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 今年以來,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將社會治理創新與精準扶貧工作深度融合,高值挖掘社會扶貧和金融扶貧資源,試行試點了“無牌證摩托車納入臨時登記管理,存話費送保險兜底扶貧”為主題的“精準扶貧、平安摩托”惠民幫扶行動。僅僅通過半個月試行,目前,已有近200輛無牌證摩托車辦理了臨時登記、購買了保險。此舉措既最大限度消除了“無牌證”摩托車交通安全隱患,有效防控了其家庭因交通事故致貧返貧等社會風險,實現了源頭治理與長效防范、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同和廣泛贊譽。
緊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主線,深度融合政策、社會、金融三大扶貧資源,有效減少了無牌證摩托車存量
在推行“精準扶貧、平安摩托”惠民幫扶行動中,該大隊按照“公安主導、電信扶貧、保險兜底、車主受益”的原則,深度融合公安、扶貧、國地稅、電信、保險等部門資源優勢,努力尋求最契合的法律支撐、最大的政策支持、最強的資金保障和最優的服務舉措,讓利于民、服務于民。有效解決了無牌證摩托車上戶難、投保難、管理難、交通事故賠償難等問題,無牌證摩托車存量將全面減少。對不能辦理注冊入戶的摩托車納入臨時登記管理。針對能夠提供車輛合法來源、車況良好、且未達到強制報廢年限的、不能正常辦理注冊登記入戶手續的摩托車,由公安交警部門協調相關部門納入臨時登記管理,并制發臨時管理牌證;電信保險部門采取“存話費、送保險”的方式承保相關保險。對公安交警部門納入登記管理并核發有臨時管理牌證的摩托車,電信部門第一時間受理、限時為車主辦理“存話費、送保險”業務,并免費贈送手機和手機卡,安裝防盜芯片;保險部門全部承保納入登記管理摩托車相關保險。轄區保險部門對公安交警部門納入登記管理的摩托車,無條件承保相關保險,負責對承保車輛做好交通事故理賠工作;國稅地稅部門免(緩)繳納入登記管理摩托車相關稅費。針對公安交警部門擬納入登記管理的摩托車,特別是農村困難戶、建卡貧困戶,國地稅部門負責爭取政策免(緩)繳車船使用稅和車輛購置稅;依法依規強制解體報廢一批無牌無證摩托車。針對既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車況不好、且已達到強制報廢年限的摩托車,采取“公安交警部門集中查扣、鄉鎮交管辦勸導報廢”等疏堵結合的方式強制解體報廢了一批無牌證摩托車。
堅持“政府主抓、企業主推”理念,深度融合政府、部門、企業三個責任主體,強力推動了實行試點工作
堅持遵循“政府主抓、企業主推、車主參與”的工作理念,深度融合政府、部門、企業三個責任主體,規范明確了縣鄉政府、村級組織的管理責任,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和電信、保險等企業的社會主體責任,確保了“精準扶貧、平安摩托”惠民幫扶試行試點工作扎實推進。首先深入調研,多方溝通、精細方案。年初以來,副縣長、公安局長張富榮分別組織交警、網安、扶貧、國地稅、電信、保險、鄉鎮政府、群眾代表等部門深入開展實行試點工作可行性調研,并多次主持召開聯席會、協調會,從省、市、縣級層面最大限度爭取政策支持、技術支持、業務支持和資金扶持,并組織制定了切合我縣實際、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其次強化宣傳、認真籌備、精心試點。8月初,公安局牽頭,組織電信、保險、扶貧移民等部門及鄉鎮政府精心策劃宣傳方案,廣泛宣傳“精準扶貧、平安摩托”試點實行工作的目的意義,全面引導廣大群眾極性主動參與此項工作。9月20日,縣委、縣政府在人民公園舉隆重行了青川縣“精準扶貧·平安摩托”惠民幫扶行動啟動儀式,縣委書記羅云,縣委副書記、縣長劉自強,縣委副書記孫亮,副縣長、公安局長張富榮等縣委、縣政府領導及中國電信廣元分公司、中華聯保廣元分公司負責人、各職能部門200余人參加儀式。四川電視臺、廣元視電臺、廣元日報、新華網、人民警察網等多家媒體從不同層面進行了報道;最后流動下鄉、集中辦理、全面整治。9月下旬,鄉鎮交管辦、交警、電信、保險等部門采取“流動下鄉、集中辦理、全面整治”或窗口直接受理方式開展“存話費、送保險”和核發臨時管理號牌證等業務,把服務延伸到群眾家門口,做到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最大限度的節約了車主往返辦事成本。并聯合轄區派出所、鄉鎮交管辦,對既無法提供合法來源、車況不好、且已達到強制報廢年限的和符合辦理“存話費、送保險”業務條件、但拒不辦理的摩托車,進行集中查扣整治,強制解體報廢了一批無牌證摩托車。
著眼“強化源頭、長遠防范”思路,深度融合車主、社會、企業三方風險主體,確保惠民行動便民利民
“精準扶貧、平安摩托”惠民幫扶行動,是青川公安交通管理創新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的一項重大舉措,以“存話費、送保險、兜底扶貧”的惠民方式來加強農村無牌證摩托車管理,既實現了保險、電信等企業在助推青川脫貧攻堅和保險惠民過程中自身新的發展,也有效消減了無牌證摩托車存量,解決了無牌證、無保險摩托車交通事故賠償難、受傷住院費用籌措難等現實問題,是最大限度消除無牌證摩托車交通事故隱患、有效降低其家庭因交通事故致貧返貧等社會風險的一項民生工程,也是壓降事故、維護穩定、扶貧解困、服務群眾的一項民心工程,更是規范摩托車管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摩托車交通違法、打擊摩托車盜搶犯罪、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生命工程。(柯 林)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