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沿“海上絲綢之路”拓展非洲市場的重要合作項目——贊比亞東北地區航空物探援外項目,已于近日完成了無人機首飛儀式,并進入全面實施階段。該項目開啟了我國無人機航空物探調查在海外執行項目的先河,對于我國無人機航空物探調查的海外推廣有著重要示范意義。
這個項目的實施者,是位于石家莊的核工業航測遙感中心。該中心原為“北京七〇三航測隊”,歷經了北京、呼和浩特、石家莊三地搬遷,屬中國核工業集團,集科研生產、儀器研發、技術服務于一體。中心主要從事航空地球物理勘查、遙感技術研究與應用、環境航空監測、地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放射性勘查計量、測繪等業務。
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簡稱航空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探技術與航空技術相結合的一門高新技術,是一種在飛機上裝備專用的探測儀器,在飛行過程中探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研究和尋找地下地質構造和礦產的方法,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該中心航空物探作業任務可以追溯到1955年,當時引進蘇聯技術,中蘇合作開展航空物探。1963年,二機部集中全國放射性航空物探隊伍,成立北京七〇三航測隊,自此,中心立足航放,發展航磁,自主研發了航磁航放綜合測量系統,拓展航重、引進消化航電,實現了覆蓋航空物探全產業鏈、技術一流的華麗轉身。2010年前后,該中心年均7架飛機同時作業、每年完成40萬測線公里,作業能力位居國內前列。
該中心成立以來,共完成放射性航空物探測量400多萬平方千米、遙感地質調查300多萬平方千米,發現大、中型鈾礦床40多個。預測了鈾礦找礦有利區、成礦遠景區數百片,為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做出了突出貢獻。1986年以來,中心共有70余項成果獲國家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成果獎。在國土資源調查、農林資源調查、城市遙感、高速公路測量、環境航空監測以及石油、天然氣、金、銀、銅、鉀鹽等礦產資源勘查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貢獻。
經過長期的國內市場積累,2008年,該中心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場,先后采用固定翼、旋翼等機型,承擔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家航空物探測量任務,成為我國開創海外有人機航磁、航放綜合測量的先鋒隊。特別是在老撾項目,中心還率先采用了直升機航電測量技術。
憑借60年的國內外航空物探經驗,該中心近年來再次推進產業技術升級,開始研究無人機航空物探測量,并于2012年國內首飛試驗成功、試生產。2013年,該項目獲得“中國地質科技十大進展”稱號。2014年-2015年,中心無人機航空物探技術成熟。今年3月,中核集團與沙特地調局簽訂核能合作協議,該中心無人機航空物探技術正式登陸海外市場,當前正積極準備該項目的飛行方案和編制計劃,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