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環保之風愈演愈烈,紡織業倒閉潮的消息甚囂塵上,或將導致幾千萬人提前回家過年。
在采訪時了解到,中國的制造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體的產業廉價而獲得的訂單,這么一整改,紡織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今年的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可以說很多企業都是生死一線。
一家面料廠老板說道,“紡織業屬于低門檻,高風險的行業。門檻可以低到不用投錢靠炒貨都能賺,風險高到‘李寧’一年可以賠20幾個億!”
運動襪廠商表示目前由于環保的關系,染廠都關門了,成本也相應上漲,需要增加供應商或者提前囤積貨品,不然很難接單。
經過半年多的環保嚴查,有不少企業在倒閉或徘徊在生死邊緣,也有企業卻在建新廠,擴大產能;不少工廠由于環保問題近來相繼關停,部分訂單轉移到環保設施合格的大廠受理。
“托環保的福,目前我們公司已經接了不少訂單了,工廠業績蒸蒸日上。”泉州一工廠負責人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企業兩級分化逐漸變的嚴重,行業洗牌已初現端倪。2018年,去“小、散、亂”廠的力度不會減小,將有大批小工廠退出市場競爭,價格上漲也將是長期趨勢。
行業洗牌之初:企業移戰東南亞,這可能不是“出路”
許多企業認為東南亞人工成本比較低,再加上可以轉嫁環保帶來的威脅,這個想法其實是個誤區。
“雖然東南亞人工成本比較低,但是東南亞的工人不好管理,工藝水平有限,無法承接高端訂單。”杭州維航進出口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她提到之前合作很融洽的面輔料廠,因為環保問題現在關停,自己寧愿不接單也不會去其他地區找合作工廠,因為效果不一樣,不選擇轉移到東南亞也是同樣的原因。
目前在東南亞設廠的企業,并不是將國內的產業轉移到東南亞,而是擴大產能。他們現在最擔心的問題并不是人工成本的增加,而是新一代的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工人的職業。
眾所周知,紡織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70%的流程還需要人工來完成,但是他們希望通過未來的轉型升級,可以讓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的比例增大,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實現員工收入的增加。
大企業升級應對成本隱患,中小企業降低“離場”數量
一邊是大型企業用轉型升級來應對各種成本的上升,一邊卻是中小企業被迫選擇“離場”。
大企業“財大氣粗”,還能支撐的住自己的轉型升級,那么中小企業如何才能降低“離場”數量呢?再加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以下簡稱《環保稅法》)將在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再過1個月,運行38年的排污費制度將成為歷史。根據中央財經大學估計,環保稅開征后,預計每年環保稅征收規?蛇_500億元。說明老板不僅要為虧損的工廠掏腰包,還有為著500億的稅收做貢獻!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