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前后,美國將公布對華通用鋁合金板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接下來,還有對中國知識產權制度進行的廣泛調查的結果。分析普遍認為,這將導致更多關稅和對中國投資的打壓。
在剛剛結束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溫和語調出人意料。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美國政策將出現大幅度轉變。“美國優先”依然高高懸掛在特朗普政府的議事日程之上。對于美國反復強調的所謂“公平”,世界必須警惕。
語調溫和 行動犀利
“美國優先并不意味著美國孤立”。在全世界都對特朗普的達沃斯演講惴惴不安之際,這位美國總統再次出人意料了。
路透社評論稱,在特朗普精心打造的達沃斯演講中,沒有對參與達沃斯的精英們不屑一顧。相反,他強調了美國的稅收改革,讓大家抓住來美國做生意的最好時機。
前白宮副新聞秘書、曾任小布什政府助理財政部長的托尼·弗拉德評論道,人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好斗又大聲的特朗普一下子消失了,他變得謙遜溫和,講好了美國故事。
特朗普在接受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采訪時明確表示,“如果我們能敲定一個比之前好得多的協議,我會加入TPP。”
美國商業新聞網站石英評論道,特朗普在達沃斯并沒有像此前退出TPP、威脅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那樣充滿“火與怒”,而是轉變態度,用平緩的語氣歡迎在場的精英來美國投資,甚至表示不排除重新開啟TPP談判。
就在飛往瑞士前,特朗普簽署立法,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征收高額關稅,并宣稱該關稅將防止接受補貼的外國產品減價與美國國內產品相競爭,從而增加美國制造業就業。這標志著他首次根據以往很少使用、允許單邊行動的貿易法實行貿易限制。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稱,這是美國開始在全球貿易戰中進行防御。
美國財長史蒂芬·姆努欽最近則表示,美元走弱對美國貿易有利,摒棄了美國前幾屆行政當局的強勢美元政策。姆努欽的干預引發猜測,即白宮試圖讓美元貶值,以提振出口,作為其“美國優先”議程的一部分。
迫于無奈 調整姿態
據《紐約時報》報道,此次達沃斯演講,特朗普的顧問們敦促他要盡量表現出頭腦清醒、積極樂觀,不要抗爭意味太濃。特朗普的表現很“乖”。事實上,特朗普團隊的許多民粹主義和反達沃斯成員現已離職。特朗普令人驚訝地改變了他在若干問題上的立場。
更重要的是各國對經濟全球化的堅定支持反襯出美國的孤立。正如《華盛頓郵報》評論指出,“美國優先”讓美國越來越孤立。在達沃斯,多國領導人不點名地批評了美國,表達了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反感。
據法國《費加羅報》1月25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譴責貧富不均時,大肆抨擊一種“受益于金融化和技術的明星資本主義”。
據德國《明星》周刊網站報道,默克爾說:“我們認為,自我孤立不會給我們帶來好處。我們認為,必須相互合作,保護主義不是正確的答案。”默克爾還表示,如果有人認為事情不公平,那必須通過多邊而不是單邊行動去尋找解決方案。
印度總理莫迪、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都在發言中批評了當前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強調維護自由貿易。他們沒有直接提及美國或特朗普。但西方媒體報道認為,他們的發言是在批評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昔日的盟友也開始紛紛另謀出路。就在特朗普高調宣布退出后的整整一周年之際,在日本的牽頭下,TPP中剩下的11個締約國達成了最終共識,正式宣布將在3月8日正式簽署該貿易協定。
歐盟與日本的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也加速完成。歐日GDP總和達20萬億美元,約占全球30%,人口總計6億,經濟潛力巨大,為歐日在美國之外提供了新的市場選擇。
“美國優先” 新瓶老酒
特朗普說:“我們支持自由貿易,但也必須是公平,必須是互惠的。”特朗普政府反復強調的“公平”究竟意味著什么?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財政部長史蒂文·姆努欽說,為了防止其眼中世界各地不公平的貿易行為,他“絕對”認為2018年美國會加速出臺貿易舉措。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則警告稱,2017年推出的一些重大貿易舉措將在2018年“結出碩果”。不過,這兩位內閣成員都斷然否認美國政府的政策正朝著孤立主義傾斜,他們稱美國政府的目的是改革在其看來日益失靈的全球貿易體系。
這對世界而言絕非好消息。
多名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表示,盡管特朗普聲稱準備好發展自由貿易,但他再次證實美國奉行保護主義政策的方針。這種經濟國家主義將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并有引發貿易戰的危險,這種戰爭中沒有人會受益。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教授尼古拉斯·K·格沃斯杰夫在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的文章一針見血。文章指出,特朗普正在提供一個新交易:由美國主導、具有特朗普主義特征的全球化。它是一種更唯利是圖、赤裸裸交易的做法:你希望用美國的力量和領導地位來捍衛和維系你所依賴的自由主義秩序?那是有明碼標價的:美國在全球規則方面享有更多例外,并且按照特朗普競選時所說的那樣重新談判美國參與和支持的條件、將成本和負擔轉嫁給其他參與者。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