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新城路網與生態交相輝映。資料圖片
3月2日,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召開2018年產業發展動員大會暨企業表彰大會,轄區22家企業,7位企業家受到表彰獎勵,獎勵資金1460萬元,同時還下達了秦漢新城2017年度產業扶持資金計劃,計劃支持25家企業共計32個項目,安排專項資金3309.1萬元。2017年,秦漢新城成功簽約項目21個,總簽約額超過1400億元,比2016年翻了近10倍。
秦漢新城把招商作為重點工程,以周到服務完善投資環境,實行“一對一”的項目服務,提升行政效能。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造就了親商富商安商的投資環境。
領導干部甘當“店小二”
“9月23日,多云轉小雨。今天應該可以睡一個踏實覺了,恒大童世界項目圓滿完成所有商務談判,確認了投資協議。近段時間,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招商還得‘一把手’掛帥,原計劃三四個月的談判歷程,僅僅20天就完成,連‘身經百戰’的恒大團隊都驚嘆我們的高效和務實。”這是秦漢新城招商局工作人員工作日記中的一段,也是秦漢新城“一把手”招商成果的有力印證。
近年來,秦漢新城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 主要領導牽頭研究布置,參與重大項目的洽談、引進。他們推行招商引資工作“月例會”制度,實行“一個項目、一名包抓領導、一個工作班子、一套推進辦法、一抓到底”工作機制,全體領導干部甘當“店小二”,為客商提供“五星級”服務,促進項目早落地、留得住、發展好。
招商引資不能“饑不擇食”,不能“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秦漢新城文物遺存數量眾多,規模宏大,產業發展必須與文化傳承保護統籌兼顧。對此,秦漢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占文表示:“秦漢新城的招商不能走傳統招商的路子,我們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圍繞國家戰略和秦漢新城的功能定位來規劃產業布局,精選招商項目。”
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圍繞“文化之城、田園之城、健康之城”的目標,秦漢新城在招商中,以“小鎮+”模式為引領,大力發展文化創意、醫療健康和現代都市農業等產業。
2017年8月30日,秦漢新城與綠地控股集團簽訂的綠地自貿總部基地項目及“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中心項目,成為陜西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旗艦”項目。
“100億元的綠地自貿總部基地及‘一帶一路’人文交流中心項目,是按照秦漢新城的發展需要主動策劃,先期規劃設計,然后再尋找國內外最佳的投資企業進行合作。新城的發展需求與綠地控股集團的投資需求一拍即合,雙方從接觸到項目簽約僅用了1個月時間。綠地集團對我們這種帶著方案招商的做法高度贊賞。”秦漢新城黨委委員王建國介紹。
為企業提供“五星級”服務
如今,秦漢新城通過建設大秦文明園區、西漢帝陵數字博物館、“萬古秦風”大型光影秀文化演藝等項目,讓沉睡千年的歷史文物“活起來、會說話”;通過張裕瑞那城堡酒莊、澳洲風情小鎮、北京花木等項目,打造東西延綿超過50公里、總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西安北部“綠肺”;通過文化、環境及健康產業資源融合,打造以人為本、生態宜居、健康宜業的大健康產業生態鏈。
2016年12月30日,由榮華控股企業集團與北京王府井集團打造的賽特奧萊商業中心在秦漢新城開業,當天客流量達到15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800萬元。
該項目在落地階段就受到多重“禮遇”,秦漢新城提供了細致周到的服務。秦漢新城主要負責人多次組織召開現場辦公會,優先落實項目用地指標,與拆遷群眾溝通,協調解決征地拆遷、公產處置、公共設施等問題。針對企業辦理前期手續耗時費力等難題,秦漢新城主動協調工商、消防等部門,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安排專人辦理工商注冊、立項、節能、環評、消防、規劃許可證、文物勘探報批等手續。同時,加大對周邊環境的提升改造力度,全力做好市政道路、園林綠化、水電氣暖、移動信號等配套服務。
“秦漢新城的項目服務是五星級的,項目從引入落地到建成運營,我們體會到了優質服務。”榮華集團董事長崔榮華對秦漢新城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贊賞有加。
以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瓶頸問題為切入點,完善項目入區流程,建立保姆式服務體系,打造新城最優的投資發展環境。這是秦漢新城在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中一貫堅持的原則。
秦漢新城推進“一窗進出”政務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創新服務方式,進一步簡化優化政務服務,信息互聯互通,精簡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秦漢新城還重點推出“服務承諾制、服務跟蹤制、零距離咨詢服務”三項服務制度,實現對項目建設的主動服務、超前服務和規范化服務。同時,實施“幫辦提前、預審提前、證照同步、審批同步”等舉措,實現117項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項目從立項至施工許可,辦理時限從190個工作日壓縮至50個工作日內,讓企業群眾辦事更為省時、省力、省心。
刷“顏值” 提升招商吸引力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要站在企業的角度,維護企業良性運轉;站在新城的角度,考慮新城的可持續發展。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和親商安商的投資環境,這才是秦漢新城長遠發展的最大優勢。”楊占文這樣總結。
招商引資不能只給客商看地圖,更要努力提升城市“顏值”,優化城市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投資者,同時惠及當地居民,進一步營造親商安商的投資環境。
秦漢新城南依渭水,北靠涇河,山水林田生態要素齊聚。在開發建設中,秦漢新城始終突出秦漢歷史文化特色,貫穿綠色主線,滲透生態意識。
成立伊始,秦漢新城就把渭河綜合治理作為一項重點工程。歷時三年建設,渭河秦漢新城段實現了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成為陜西建設安瀾渭河、綠色渭河、美麗渭河的示范性節點工程。全長18.6公里的秦漢新城渭河景觀帶綠化總面積約380萬平方米,堤外側栽植50余種景觀綠化苗木,構建出“大水大美”的獨特之景。
面對區域內眾多的歷史遺跡,秦漢新城啟動大遺址綠化工程,先后投資2億多元,通過征地、租地的方式,收回遺址核心區農田2200畝,對長陵、安陵、趙王如意墓周邊進行退耕還林,栽種雪松側柏等多種景觀喬木,綠化總面積2萬多畝。帝陵綠化工程還將在五陵原區域逐漸展開,將建成大西安最具文化特色的生態廊道。
2017年,秦漢新城開展綠化建設項目64個,完成增綠570萬平方米,栽植喬木12萬株,灌木76.26萬平方米。精心打造了蘭池大道、蘭池二路、涇渭大道、天漢大道、灃涇大道等5條綠化景觀示范道路,讓身處秦漢新城的人們體驗到田園之城的美麗風景。
除了生態綠化,秦漢新城還把都市農業作為綠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進張裕瑞那城堡酒莊、西部芳香園、青少年戶外營地、義陵梅園等集生產、觀光、休閑、旅游為一體的都市農業項目,在推進產業發展的同時,為秦漢新城披上綠色新裝。
未來,秦漢新城還將把宜居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持續提升“田園之城”的含金量。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