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臟亂差、安保形同虛設、綠化無人修剪、電梯等公共設施缺乏維護……這些問題都是小區物業管理中的“通病”,很多居民對此苦不堪言,常常投訴無門。在合肥市瑤海區,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該區住建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省城率先引入了物業管理第三方巡查機制,專業機構和人員對全區576個住宅小區每天展開巡查,對小區物業管理設紅黑榜,為居民設“公共設施開放日”,以期共同推動物業管理水平,提升人居環境。
巡查機構對物業管理打分
5月8日,瑤海區住建局會同瑤海區文明辦對明光路街道御景灣小區物業管理工作進行現場巡查,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巡查,瑤海區住建局配備了一支專業技術強、綜合能力硬、經驗豐富的隊伍——物業管理第三方巡查單位。安徽匯生工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的小組長劉洋說,這樣的巡查,他們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每天都在各個小區展開。“通過巡查,我們發現小區物業管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劉洋介紹說,不少小區的環境衛生還存在死角,綠化沒人修剪,安保監控也成了擺設。“小區內電梯、消防等公共設施設備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一些建成年代較為久遠的小區內公共基礎設施陳舊老化。”劉洋舉例說,道路破損、照明不足、消防設備缺乏、電梯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都比較突出和常見。“對于一些設備的維護維修,物業公司工程人員往往不能及時解決,必須有專業人員對小區進行整體排查找出具體問題,對癥下藥,才能及時督促物業企業排除安全隱患,保障居民生活環境。”劉洋說,對于需要整改的地方,他們在巡查發現后會當場通報給物業管理單位,同時,每個季度也形成評估報告,上報給瑤海區物業管理辦公室,對物業管理單位進行打分。
部分物業責任心缺失
小區物業管理為何普遍存在問題?瑤海區住建局物業管理辦公室主任李德水介紹說,瑤海區共有住宅小區576個,其中物業管理小區446個,物業管理覆蓋率77%,此外還有社區(單位)管理、業主自治小區96個,三無小區34個。除了商品開發小區外,還有回遷安置小區、老舊小區,以及拆遷安置和商品混合小區,住宅和商業混合小區。李德水坦言,由于瑤海區屬于老城區,小區物業管理存在較多矛盾糾紛。
李德水表示,由于物業公司疏于管理,未盡合理服務義務,容易引發小區矛盾糾紛。“物業服務企業的管理水平、業務能力及責任心缺失等自身原因造成其服務質量低、達不到業主的基本生活要求,造成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的矛盾,致使物業費收繳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造成惡性循環。”李德水說,物業服務企業對小區公共設施設備也沒有進行應有的維護保養,部分設備老舊損壞嚴重甚至停用,給居民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此外,部分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的溝通協商機制存在問題,物業服務企業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造成業委會對物業公司不滿,并激化雙方矛盾。
問題列清單逐一銷號
安徽匯生工程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今年3月中標瑤海區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第三方巡查服務,成為政府購買服務確定的服務商之一。“第三方巡查單位由于自身的獨立性、專業性,可以彌補各級物業管理主管部門在行政監督中的不足,巡查評估監理所得到的結果,為行政監督提供了更為充實的依據與數據基礎。”李德水說。
合肥市瑤海區在全市率先引入第三方巡查單位,對轄區范圍內住宅小區進行全面巡查,硬件方面查小區內配套的電梯、消防器材、監控機房、配電房等設施設備,軟件查物業公司建立的投訴、巡查、維保等相關制度,對存在的問題采取文字與圖片、視頻結合的方式進行記錄,并現場反饋物業企業負責人,對照問題清單物業企業逐一整改、銷號。“通過第三方巡查,更加專業、公正、客觀,可以促使轄區內物業企業對標達標,提升物業管理水平,并在第三方單位的指導和幫助下,建立健全一套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案,進一步提升瑤海區整體物業管理水平。”李德水說,瑤海區住建局還將利用第三方巡查單位的專業知識來加強轄區內街、居物業管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和日常矛盾糾紛的協調處理能力。“我們將結合第三方巡查單位日常巡查情況以及季度報告、年度報告,對巡查發現的問題督促責任單位落實整改,并對巡查結果進行運用,在年終時對各街、居、物業企業、住宅小區設‘紅黑榜’,獎優懲劣。”李德水表示,物業管理公司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將被記入不良征信記錄。同時,小區還設置“公共設施開放日”,請居民加入到監督隊伍中來,廣泛聽取民聲民意。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