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城鎮建設的興起和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們在交通需求上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機動車的保有量和公路機動車流量劇增,人、車、路的矛盾日益加大,給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挑戰和損失。因此,如何加強新時期道路安全隱患排查、分析、研究與治理,提前預警,減少交通事故發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車輛、行人在便捷、通暢的交通環境下平安出行,是每一個交通管理者的使命和責任。現結合工作實際,談一下新形勢下如何打好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殲滅戰,有效預防交通事故的問題。
一、道路交通安全隱患的表現形式
(一)城鄉道路規劃存在缺陷,形成安全隱患。近年來,隨著交通建設步伐的加快,城鄉道路建設日新月異,但遠遠落后于車輛增長速度,受城鄉建設規劃、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制約,大多數道路改建是在原有道路基礎上改建或擴建,道路養護防護措施不到位,通行能力得不到徹底改善,造成部分道路彎多、路窄,人車混行、路況復雜,各方面難以達到車流、人流安全通行要求,從而存在嚴重的交通安全隱患。
(二)路面交通設施不配套,凸顯安全隱患。受綜合協調機制、設施更新維護、道路翻修養護等因素的影響,道路建設部門在修建和維護時,往往忽視安全設施建設,不少新建或改建道路規劃不科學、不合理,建設中忽視安全設施配套及綠化遮擋問題,致使道路交叉口、信號燈、限速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不完善,不能及時對駕駛人預先警示。加之天氣原因,路面坑洼導致結冰、積水等因素是又一安全隱患。
(三)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不高,引發安全隱患。交通參與人的交通違法行為是事故發生的最大隱患,每一起事故的背后,必然伴隨著交通參與人的交通違法行為。部分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淡薄,對交通安全認識膚淺,不能自覺遵章守法,部分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行人忽視交通安全,存在僥幸心理,隨意變道、違反禁令標志、超速、超員、超載、酒駕、非機動車行人闖紅燈等違法行為,暗藏事故隱患。
(四)馬路市場占道經營,突發安全隱患。馬路市場橫行,商販占道經營,路邊修車洗車等也是引發交通事故的誘因之一,群眾為了逃避各種規費、降低經營成本,他們多在街頭就地設攤、占道為市,同時,無證商販經營的商品價格通常低于市場價,與群眾少花錢的消費心理相吻合,馬路市場盛行,但卻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二、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面臨的問題
(一)道路安全隱患排查質量不高。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是一項涉及道路條件、地理環境、交通參與者綜合素質等因素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需要對各項交通因素組合后的實際效果進行測算和評估。而公安交警部門特別是基層民警很少具備專業技能,只是依據事故基本情況和工作經驗做出判斷,加之警力不足,基層民警很難把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做實做細,直接影響了道路安全隱患排查質量。
(二)道路設計建設不規范。受客觀條件限制,許多道路設計施工存在瑕疵,投入少、隱患多。一些路口、彎道處的安全視距不合理,致使駕駛員的視覺盲區多,更有部分新建道路交通基礎設施設置后,經實際應用發現存在不合理之處,需要結合交通形勢,不斷改進和完善。
(三)道路安全隱患綜合治理不力。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涉及面廣,牽涉公安、安監、住建、交通等部門,并因隱患形成原因的不同而牽涉不同單位。在工作過程中,職能部門對整治、協調和督促力度不夠,致使部門間缺乏強有力的溝通與協調機制,在隱患整改時出現拖拉敷衍的現象。
(四)道路安全隱患治理保障難度大。在道路安全隱患治理中,安監、市政、養護等部門因職能、規劃和資金等問題,往往存在意見分歧,諸如安裝路燈,拓寬、修改線形等資金需求量大、工程復雜,如果沒有將整體規劃建設或納入項目建設,僅作為道路安全隱患單項治理存在較大困難。
三、道路安全隱患的治理對策
(一)強化組織協調,構建多個部門共防局面。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是一項社會化工作,僅靠交警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由黨委政府牽頭組織實施,充分發揮交通安全委員會的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層層落實交通安全隱患整改責任制,推進安全隱患整改進程。作為交通管理主力軍的交警部門,應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支持和領導,把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方案,政府牽頭,公安交警、住建、安監等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定期召開交通安全聯席會議,對交通安全工作進行專題研究,落實隱患排查整改措施,分解責任,督促整改。
(二)強化防范措施,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一是要經常對道路交通情況進行排查發現、消除交通安全隱患。執勤民警在日常巡邏中,要加強對道路交通設施的排查和發現力度,及時發現并上報轄區道路安全隱患,暢通隱患發現上報、督促整改渠道。二是要適時開展專項整治活動。發揮公安交警部門主力軍作用,改革勤務制度,科學安排警力,大力整治客運車輛超員、機動車超速行駛、違規運輸危險化學品、酒后駕駛、疲勞駕駛、校車違規上路、無牌無證和報廢車輛上路行駛、農用車違法載人等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減少路面動態安全隱患。
(三)完善預警機制,確保隱患排查工作常態化。一是建立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公安交警部門要將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作為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抓實抓好,要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特別是事故處理工作中,建立健全事故基礎臺帳,建立完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研判制度。二是客觀、準確地排查出安全隱患。認真落實交通事故分析制度,抓住交通事故規律特點,提高分析研判的深度、廣度和針對性、前瞻性,為道路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供科學依據。三是完善交通安全定期發布和信息通報制度。公安交警部門要及時通報道路交通事故情況、危險路段和重大道路安全隱患整改情況,在處理交通事故中要建立經常違法和死亡交通事故重點駕駛人名單制度,跟蹤管理,將名單及時通報給交運部門、客運企業、運輸車隊及管理單位,定期在電視臺、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發布,加強社會輿論監督。
(四)多種形式宣傳,提升群眾交通安全意識。一是充分利用全媒體手段,開展交通安全宣傳。以抵制交通違法行為、倡導安全文明出行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普及交通規則和汽車文明,做到交通安全宣傳有聲勢、有節奏、有力度、有成效。發揮電視、廣播、報刊、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等媒體作用,打牢交通安全宣傳陣地。加強縣電視臺、廣播電臺交通安全專題欄目的應用,推出深度訪談、專版專欄、系列報道。發揮官方微博權威發布、官方微信實用服務功能,強化輿情應對、信息發布等工作。二是切實發揮“兩站兩員”的作用,加強宣傳管理與勸導。通過多種措施,充分調動農村“兩站兩員”的積極性,創作一批交通安全提示語、海報等,通過“平安大喇叭”、文化廣場、宣傳欄、交通安全服務站、勸導站等,對重點人群進行宣傳教育。三是開展高強度的社會化宣傳工作,營造鋪天蓋地的宣傳氛圍。注重利用違法處理、事故處理、車管所、汽車站、加油站、飯店、超市、廣場等人流量相對較大的地域,開展針對性交通安全教育,切實提高宣傳教育的效果,形成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深厚氛圍。(馮永華)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