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一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也是一個高山滑翔運動舉行的最佳時節。
5月27日上午,安陽愛飛客飛行大會——第九屆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盛大啟幕。同時,以“我心飛翔,飛在安陽”為主題的2017中國(安陽)國際通用航空裝備博覽會正式拉開序幕。開幕式舉行了精彩的空中飛行表演,數十名跳傘運動員從飛機上一躍而下,在碧空上演入場式、禮花飛舞、疊羅漢、七仙女下凡等精彩表演。30具動力傘一字排開,或幾路并進,或上下翻騰,蔚為壯觀。
本次航展的規模、數量和檔次都超過往年,共展出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無人機、三角翼、動力傘等各類飛行器超過400架/具,其中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共82架、30具熱氣球、20架動力傘,無人機航模超過200架,參展企業90余家。
安陽本是一座鋼城,或者說是一座老工業基地,這里有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然而,這樣炙手可熱的“中國航空運動之都”緣何花落安陽?
國際滑翔基地——“世界一流、亞洲第一”
安陽航校有中國航空體育的“黃埔軍校”之稱。資料顯示:在發展通用航空方面,河南省安陽市地理位置與資源稟賦都得天獨厚。
安陽很早以前就開放了東西寬170公里、南北長70公里、面積4420平方公里的3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安陽航校是中國航協最大的航空俱樂部和航空體育訓練、比賽中心,有中國航空體育的“黃埔軍校”之稱,已為全國航空體育培養近萬人;位于海拔1600米的林慮山山巔的國際滑翔基地,已連續10年舉辦國內外重大賽事,贏得“世界一流、亞洲第一”美譽。
好風憑借力。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明確提出:開放低空空域,大力發展通用航空。2011年,《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將豫東北支線機場建設列入國家機場建設規劃,為安陽人的航空夢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2011年安陽市果斷決策,將航空運動之都建設納入全市發展重點戰略體系,出臺政策、設置機構,加快通用航空的產業發展、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
通航產業發展正當其時
依托林州滑翔基地,安陽市連續20多年舉辦數十次國內外重大賽事,并于2009年起,成功舉辦8屆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依托航空運動節平臺,安陽市選商引資,貫辰、中宇等通航公司紛紛落戶當地,高安、豪克等航模公司乘勢而上,航空運動、航空教育等產業園區順勢興起。
利用安陽航校飛行培訓師資力量雄厚的優勢,當地高校從2011年起開設了飛行技術、航空機電、空中乘務等航空專業,安陽市成為擁有全國為數不多的學歷教育、專業培訓、社會培訓相結合,從飛行員到空乘、地勤、機修、保養等多層次、多類型的通用航空人才教育培養體系。
通用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國內外諸多航空元素集聚安陽:中國龍飛通用航空公司計劃在安陽建設通用航空運營基地,環宇航空商務公司正在籌建全國首家直升機6S店,飛翔旅游公司則在整合全市旅游線路,將在全國率先開通航空觀光航線……
目前,安陽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高安航模、攬羽模型均為國內外知名航模企業,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市場,銷售網絡遍及全國;安陽神鷹公司是一家集輕型飛機生產、銷售、飛行員培訓為一體的現代化企業,他們與法國TOP公司合作的飛機制造項目已落戶安陽;安陽通用航空公司與香港合作,成立了通用航空專業維修公司;占地210畝的安陽空港新城,正在加緊推進……
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通航搭臺,旅游唱戲。安陽在發展通航產業的同時,也借機大力挖掘獨特厚重的旅游文化資源。安陽有殷墟、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兩個5A級景區,A級以上景區達22個。2016年安陽被確定為首批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市旅游業發展迎來新機遇。本屆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期間,將舉辦中國研學旅游目的地聯盟大會,為廣大青年學生集體旅游、走出校園、親近自然、拓展視野搭建平臺。
隨著河南省五大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確立了安陽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定位,安陽市成為河南省唯一納入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的城市,列入首批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今年,安陽以航空運動文化旅游節為平臺,重點在五個領域分享機遇、攜手發展。一是合作推進產業轉型。將重點圍繞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無人機、通航制造、精密鑄造、軌道交通、裝配式建筑等產業,全面加強招商合作。二是合作推進基礎建設。今年將開工建設安陽機場、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文化藝術中心、體育中心,實施118條市政道路建設,完成153個園林綠化項目,啟動安陽古城保護復建、5條地下綜合管廊、重大水利工程、棚戶區改造、旅游開發、軌道交通等項目。這些項目都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和效益。三是合作推進環境治理。四是合作推進創新創造。五是合作推進通航發展。
安陽,一座古老的城市,一座年輕的現代城市。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