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八部門聯合通知,5月1日起將全面限制失信人乘火車。
●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及失信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參與房屋司法拍賣。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對全市逾期6期及以上的159戶逾期客戶進行了通報。借款人不按合同規定償還貸款本息,連續超過6個月的,貸款委托人有權依法處理抵、質押物。
●本次發布的所有“黑名單”信息都將錄入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3月20日下午,榆林市2018年誠信“紅黑榜”第一次新聞發布會在榆林市委七樓會議室召開,榆林市中院公布了《第十三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本次名單涉及75件案件、1個法人組織,90名自然人、涉案總標的共計3534.48萬元。
5月起全面限制失信人乘火車
3月20日下午,榆林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信用辦、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市郵政管理局共同召開榆林市2018年誠信“紅黑榜”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中省市媒體和38家市直誠信建設合作單位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3月20日,榆林中院通過法院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發布《第十三批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本次名單涉及75件案件、1個法人組織,90名自然人、涉案總標的共計3534.48萬元。
榆林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雷鳴甫在致辭時稱,一旦公布為失信被執行人,即使履行了義務,相關單位仍會在一定期限內予以信用懲戒。“法院會向失信被執行人發出限制消費令,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出境,并對其有效出入證照宣布作廢。”雷鳴甫表示,同時榆林中院將相關數據按時報送給榆林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入庫。
近日,最高院等八部門發出聯合通知,將全面限制失信人乘火車,該規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實施。其中被人民法院按照有關規定依法采取限制消費措施,或依法納入失信被執行名單的一律限制乘坐火車高級別席位,包括列車軟臥、G字頭動車組列車全部座位、其他動車組列車一等座以上座位。各鐵路運輸企業每月第一個工作日在中國鐵路客服網、“信用中國”網站發布限制購買車票人員名單的完整信息,各鐵路運輸企業開始按照公示名單執行懲戒措施。
同時,聯合通知也要求各級人民法院限制失信被執行人及失信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參與房屋司法拍賣。國土資源部門在為失信被執行人及失信被執行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影響債務履行的直接責任人員辦理轉移、抵押、變更等涉及不動產產權變化的不動產登記時,應將相關信息通報給人民法院,便于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執行措施。
違反勞動用工行為兩企業被列“黑名單”
榆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調研員白紅波表示,根據《榆林市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管理暫行辦法(試行)》,經榆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研究,決定將違反勞動用工行為的2戶企業(榆林市古道味餐飲有限公司、榆林飯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納入“黑名單”,相關職能部門應互通信息,同向發力,聯合懲戒,加大對失信用人單位的懲戒力度,使失信單位“一處違法、處處受限”。
在新聞發布會上,榆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為了進一步加強住房公積金個人委托貸款風險防范和控制,全面分析貸款逾期風險原因,有效降低個貸逾期率,對全市逾期6期及以上的159戶逾期客戶進行了通報。
榆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治成通報時表示,根據《住房公積金個人購房委托貸款管理辦法》規定,借款人不按合同規定償還貸款本息,連續超過6個月的,貸款委托人有權依法處理抵、質押物。對于多次催收仍不償還貸款本息的,榆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通過法律手段公開處理,特別對那些惡意拖欠、有償還能力、有財產可執行的人,榆林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將運用法律武器,維護繳存人的利益,維護自身的權益。
12批失信被執行人累計還款5億多元
據了解,本次發布的所有“黑名單”信息都將錄入陜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此外,“黑名單”信息還將錄入榆林市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實施聯合懲戒。
目前榆林市信用信息交換共享平臺已完成調試,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兩臺查詢終端已投入使用,下一步還將逐步在國稅地稅辦稅大廳、市公安局出入境辦證大廳、市工商局注冊登記分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招投標辦、榆陽區政府政務服務中心等設置查詢終端,逐步擴大違法失信“黑名單”信息在行政審批、行政許可等各個領域的運用,最大限度地發揮聯合懲戒的威懾力。
據了解,自2015年建立誠信“紅黑榜”新聞發布制度以來,累計召開12次誠信“紅黑榜”新聞發布會,發布領域涉及法院、衛計、食藥監、工商、人防、郵政、住建、文化、旅游、稅務、案件、住房公積金管理等各個領域,特別在化解民間借貸信用危機,引導社會各界建立信用機制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營造了“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誠信氛圍。
據統計,僅法院發布的失信被執行人就有280多人全部履行了還款義務,還款金額達3.4億多元,所有失信被執行人都有不同額度的還款情形,累計還款總金額達5億多元。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