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 劉逸興
“還會有下一次嗎?”成品油消費稅調整消息一經發布,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伴隨國際油價的持續下跌,不排除再度調整成品油消費稅的可能性。但1個多月時間內,這一稅種連續三次上調,其背后的政策信號引起人們關注。
信號一:油價“任性跌”但消費不能“任性”“三次調整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油價可以‘任性跌’,但傳統石化能源消費卻不能‘任性’。”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說,目前國內能源資源依舊處于短缺,不足以支撐“敞開口”的能源消費。
信號二:油價過低 新能源產業陷“推廣難”劉尚希認為,油價不斷下降,給新能源產業帶來的一個沖擊就是陷入“推廣難”。國際原油價格在60美元時,燃料乙醇的生產成本已經遠高于汽油的出廠價,市場推廣面臨困難。同樣,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銷售也會舉步維艱。
信號三:考慮百姓承受負擔兼顧社會公平 三次成品油消費稅調整,除首次調整恰逢油價“九連跌”,最終該下降幅度與提稅相互沖抵,油價保持不變外,其余兩次調整都沒有用足油價下調空間,也就是說在提稅的同時,出于考慮百姓負擔和社會承受能力,兼顧生產和消費。
此外,汽油和柴油消費稅由改革前的每升0.2元擴大到每升0.32元。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表示,保持柴油相對較低的單位稅額,以促進工農業發展。
未經人大批準 成品油消費稅上調是否合法?
在“稅收法定”的原則下,三次調整成品油消費稅都未經人大批準,調整是否合法?
北京大學法學院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說,1985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必要時可以根據憲法制定有關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
2000年,全國人大通過的《立法法》第九條也規定,應當制定法律但尚未制定的事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
此外,現行消費稅暫行條例第二條第二款明確規定,“消費稅稅目、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專家表示,從現行法律法規下,由國務院研究決定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稅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根據國務院的決定頒布政策操作文件,符合現有的程序。
專家指出,盡管在現有法律法規下通過授權國務院調整消費稅是合法的,但稅收調整畢竟是關系百姓切身利益,在稅收立法的原則下,應以消費稅稅率調整為契機,加快消費稅立法進程,凸顯稅收法治思維。
油價“十二跌” 出租車燃油附加費“紋絲不動”
盡管國際油價跌幅近半,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與油價聯動的出租車燃油附加費卻“紋絲不動”。燃油附加費定價機制各地不一,且易漲難跌,引發公眾質疑。
目前國內多數省份93號汽油零售價連續下跌,不少地方都下調或者停止征收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但仍有不少地方出租車燃油附加費依然“堅挺”。記者調查發現,各地公布的油運聯動政策不一,機制千差萬別,導致降與不降都有理。
北京市發改委表示,根據北京市制定的相關標準,燃油附加費調價需滿足3個月內加權累計變動達0.8元/升,北京沒有調整,“就是未達到調整條件”。上海市發改委表示,上海油價調整的周期是一年。天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只有當成品油平均價格連續一年下調至每升5.5元以下時,才會相應調降燃油附加費0.5元。
記者了解到,燃油附加費“易漲難跌”的背后,潛藏了一些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收費沖動。
如,南昌、濟南等不少城市的出租車已經使用價格更為低廉的天然氣,但附加費還是照收不誤。濟南有關部門甚至表示,濟南的出租車大多數都是燃油和天然氣混合動力的,天然氣價格沒降,跟油價變化沒什么關系,所以燃油附加費也不用降。還有的地方漲價“火急火燎”,降價“慢慢吞吞”。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乘客打車價格里已包含油價因素,不宜再拿出相同的因素單獨收費。
卓越咨詢成品油分析師張斌認為,油價經過多輪下降,但每個城市的出租車燃油附加費調整千差萬別,根源在于各地出租車燃油附加費的形成機制并不相同,定價區間應該是多少,調價窗口時間應該多長,都是地方政府自己說了算。而調價方案的制定是不是科學合理,并沒有經過檢驗,這也是目前一些地方依規定執行,老百姓卻不買賬的重要原因。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