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深陷森友學園和加計學園丑聞事件之中,日本國內要求安倍下臺的呼聲不斷,其內閣支持率持續下滑。日本政界對安倍能否贏得今年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繼續擔任日本首相表示出明顯的擔憂。
日本輿論界近來對內閣支持率的調查活動十分頻繁,雖然不同媒體的調查數據不盡一致,但從上月發布的最新調查結果也能看出一些跡象:各家媒體的內閣不支持率相對集中在52%-54%之間,且較此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樣,支持率仍在持續下滑,從26.7%至37%不等,說明安倍政權正在逐漸失去民意的支持。
日本電視臺發布的民調結果同時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降至26.7%,創下他第二次出任首相以來的最低點,進入可能下臺的“危險水域”。日本JX通訊社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在被問及“是否支持安倍連任”時,所有受訪者中,45.2%“完全不支持”,18.1%“誰都不支持”,合計達63.3%,支持安倍連任的受訪者僅占13.5%;共同社的結果是支持率37%,不支持率則為52.6%;《朝日新聞》 的支持率為31%,不支持率為52%。而不支持的理由中有近五成的意見是因為安倍的人品不可信。
安倍2006年至2007年首次出任日本首相,2012年再次上臺。為了實現長期執政,完成修憲夙愿,安倍強勢修改了自民黨章程,將總裁任期由兩任改為三任。然而,在森友和加計丑聞事件的沖擊下,安倍能否在今年9月保住自民黨總裁位置已經成為未知數。黨內和民間對于誰能當選自民黨新總裁更是猜測頻出。有趣的是,最新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日本自民黨第一副干事長、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之子小泉進次郎卻人氣飆升,成為日本政壇的新星和新首相的熱門人選。
冉冉升起的“首相苗子”
對于安倍今年9月能否連任自民黨總裁,日本國內看法不一。多數意見認為,以目前自民黨內的派系實力和總裁選舉的規則來看,安倍實現連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從民意向背和為自民黨的長遠發展看,9月總裁選舉并不僅僅是黨內問題,更關系到明年的日本參議院選舉,因此,由誰充當自民黨的未來“臉面”恐怕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對于“誰最適合擔任下任自民黨總裁”,此前的多數民調顯示,排名順序前三名的是自民黨前干事長石破茂、現第一副干事長小泉進次郎和安倍晉三。而上月初,《讀賣新聞》 的調查結果顯示,小泉進次郎以30%的得票率超過了排名第二的安倍(26%) 和第三名的石破 (22%)。同樣,日本電視臺4月15日發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小泉進次郎也排名第一位。然而對于這一排名,小泉進次郎仍淡定地表示,自己應優先積累從政經驗,不會參加總裁選舉。輿論認為這是小泉進次郎的客氣話,他隨時都在為問鼎總裁之位做著準備。
小泉進次郎生于1981年,作為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次子,他是日本政壇知名“新星”。2004年小泉進次郎從日本關東學院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獲政治學碩士學位。返回日本后,他出任小泉純一郎的秘書。2009年國會眾議院選舉中,他在神奈川縣第11選區橫須賀市和三浦市首次參選眾議員。
小泉進次郎不僅繼承了父親的票倉,還全盤繼承父親的政治理念,積極推崇親美路線,并多次參拜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
安倍最不想為敵的“父子搭檔”
小泉進次郎從政伊始,就以高人氣橫掃日本政壇。除了有政治世家的“世襲”光環之外,小泉進次郎更是憑借年輕帥氣、雷厲風行的作風贏得了民眾的支持,成為自民黨的一個新招牌。每次選戰中,只要有小泉進次郎站臺助選,都會引來大量民眾圍觀,人氣爆棚。
此外,小泉進次郎在政界也得到很好的歷練,先后擔任過內閣府大臣政務官、復興大臣政務官,還擔任過自民黨農林部會長。去年8月,年僅36歲的小泉進次郎被任命為自民黨第一副干事長,成為黨內主要領導之一和未來接班人選。
了解小泉進次郎的人認為,他不僅繼承了小泉純一郎的“狼性”,更是一個善于學習和融通的“理論派”。小泉進次郎在擔任復興政務官期間,就經常與同事們搞政策學習活動,在出任自民黨農林部會長時更是坦言“自己是農業政策的門外漢”,然后聽取多方意見,積極斡旋,提出了日本農協改革方案。后來,小泉進次郎又成立了年輕議員為主的“2020年后經濟社會構想會議”的學習會,專注研究未來政策走向。輿論界認為,這一舉措是在為將來成立“小泉派”做鋪墊。通過這些歷練,小泉進次郎已經成為日本政界名副其實的“理論派政策通”。同時,無論是在修憲還是應對丑聞事件方面,小泉進次郎的態度都與安倍保持著明顯界限。
在目前日本社會要求安倍下臺的呼聲高漲的情況下,小泉父子的強勢組合成了讓安倍頭痛的難題。為了贏得三連任,安倍無論如何也不想與這對父子為“敵”。小泉純一郎一直被稱為安倍的“政治導師”,而上月14日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安倍已失去民眾信任,連任自民黨總裁恐怕“沒戲”。在談及森友學園“地價門”丑聞時,小泉純一郎稱,安倍承諾如果他和妻子安倍昭惠牽涉其中就辭去首相和議員職務,這是麻煩的源頭。
對于9月份的自民黨總裁選舉,選戰的大幕已經提前拉開,究竟花落誰家,還需拭目以待。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