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蘭州市有關部門向媒體發布通報,直指中石油蘭州石化作為央企不履行社會責任,要求其向蘭州市人民道歉,措辭之嚴厲非常罕見。
“蘭州之怒”無疑以實際行動重申了一個常識:地方政府不應是某些企業的保護傘和代言人,而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為公共利益和大局著想。
長期以來,出于增加稅收和創造政績等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在與企業打交道時,常常不能扮演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反倒與企業“聯姻”,相關企業出了問題也處處“護短”。一方面,為盡快提升GDP,取得經濟指標上的效果,一些地方政府極盡所能地邀請企業尤其具備較強納稅能力的大企業入駐,甚至還為一些問題企業“開綠燈”。另一方面,當一些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等方面出現“負面新聞”之后,人們一次又一次地發現,急于給企業“滅火”的竟然是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經常性地為問題企業“背書”,以各種形式和手段幫涉事企業開脫。
對于這些納稅大戶而言,在地方上處處享受保護和便利,危機意識嚴重缺失,在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方面往往動力和能力不足。更為嚴重的是,長期的養尊處優讓不少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缺失。去年,曾有媒體發起“最賺錢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綜合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10家央企公益投入不足政府補助的5%,“油老大”中石油社會責任列倒數第五。
更嚴重的是,一些企業長期有錯不改,給公眾留下了囂張跋扈的印象,此次被蘭州市嚴厲批評的蘭州石化就是如此——去年8月至今,該公司連續發生4起環境污染事故,尤其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盡管當地對各類違法排污行為實施了一系列嚴厲處罰,但蘭州石化分公司的整改措施依然滯后。“環保局對該公司廠區內長期存在跑、冒、滴、漏的問題還曾先后3次進行嚴肅約談,但至今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對下屬單位的管理更是失之于寬,導致環境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從PX事件到出租車份子錢爭議,從水價聽證到土地拆遷,過去幾年間發生的諸多事件中,都有政府和企業“勾連”導致政府無法做出科學決策的情況。地方政府無法認清自己的角色,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利益受損最大的無疑是當地老百姓。他們感受到某些企業為地方經濟帶來好處的同時,還不得不忍受他們帶來的“危害”——這既包括必須遭受嚴重污染的空氣、水,還包括遭遇各種生活用品價格的壟斷。正因如此,蘭州斥責污染企業,值得點贊。
(新華社記者 白靖利)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