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紫高速東江特大橋。黃贊福攝
大廣高速連平段建成通車、河惠莞高速公路東源段順利施工……河源優先解決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交通問題,當前境內共有河惠莞高速龍紫段和紫惠段、汕昆、武深等高速公路在同時建設中。
2017年,河源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投資70億元,在確保汕昆高速公路龍川至連平段項目按省確定目標如期建成通車的同時,加快推進武深高速公路連平境內段、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至紫金段項目的建設,力爭河惠莞高速公路紫金至惠州惠陽段全線全面動工建設。
2013—2016年4年間,河源在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年度考核中獲3次第一名、1次第二名。河源搶抓省促進粵東西北振興發展機遇,認真落實征地拆遷包干責任制,有效保障了高速公路建設的順利推進。
連平縣建成“黃金通道”
大廣高速公路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重要縱向高速公路之一,也是我省“十二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它是珠三角連接閩東南、長三角地區的最主要、最便捷的通道。大廣高速公路連平段全長60.8公里,設計標準為雙向6車道,設計行車時速為每小時100公里,投資約65億元,途經河源市連平縣四鎮32村。
大廣高速公路連平段是大廣高速公路粵境全線征地拆遷工作最好、最順利的路段。2012年9月該段工程動工,連平縣從相關部門抽調52名業務能力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開展征地拆遷工作。縣高速辦成立了4個征地拆遷專項工作組,指導協調沿線各鎮開展工作。工作人員嚴格按程序開展征地拆遷,對征地拆遷的類別、面積及補償依據、金額等給予張榜公示,從土地丈量到資金到戶都在陽光下進行。征地拆遷補償款由縣鎮村三級把關監督,保證資金足額直補到戶。工作人員自覺接受連平縣大廣高速公路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室(由縣檢察院設立)和法律服務工作站(由縣法院設立)的監督指導,保證在征拆過程中做到陽光操作。
連平縣為各施工單位營造和諧的施工環境,創造有利的施工條件,使大廣高速公路連平段成為大廣高速公路粵境全線工程建設進度最快、最順利的路段。經業主考核,大廣高速公路粵境全線路基工程進度的前四名均為連平段施工隊。
2015年12月31日,大廣高速粵境段全線通車,連平縣徹底告別不通高速的歷史,從連平縣城驅車前往廣州節省時間近半,僅需兩個小時,連平從此融入珠三角“兩小時經濟圈”。大廣高速成了連平打造“廣東香格里拉”的“黃金通道”,成為該縣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加快經濟崛起的重要助力器。
陽光征地為建設“鋪路”
正在建設的河惠莞高速公路東源段途經河源市東源縣葉潭、黃村、康禾3個鎮,全長34.4公里。該段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于2016年8月3日正式開始,截至目前,應征土地3607畝已全部完成;應拆遷房屋164棟共23957平方米,已完成161棟共23333平方米;應遷墳876座已全部完成。
河惠莞高速公路東源段開工以來,進展順利,成效顯著。東源縣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人員摸實摸透一線情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和村民代表意見,牢牢把握政策、紀律與公平“三條底線”,始終做到補償標準統一,操作程序陽光透明;指揮部人員利用節假日主動上門做工作,派出工作組前往舉家外出務工未返鄉的涉地農戶務工場所辦理相關事宜,或者包車接送外出人員辦理征收補償手續;聘請第三方丈量測繪數據并全部公示;嚴格按規范流程操作,堅持政策、程序、結果“三公開”“三透明”,確保征收工作依法依規、公平公正公開,切實維護了群眾的合法權益。
今年計劃投資額70億元
大廣高速連平段建成通車、河惠莞高速公路東源段順利施工,是近年來河源高速公路建設的縮影。“十二五”時期,河源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255.7億元,比“十一五”時期增長3.7倍。全市通車總里程達1.58萬公里。公路密度達102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長9%。
除早已開通、貫穿河源的粵贛高速公路,近年來,河源還建成開通了大廣高速公路連平段和汕湛高速公路揭博段,如今河源已“縣縣通高速”。去年,河源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65.5億元,為年度計劃的115%。
河源市交通局負責人介紹,2017年,河源高速公路建設計劃投資70億元,在確保汕昆高速公路龍川至連平段項目按省確定目標如期建成通車的同時,加快推進武深高速公路連平境內段、河惠莞高速公路龍川至紫金段項目的建設,力爭河惠莞高速公路紫金至惠州惠陽段全線全面動工建設。
“十三五”期間,河源高速公路在建項目(東環、汕昆、武深、河惠莞)、儲備高速項目(河惠深、河惠汕、梅河韶)建成后,將與已通車營運項目(惠河、粵贛、河梅、汕湛、大廣)形成密集的高速路網,屆時全市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將由目前的383公里增加到900多公里,約占全省的1/10。“五縱四橫”的高速公路網,不僅能實現河源所有縣(區)都融入珠三角“兩小時經濟生活圈”的目標,全市95%的鄉鎮在半小時內可上高速公路,市域內將形成“1小時經濟生活圈”。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