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企業壯大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通過清費降本減負、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是我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的重要路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微觀管理、直接干預,注重加強宏觀調控、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
5年來,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事項削減44%,中央政府層面核準的企業投資項目減少90%,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壓減74%。中央政府定價項目縮減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縮減50%以上。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市場活力明顯增強。
“現在中小企業收費多,減費對中小企業來說是打了強心針。”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把中小企業積極性調動起來,發展經濟、解決就業等都會實現更好發展。
中央決策部署,地方全力落實。近年來,江蘇、浙江兩省各級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決策部署,把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作為工作重點,充分發揮價格部門職能作用,著力推進清費降本減負,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清收費多措并舉,為企業減包袱
涉企收費項目清單制,是江蘇、浙江兩地政府力推的一項制度。通過有力實施該制度,涉企收費項目在數量和金額上實現了“雙下降”。
近年來,江蘇省堅持清理與規范同步,不斷強化涉企收費行為監管,特別是對全省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定價管理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行政許可中介服務收費目錄和涉企培訓考證目錄等,堅持動態調整并及時公布,做到清單之外無收費。同時,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收費事中事后監管辦法》,制定實施《江蘇省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評估辦法》,全面規范涉企收費行為。
“企業可以及時在省物價局、市政府網站查詢到國家、省、市降本減負文件和經營服務性收費目錄清單,讓廣大企業知曉政策內容,從而用好各項政策。”江蘇罡陽集團副總經理劉海峰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清費減負效果究竟如何,企業的切身感受最能說明問題。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來到南通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南通港是江蘇北翼最鄰近海域的港口,擁有長江岸線4166米,千噸級以上公用生產泊位24座。
對港口企業而言,起重機械是其最重要的裝卸生產設備,南通港集團公司擁有通州、江海、狼山、集裝箱4個分公司,共有各類裝卸生產用起重設備79臺。江蘇價格部門通過調整特種設備檢驗收費方式,由按照購機價格比例收費改為分級別計件收費,港口新購設備安裝監督檢驗費得到大幅下降。比如,新購一臺2100噸小時卸船機,按照老標準應收取13.5萬元的安裝監督檢驗費,按新標準僅需支付2260元左右。此外,特種設備定期檢驗費的平均下浮幅度也達到20%左右,如按照“老標準”,南通港口集團一年起重設備的定期檢驗費需支出6.3萬元,按照新標準,只需4.9萬元左右,直接減少支出1.4萬元。
在浙江省,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經營成本,杭州市動態更新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僅2017年就3次動態更新。多輪“瘦身”下來,截至2017年底,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為25項,較2016年底的56項減少了31項。
作為杭州市本土成長起來的全國知名企業,娃哈哈集團負責人感慨良多:“2017年娃哈哈在浙江省范圍內全年實際繳納各種規費1301.33萬元,與2016年同期3665.91萬元相比,繳納金額直接減少2364.58萬元,下降64%。”
據浙江省物價局副局長韓亞明介紹,浙江省、市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已全部取消,實現了省、市兩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設立、零收費,目前僅保留中央設立的涉及公安、國土資源、建設等9個系統15項收費項目。
清單是基礎,中介是抓手。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江蘇、浙江均將網上中介超市作為抓手,引入市場機制,不斷引導和規范涉企中介服務收費。
以連云港市為例,2017年該市發布的《行政審批中介機構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指出,相關部門要積極創新服務方式,借助“互聯網+”技術,推進網上中介超市建設,鼓勵引導中介機構進駐服務網。
連云港市物價局副局長萬興軍對“中介超市”建設如數家珍:“市物價局根據地方審改辦提供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項目是否收費逐項梳理,不收費的明確向社會公布,收費的進一步確定政府定價或是市場調節。政府定價的明確告知收費標準、政策文件以及收費地址,屬于市場調節的中介項目,只要符合資質的中介機構都可以到政務辦報名,并公布收費標準,相關企業可從‘超市’自由選擇所需中介,做到信息公開,促進競爭,從而規范行政審批中介行為。”
既要用好用足用活市場,又要發揮職能部門的積極作用,在這方面,2016年以來,浙江省義烏市大膽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通過指導、約談,引導行政審批中介機構大幅降低收費標準,取得了明顯成效。
降成本零折扣,為企業謀實利
水電氣、物流等生產要素成本在企業生產成本中占比巨大,這些費用能不能降、降得是否到位,關系到企業的切身利益。
前不久,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持續推進降成本工作,更加注重中長期目標確立和長效機制建設,把降成本與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持續發展能力結合起來,以提高實體經濟供給體系質量為重點,持續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江蘇、浙江綜合發揮資源產品價格改革和直接交易、降低用電用氣價格等政策措施,為企業實實在在降成本、真真正正謀實利。
據了解,江蘇省2016年兩次下調一般工商企業用電價格共每千瓦時3.85分,年減少工商企業用電支出35億元。2017年,利用基金附加“兩取消兩降低”及輸配電價改革空間,自7月1日起,下調大工業和一般工商業及其它類別用電每千瓦時1.83分,年減少工商企業用電成本約71億元。
“我們雖然是中國企業,但是參與的是國際競爭,面對的都是國際上的競爭對手,因此包括成本在內都要有競爭意識。”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明達告訴中國經濟導報記者,公司作業需要恒溫恒濕,溫度23~25℃,濕度45%左右,全年天天如此,電消耗量非常大。“近年來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支持我們搞直供電,讓我們受益匪淺。”
據悉,通富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前三大集成電路封測企業之一,2017年全球封測企業排名第7位。在2010年江蘇省首次開展的電力交易試點工作中,通富微電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電網公司、財政部的聯合調研,成為江蘇省8家進入直購電試點工作的企業之一,并于2012年下半年正式開展試點實施工作。2012年至今,開展直購電為企業降本達到了3590萬元。到2017年,公司有88%的電量加入了直購電交易,為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江蘇、浙江這樣的制造業聚集地區,因直供電受惠的企業不勝枚舉。以杭州市為例,據統計,全市共有10035家企業符合用電直接交易條件,平均電價降低3分。
能源成本要降,物流成本也要降。江蘇、浙江諸多地區紛紛出臺優惠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
2017年3月1日,浙江省出臺《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收費政策調整方案(試行)》,國際標準集裝箱運輸車輛高速公路通行費按照運輸距離遞遠遞減的原則,在指定高速公路收費站,分別按基本車公里費率的70%、60%、50%收取。
“根據我們的實際生產經營發現,這個方案的實施對于集裝箱運輸企業的經營成本有非常大的助益。”寧波恒盛物流有限公司運輸板塊負責人陳凱給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算了一筆賬:“我們公路運輸成本上很大一塊來自郵費和高速通行費,兩項加總占成本的60%。如果我們公司旗下130輛車中有約40輛為門到門運輸經過高速路的車輛,那么2016年新方案實施之前,高速通行費在所有收入里占22%,油費32%;實施以后2017年營業收入不變的情況下,以40輛為例高速通行費減少60萬元,同比占比下降10%。”陳凱直言,物流企業本就是微利行業,10%的同比下降是相當大的助益。
“最多跑一次”讓企業更方便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使更多事項在網上辦理,必須到現場辦的也要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浙江省在積極推進企業清費減負的同時,在全國率先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簡政放權的“最后一公里”,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進一步降低。“最多跑一次”改革實施后,極大方便了企業的辦事訴求。
“我們感覺到政府整體工作效率確實有了顯著提升。比如,公司有些業務原先只能去市里辦,目前基本在區里就可以辦好;有些資料未帶齊,也可以業務先辦,資料后補;有些業務通過手機APP就可以辦理,向‘不用跑’轉化,方便許多。”娃哈哈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
江蘇罡陽控股集團在實際辦事中也真切感受到了“價格溫度”。2015年底,該集團根據經營需要決定將旗下的“江蘇驕陽轉向系統有限公司”和“江蘇罡陽轉向系統有限公司”兩個全資子公司進行重組。在辦理產權變更時,根據當時收費政策,房產交易中心要收取70多萬元的非住房轉讓手續費。企業認為集團兩個子公司屬于公司內部重組,收取費用不盡合理。同時,70多萬元的費用極大地增加了企業負擔。江蘇省物價局得知后,積極與省有關部門溝通協調,2016年2月,會同省財政廳出臺了《關于規范房屋轉讓手續費等有關事項的通知》,降低房屋轉讓手續費并明確了相關優惠政策。根據新政策,罡陽集團免繳了70多萬元的費用。
事后,罡陽集團相關負責人多次到江蘇省物價局表示感謝,并向江蘇省物價局專門送去感謝信。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