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金融競爭的升級,電商巨頭在推出理財產品之后,紛紛開始涉足網上信貸領域。近日,多家銀行推出網上信貸業務,迎戰電商巨頭的挑戰,互聯網金融新一輪競爭大幕開啟。
業內專家表示,商業銀行和電商平臺各有優勢,雙方的競爭將促進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
傳統銀行:積極擴展互聯網業務
全球知名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在上海發布的“2014年中國個人金融服務”調研結果顯示,逾7成中國消費者愿意考慮開辦純互聯網銀行賬戶。更有意思的是,近7成中國消費者甚至愿意將純互聯網銀行作為其主要銀行。
數字熱潮正在中國風起云涌。當被問及“您是否使用過在線金融服務,包括網絡銀行、手機銀行或由互聯網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平臺”時,約60%的麥肯錫受訪者均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記者了解到,自去年12月23日,浦發銀行在上海已經正式推出其“網貸通”POS貸業務,并稱此舉的意義在于將以互聯網思維發展小微金融,打造小微金融全新模式。
事實上,在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等銀行分別于2013年左右推出POS貸業務后,多家銀行紛紛跟上。在2014年底,建設銀行快速貸款上線,采取全流程個人自助貸款,在線申請、實時審批、在線簽約以及自助支用和歸還。
截止目前,多數銀行的互聯網貸款實現了在線辦理,數分鐘就完成貸款業務。有關機構研究表示,“現在許多銀行都有POS貸業務,主要是針對小微企業貸款的。但互聯網時代這項業務的審批速度也會相應提高,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一種體現。”
與此同時,麥肯錫研究認為,中國消費者的金融需求及消費行為正在改變,包括大量利用社交媒體及口口相傳等主要渠道無疑在其中作用不小;其次監管機構支持創新,包括允許互聯網公司進入金融服務領域,以及諸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新興互聯網公司的涌入等都在其中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服務正在成為主流,”麥肯錫官方表示,“超過60%的銀行個人金融客戶正在使用這樣那樣的在線金融服務,包括網絡銀行、手機銀行或由互聯網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務平臺等。他們看重在線金融所帶來的隨時隨地辦理業務的便捷性。”
“不過,現在各家銀行都在研究互聯網的業務,當前監管并沒有要求出明確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辦法或意見,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試圖做出一些創新能夠適合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有銀行人士表示。
互聯網金融:小微信貸已經先行
可以了解到的是,近期剛剛開業的微眾銀行正成為眼下的熱門話題。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微眾銀行已完成第一筆貸款業務,也是互聯網企業在成為真正的銀行后發放的首筆貸款。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被稱作“銀行的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的互聯網民營銀行料將進一步逼迫傳統金融業加速改革。
不過,與此同時電商平臺的個人消費網絡貸款也激戰正酣。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擁有龐大電商生態圈,而相關數據也都將為其網絡貸款業務提供大量支撐。
事實上,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向信貸領域的滲透,早就暗中展開。除了魚龍混雜的P2P公司之外,京東商城推出的“白條”、阿里巴巴推出的“花唄”,以及蘇寧、國美推出的“三零模式”都是如此。同樣,騰訊等民營企業旗下的前海微眾銀行既無營業網點,也無營業柜臺,更無須財產擔保,只是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和大數據信用評級發放貸款。
“盡管都沒有明確說明,但是從其業務模式上看,無疑都行了消費信貸之實。而隨著騰訊、阿里巴巴主導的民營銀行相繼浮出水面,這場爭奪戰必還要愈加激烈。”有關研究專家表示,電商是互聯網金融的最先開拓者,它們在互聯網產品的設計、包裝、運營上有更為豐富的經驗,能夠將用戶體驗做到極致,這是傳統的商業銀行在短期內難以超越的。“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將分為兩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以提升渠道效率為主要內容,互聯網企業在這一時期具有明顯的優勢,‘完勝’傳統的金融企業。”
不過,也有人士認為,目前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銀行顯然已經進入競爭第二階段,雙方的競爭將在金融服務深化領域展開,傳統金融企業如果具備良好的執行力,仍然可以“絕地反擊”。“盡管從個人消費信貸來說,消費信貸和網上購物具有天然的黏合性,阿里巴巴和京東這類電商平臺更有優勢,但是如果從整個信貸業務來說,還是傳統金融企業更為擅長,不能排除嫁接了‘互聯網思維’的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重新掌握主動權的可能。”專家表示,無論如何,商業銀行的加入,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新的“攪局者”。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