說,市環衛處會加大對抑塵灑水設備的管理,教育好司機,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實施作業,逐步完善車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盡可能避免給市民帶來不便,也感謝市民對我市空氣質量整治工作的支持。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