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喚已久的土改試點方案終于出爐了。
1月10日晚,央視發布消息稱,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標志著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將進入試點階段。
關于此次土地改革的主要任務,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姜大明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改革主要任務有4項: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以及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合理提高個人收益。
2014年12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對《意見》進行了審議,并在此次會議上提出土地改革的“三條底線”: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3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此次印發的《意見》指出,針對征地范圍過大、程序不夠規范、被征地農民保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要縮小土地征收范圍,探索制定土地征收目錄,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圍。在多位專家看來,“縮小土地征收范圍”、“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圍”是此次《意見》的亮點。
“一直以來,在我國土地使用存在著一些不規范的現象,在一些地方存在公共設施用地用作商業建設的現象,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范圍對規范土地使用將起到一定的規范作用。”河南農業大學經濟學教授劉旗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而能否實現縮小土地征收范圍則取決于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能否實現。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范圍,規范征地程序,完善對被征地農民合理、規范、多元保障機制。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范圍,減少非公益性用地劃撥。
我國《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得用于非農建設”。但在現實中,許多土地征收用于商業建設,這與現有法律相沖突。去年,《土地管理法》修正草案原本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計劃中,但最終并未出現在議程中。
在此次試點方案中提出,試點涉及突破相關法律條款,需要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允許試點地區在試點期間暫停執行相關法律條款。這為試點的有序推進掃除了法律障礙。
此外,此次試點選擇堅持小范圍試點,主要在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安排,選擇若干有基礎、有條件的縣或縣級市開展,并且試點嚴格限制在經法律授權的縣(市)開展,非試點地區不要盲目攀比,擅自行動,確保試點封閉運行,風險可控。
“這顯示出政府在推進速度上仍采取謹慎態度。”劉旗分析認為,幾千年來土地改革都是一大難題,事關政府與農民之間的關系,處理不好則可能出現大亂。因此,在大膽改革的思路下采取先行試點再慢慢推開的方式,謹慎逐步推進是很有必要的。
姜大明表示,土地改革的試點工作將在2017年底完成。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