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2月12日,日本都會通過民眾投票選出一個漢字來作為反映一年世相民情的縮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次選擇“挑”字作為自己的年度漢字,并稱面對少子老齡化和朝鮮威脅的“國難”,“今年(2017年)是直面‘國難’而挑戰眾議院選舉的一年。”但2017年安倍挑戰的又是怎樣的“國難”呢?
所謂“國難”只是又一次的政治操作
自2012年12月帶領自民黨從原民主黨手中奪回政權并第二次擔任首相以來,截至今年的12月26日,安倍第二次執政已滿五年。五年來,以經濟和外交安保作為執政的“兩輪”,通過不斷炒作政治、經濟、外交等議題,安倍憑借堅挺的內閣支持率為后盾,構建起了首相官邸主導的“獨大”體制,成功打造了號稱手段強硬的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也未能實現的政治局面。
在此期間,安倍無視在野黨的反對意見,連續強行主導并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安全保障相關法”和“共謀罪”等一系列頗具爭議的法案,成為了日本戰后最有權力的首相。同時,在安倍的暗中授意下,自民黨在今年3月還專門為安倍量身定做修訂了黨章,使其可以在黨總裁的選舉中實現三連任,進而有望將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首相的紀錄收入囊中,可以說,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安倍的風光真是一時無兩。
然而,有句古話叫“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在日本媒體今年3月相繼爆出安倍夫婦卷入森友學園“低價購地門”和加計學園“親友辦學門”等一系列丑聞后,自認掌控局面的安倍面對國會和輿論的質疑,在國會質詢中依然采取傲慢與無視民意的姿態,強硬否認自身干預的同時又無法自圓其說,最終隨著上述丑聞的持續發酵引發了日本民意的強烈反彈。先是他領導的自民黨在7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大敗,其后安倍政權的支持率在短短一個月內出現斷崖式下跌,最低甚至降到了29%,其苦心打造的“安倍一強”神話面臨崩潰的困境。
面對執政危機并避免在9月底召開的臨時國會上被在野黨“二次過堂”,安倍在臨時國會9月28日召開當日突然宣布解散眾議院并舉行大選,還將選舉命名為“突破國難”的選舉,謀求通過渲染危機氣氛以呼吁選民支持自己“強力執政”。而安倍所謂的國難,一個是朝鮮核導威脅,另一個是少子老齡化及其所導致的嚴重社會問題。當時就有日本學者指出,“國難”作為專有詞匯,特指國家已經到了危機存亡的時刻,如遇到外國侵略、特大自然災害等,而安倍一方面不斷炒作自己的執政成績,描繪其治下的日本處處欣欣向榮,一方面又玩弄起“國難”概念,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無法認同。朝鮮持續進行核與導彈開發確實對包括日本在內的東亞地區和平構成威脅,但朝鮮擁核并未表明對日侵略意圖,因此其對日威脅遠未達到“國難”程度。至于少子老齡化問題,雖困擾日本已久,但實為世界范圍內的普遍問題,讓安倍突然上升到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著實有點草木皆兵。可見,安倍2017年挑戰的“國難”只是其擺脫執政危機的幌子,是又一次的政治操作和賭博。
“安倍一強”格局小心被動搖根基
不過,10月日本眾議院大選的結果表明安倍的政治賭博又大獲成功。盡管在選后的輿論調查中,78.8%的日本民眾依然表示無法接受安倍政權在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等問題上到目前為止的解釋,但由于在野黨的分裂和無法獲得選民信任,安倍領導自民黨再次獲得了選舉勝利。對此,日本東京一橋大學社會學部教授中北浩爾就表示,安倍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依然獲得選舉勝利,這再次凸顯了當前日本選民維持現狀的無可奈何,特別是在野黨的沉淪導致選民缺乏選擇,只能傾向于被動地認可執政黨自民黨進而認可安倍政權。
而對于安倍今后的執政,有日本輿論于近日發文指出,客觀地講,安倍第二次執政改變了日本自小泉前首相長期執政后多年“一年一相”的政治動蕩,維持了政治和社會的穩定。經濟上,截至今年10月已連續59個月出現擴大,實現了戰后第二長的增長,日經平均指數創出1992年1月泡沫期以來的新高,同時企業有效招聘倍率在日本各個地方都超過一倍,日本經濟終于不斷邁向復蘇態勢,這可以說是安倍政權得以長期維持高支持率的基礎,并推動形成了“安倍一強”的局面。但與此同時也催生了安倍執政的傲慢與懈怠,2017年安倍政權在高開低走中雖最終有驚無險,也可謂敲響了警鐘。日本各大媒體近期公布的輿論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安倍政權的支持率僅維持在四成左右,與不支持率大體持平,遠未恢復到以前的支持率高位,這說明日本選民對安倍政權的審視目光依然嚴厲。
然而,通過大選重新穩定了執政地位的安倍近期卻又開始在修憲問題上做文章,其在19日的演講中再次呼吁朝野政黨“深化對 《憲法》 的討論,大力探討國家的形態和應有狀態”。有分析人士就警告稱,盡管安倍一直將修憲當作自己的政治夙愿,但目前的情況是朝野政黨并未就是否修憲形成共識,日本國民對于匆忙的修憲討論也大多持否定態度,因此安倍明年與其在修憲上耗費精力,不如繼續專心在日本經濟重建方面取得成績,以重新贏得日本國民的信賴。如果安倍今后仍不斷執著于修憲問題,并試圖憑借自民黨等修憲勢力的席位優勢強行在國會推動修憲程序,很可能導致對安倍政權的批判卷土重來,并再次招致國民輿論的強烈反感,從而動搖執政根基,屆時安倍若再想通過營造“國難”來做政治賭博可能就不靈了。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