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久成人国产精品-99久久久-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成人-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a级片-欧美日韩aaa

  • 手機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聞
    您的位置:首頁 > 行業新聞

    河北省大氣辦 省環保廳:強力攻堅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堅決打贏河北藍天保衛戰

    人民交通1月5日河北電(記者 常玉坤),2018年1月5日上午,記者從河北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會現場獲悉,就2017年以來全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有關情況向媒體做以下介紹:

    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情況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的有關指示要求,把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擺在全局的重要位置。特別是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1+18”政策體系,啟動實施秋冬季攻堅行動,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省委九屆五次全會提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推動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省委九屆六次全會就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制定3年作戰計劃,確保年年有變化、3年大見效。東峰書記、許勤省長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東峰書記到河北工作兩個月的時間里先后26次調研、作出39次批示,許勤省長批示多達210多次,對大氣污染治理和秋冬季專項督察、執法檢查等提出具體要求,工作之細、要求之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人大組織開展“大氣一法一條例”專項執法檢查,省政協將“推進清潔取暖”列為1號提案,省紀委把大氣污染防治納入“一問責八清理”重要內容。各地各部門協調聯動、狠抓落實,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監督,形成了全面發力、協調聯動、群策群力的攻堅態勢。

    經過全省上下不懈努力,大氣環境質量取得明顯改善。2017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70微克/立方米下降7.1%,比2013年108微克/立方米下降39.8%,超額完成國家“大氣十條”確定的較2013年下降25%的目標任務。特別是在2017年1、2月份受大氣污染擴散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影響,PM2.5平均濃度高達114微克/立方米,同比反彈46%的情況下,通過實施秋冬季攻堅行動,一舉扭轉了不降反升勢頭,入冬以來我省空氣質量改善幅度一直領跑全國。從10月1日到12月31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67微克/立方米,比2016年同期107微克/立方米下降37.4%,平均達標天數為59天,同比增加了19天,重污染天數為6天,同比減少15天,秋冬季空氣質量為五年來最好,人民群眾感受度明顯好于往年。從達標天數來看,2017年,全省平均達標天數202天,占全年總天數的55.3%,較2013年增加73天。從重污染天數看,2017年,全省平均重污染天數29天,較2013年減少51天。從其他指標來看,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一氧化碳(CO)年均濃度分別為27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117微克/立方米、1.3微克/立方米,較2016年分別下降18.2%、4.1%、4.9%、7.1%。

    二、重點工作推進情況

    過去的一年,我們始終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環境治理的頭等大事,堅持科學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統籌推進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重點任務,打出了一套標本兼治、主攻治本的“組合拳”。

    一是突出頂層設計。年初,省委、省政府召開高規格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大會,制定《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和18個配套方案,明確了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時間表、路線圖;組織開展集中攻堅,強力推進農村清潔供暖和燃煤小鍋爐、“散亂污”企業、劣質煤流通、不達標車輛、揚塵污染、露天礦山整治七個專項行動;年中針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多發、污染嚴重的特點,制發實施《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專項督察、執法檢查、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報道等5個專項方案。這些形成了我省較為完整的大氣污染治理體系,為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突出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的不合理是污染之根,抓住這個根本,著力調整結構是去年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下大力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氣代煤、電代煤完成改造253.7萬戶,“禁煤區”基本實現散煤“清零”;淘汰燃煤鍋爐3.6萬臺5.5萬蒸噸,各市建成區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實現“清零”。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堅定不移去產能,共壓減煉鋼產能2754萬噸、煉鐵2132萬噸、水泥261.5萬噸、玻璃500萬重量箱、焦炭808.8萬噸、煤炭1068萬噸,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在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全省港口停止接收公路運輸集疏港煤炭,集中開展成品油市場和重型柴油車專項整治,傳輸通道城市加油站(點)全部供應國六車用汽柴油。

    三是突出企業治理。堅決整治“散亂污”企業,摸清底數、分類施治,共整治改造38785家,整合搬遷898家,關停取締68747家,環保部在我省文安縣召開“2+26”城市現場會,對我省“散亂污”企業整治給予充分肯定。同時,搬遷改造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44家,完成重點行業企業VOCs治理1737家。

    四是突出面源防控。開展揚塵污染和露天礦山集中整治行動,治理建筑工地5170個,完成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修復綠化255處,嚴密監控和打擊秸稈焚燒行為。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京津保生態過渡帶、太行山綠化等工程,新增造林綠化面積741萬畝,完成年度任務的176.4%。

    五是突出督察執法。堅持白天晚上一起抓,持續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破獲了一批涉氣環境違法案件。特別是進入秋冬季以來,開展了四輪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項督察和執法檢查,開展暗查暗訪、突擊檢查、交叉執法、巡回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共督察政府部門2276個,檢查企業(點位)7.4萬個,查處涉氣問題1.89萬個,查辦違法案件2215起,對大氣污染治理進展緩慢和落實不力的市、縣政府進行公開約談,追責問責相關責任人339人、縣處級干部9人,依法取締關停企業386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279人,在河北日報、河北電視臺、長城網和省環保廳官網公開曝光三批典型環境違法案件,有力促進了大氣環境突出問題的解決。東峰書記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要結合執法檢查,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人和事,研究提出處理建議、報審,依法查處違法企業。許勤省長、李謙副省長給予充分肯定,指出環保執法抓得實、影響大、效果好。全省各級環保部門統一工作要求、統一檢查內容、統一執法標準、統一處罰尺度,采取異地執法、交叉執法、巡回執法方式,嚴厲打擊各類涉氣環境違法行為。

    六是突出應急減排。面對秋冬季重污染天氣這個老百姓的“心肺之患”,我省在實施源頭治理、減少污染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實行錯峰生產和運輸,將具體措施落實到企業生產線和設備,并按照清單式管理列入督查執法重點?茖W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將停限產令上升到省政府,對錯峰生產和停限產企業不搞“一刀切”,分級發布預警信息,提前采取減排措施,有效實現削峰降速,去年秋冬季以來各市均未出現“爆表”。

    七是突出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推動環保工作的不竭動力。作為全國首個試點省份,我們在全國率先完成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成立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出臺《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和《責任清單》,初步建立起了條塊結合、權威高效的環境管理體制。深入開展環境保護督察,完成對石家莊、張家口、承德、邢臺、邯鄲、唐山、保定市和辛集市環保督察任務,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組織開展重點行業排污許可管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新建194個縣級空氣質量監測站,實現每縣兩個監測站點。

    八是突出全民共治。加強環境宣傳教育,集中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1+18”文件宣講培訓,組織開展“美麗河北·最美藍天衛士”推選活動,策劃舉辦環保公眾開放日、網友見面會等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守護藍天記者行”、“治霾·京津冀在行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專項督察跟蹤采訪、“打贏藍天保衛戰”主題采訪等活動,在長城網、河北新聞網、省環保廳官網設立“大氣環境突出問題舉報平臺”和“大氣環境問題曝光臺”,引導公眾有序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中央和省級主要新聞媒體對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宣傳力度空前,共刊發稿件1600多篇(條),全方位、多角度進行宣傳報道,在全社會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應當說,去年是我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任務最為艱巨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強力推動,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更離不開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踴躍參與。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河北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新年伊始,省委召開省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求把環境污染治理和推進農村冬季清潔取暖工作,作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嚴格落實責任,真正抓緊、抓實、抓到位,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委九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持源頭防治、全民共治,以更大決心、更大力度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空氣質量實實在在的改善和提升,更好地回應群眾關切、增進民生福祉,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將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科學制定大氣污染治理3年作戰計劃,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全力推進重點城市“保底線、退后十”集中攻堅,確?諝赓|量“年年有變化,三年大見效”,力爭石家莊、衡水、唐山市率先退出后十。二是大力推進重點行業去產能。壓減鋼鐵產能600萬噸、力爭800萬噸,淘汰落后火電產能50萬千瓦,壓減煤炭產能1062萬噸、退出煤礦19處,壓減水泥產能110萬噸、平板玻璃500萬重量箱、焦炭500萬噸。三是著力推進散煤治理。穩步推進電代煤氣代煤,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鍋爐,堅決取締劣質散煤。四是開展工業企業全面達標排放行動。對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燃煤電廠深度治理,推進VOCS排放企業全面達標治理,加快主城區重污染企業搬遷,徹底整治“散亂污”企業。五是實施車船油路專項整治。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和老舊機動車淘汰,推動船舶港區岸電建設和使用,加大非道路移動機械、重型柴油車管控力度。六是加強面源精細化管控。開展揚塵專項整治,加強工業料堆、礦山揚塵管控,實施城市道路精細化管理和水洗機掃,嚴格落實秸稈、垃圾禁燒責任制。七是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科學實施5000多家重點企業錯峰生產和錯峰運輸指導計劃。八是加強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大數據監管指揮平臺,健全省、市、縣、鄉、企業五級監測體系,借鑒廊坊做法,推進鄉鎮及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空氣質量監測全覆蓋和環保所建設全覆蓋,實施大氣污染治理每月通報排名和考核獎懲。九是強化督察執法監管。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建立問題整改、案件查辦、企業處罰、追責問責四個清單。健全省市縣鄉村網格化監管體系,開展環境執法專項行動,狠抓大案要案查辦,曝光典型案例。深入開展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回頭看”,開展新一輪省級環保督察,對環境問題突出的重點區域開展解剖式專項督察,切實打通“最后一公里”。十是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監測數據質量保障責任體系。嚴格考核問責,健全公開約談、考核和問責機制,對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惡化、不認真履職盡責的嚴肅追責問責。全面推進環境信息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引導社會公眾積極踐行低碳環保理念和綠色生活方式。

     

    圖為:大氣辦主任、省環境保護廳廳長 高建民

    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

    2013年以來,河北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大氣污染防治有關指示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保障民生、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要領域,作為錘煉過硬環保隊伍的現實檢驗,持續實施科學治霾、協同治霾、鐵腕治霾,統籌推進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增綠等各項措施,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為五年來最好水平。大氣污染防治成效受到國家領導和環保部領導充分肯定。

    一、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1.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控制

    2013-2017年11月,全省累計壓減煉鋼產能7192萬噸、煉鐵產能6508萬噸,分別完成國家目標119.9%、108.5%;2016-2017年退出煤礦83處2480萬噸,完成“十三五”任務50%左右。

    2.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清理

    嚴控違規新增產能,安豐鋼鐵違規建設項目已停止建設,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和100噸以下轉爐已全部封停,其中2座550立方米高爐已拆除;電解鋁行業未發現違法違規項目,僅有1家電解鋁企業已于2017年4月19日關停。

    3.落后產能淘汰

    2013年-2017年累計淘汰火電機組66臺,裝機容量203.05萬千瓦,超額完成到2017年底全省淘汰50萬千瓦電力落后產能任務。其中:2013年16臺33.65萬千瓦,2014年4臺25萬千瓦,2015年7臺75.2萬千瓦,2016年8臺5.1萬千瓦,2017年31臺64.1萬千瓦。超額完成到2017年底我省淘汰50萬千瓦電力落后產能和20萬千萬非熱電聯產燃煤機組的任務。

    全省累計淘汰水泥產能7057.5萬噸、平板玻璃產能7173.5萬重量箱,分別超額完成大氣十條目標15.7%、99.3%。全省累計淘汰和壓減焦炭產能2442萬噸,大幅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40萬噸產能)任務。另外,2013-2014年,全省還累計淘汰鐵合金7.55萬噸、電石1萬噸、電解鋁1.3萬噸、鉛冶煉2.6萬噸、造紙198.39萬噸、酒精6.8萬噸、制革221萬標張、印染29678萬米、化纖2萬噸、鉛蓄電池200.4萬千伏安時、銅冶煉3萬噸,分別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的887.5%、580.8%、100%、100%、100%、188.9%、158.1%、111%、156.2%、100%、133.9%和100%。

    4.調整產業布局、優化空間格局

    加快推進保定、張家口、廊坊“無鋼市”建設。2017年廊坊市完成2家鋼鐵企業整體退出;保定市域內已全部退出鋼鐵冶煉產業;張家口市河鋼宣鋼公司產能整體轉移退出正按計劃推進。列入2016年、2017年計劃的7家鋼鐵“僵尸企業”已全部出清,列入2018年出清任務的秦皇島德龍鑄業,9月初已脫離僵尸狀態恢復生產,提前一年完成出清。2013-2017年,全省共搬遷重污染企業248家。

    5.小型工業企業分類治理

    我省高度重視小型工業企業分類治理工作,持續推進“十五小”、“新六小”(以下簡稱土小企業)企業整治工作。2013年9月省公安廳聯合省環保廳,成立了全國首支環保警察隊伍,并于同年11月,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對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土小企業重點打擊。期間,關停取締1304家土小企業;二是2014年-2016年我省每年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合計關停取締土小企業12000余家;三是2017年3月,制訂了《河北省集中整治“散亂污”工業企業專項實施方案》,加大對“散亂污”企業執法力度,督促各市按照要求,層層落實任務和責任,摸清底數、確定類別、分類施治。截至目前,共完成整治改造38785家,整合搬遷898家,關停取締68747家,全部實現“兩斷三清”。

    二、清潔生產

    2013年1月-2017年12月5日,全省需開展清潔生產審核企業2751家中,2356家完成清潔審核,其中通過驗收的企業1993家,通過評估的企業363家;全省計劃實施技術改造項目4957個,已完成技術改造項目4844個。

    三、煤炭管理與油品供應

    1.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2013年以來,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未審批企業自備燃煤電站和新建燃煤發電項目。2016年,全省煤炭消費總量由2012年31833萬噸壓減到28106萬噸,凈削減3727萬噸;2017年1-11月份,全省規上工業煤炭消費同比減少810萬噸,累計壓減4537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壓減煤炭消費4000萬噸任務。其中,2013-2016年分年度煤炭消費總量、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和煤炭壓減數量分別為:2013年31663萬噸、88.7%、170萬噸;2014年29636萬噸、88.5%、2027萬噸;2015年28943萬噸、86.6%、693萬噸;2016年28106萬噸、85%、837萬噸。

    2.清潔能源替代利用

    開展煤改氣、煤改電工作。2017年,全省完成煤改氣、煤改電253.7萬戶(改氣231.7萬戶,改電22.0萬戶),通氣(電)投入使用242.6萬戶(用氣220.1萬戶,用電22.5萬戶),超額完成2017年180萬戶改造目標。其中,與京津接壤區域的保定、廊坊18個縣市區,包括3361個村,劃為禁煤區,完成126萬戶“雙代煤”通氣通電驗收,實現“禁煤區”燃煤清零。2016年全省光電、風電并網裝機分別達456萬千瓦、1123萬千瓦,比2013年分別增長612%、50%;今年預計光電、風電裝機分別達到700萬千瓦、1200萬千瓦,超額完成風電、光電合計1500萬千瓦任務。

    3.煤炭清潔利用

    (1)推進煤炭洗選加工。

    2014-2017年,累計改造洗選廠31處,完成投資2.54億元。2013-2017年,全省分年度煤炭入洗率64%、65%、70%、76%、80%,實現了到2017年煤炭入洗率達70%目標。

    (2)散煤清潔化治理進展情況。建設潔凈型煤生產配送體系項目51個,保供能力3000萬噸以上。大力推廣高效清潔燃燒爐具,2013年以來,組織企業和專家開展技術攻關,把爐具結構由一次燃燒改型為兩次燃燒,熱效率從60%提高到70%以上,污染物排放較傳統爐灶大幅降低,目前累計推廣高效清潔燃燒爐具170余萬臺,年實現煤炭清潔燃燒400余萬噸。

        4.車用油品供應

       全省2013年底前供應符合國家第四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油;2014年底前供應國四車用柴油;2015年底前供應國五車用汽、柴油;2017年6月底前省內高速公路、國道、省道沿線加油站(點)已銷售符合產品質量要求的車用尿素,9月底前傳輸通道城市已全部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禁止銷售普通柴油,均按國家要求時間節點完成油品升級任務。   

     四、燃煤小鍋爐整治

    1.燃煤小鍋爐淘汰

    2013年-2017年全省淘汰燃煤鍋爐69559臺12.9287萬蒸噸;同時,完成鍋爐環保改造升級2555臺7.38萬蒸噸。

     2.新建燃煤鍋爐準入

    嚴禁城市建成區新建燃煤鍋爐,全省范圍內禁止建設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全省未發現違規建設燃煤鍋爐情況。

    五、工業大氣污染治理

       1.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工程建設

    2013-2017年,全省電力行業完成3898.5萬千瓦脫硝、3150.6萬千瓦脫硫、6327.8萬千瓦除塵,鋼鐵行業完成1247萬噸/年脫硝、燒結機111.5萬平方米脫硫、31126萬噸除塵,水泥行業完成240150噸/日脫硝、171666噸/日改造除塵,焦化行業完成6023.4萬噸脫硫除塵改造,其他行業完成脫硝項目39個、脫硫794個、除塵717個。 

    2.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污染治理設施升級改造

    我省扎實開展燃煤工業鍋爐改造工作,2015年5月以來,省政府印發了《河北省推進燃煤工業鍋爐改造行動計劃(2015-2017)》編印了《燃煤鍋爐改造技術參考資料》和《河北省燃煤工業鍋爐改造典型案例匯編》,積極推廣燃煤鍋爐改造先進適用技術,自2015年燃煤工業鍋爐改造行動開展以來,截至2017年10月底,全省累計改造燃煤工業鍋爐18665臺,59006蒸噸,分別完成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的99.8%、99.8%。2015年開展了關停取締磚瓦窯專項行動,共關停2780座磚瓦窯全部拆除取締。

     3.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

    (1)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制定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完成VOCs治理項目3441家,穩定達到國家或地方相關排放標準,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VOCs34項治理任務。

         (2)石化行業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改造。我省石化企業VOCs治理任務為2家,2014年我省已完成(華北石化、中石化滄州分公司、中捷石化等3家石化企業分別完成催化裂化脫硫280萬噸、120萬噸和80萬噸。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石化行業2項改造任務。

    (3)油氣回收治理。全省2014年底完成7211座加油站、82座儲油庫、1730輛油罐車(含978輛柴油專用運輸車)油氣回收裝置安裝,完成國家下達的7202個加油站、82個儲油庫和1500輛油罐車的油氣回收治理任務。據統計,全省2013-2015年共抽檢成品油13420個批次,合格10735個批次,合格率為80%。2016年全省共抽檢成品油11570個批次,成品油經營主體覆蓋率達到50%以上,合格率81%;立案1677件,罰沒款1464萬元,沒收不合格油品67噸。2017年集中開展成品油市場和重型柴油車專項整治,抽檢成品油24811個批次,立案1582件,沒收劣質油品869.3噸,罰沒款2009.2萬元,查封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汽油槍137條。環保部門嚴格油氣回收裝置使用監管,全系統共出動檢查執法人員12705人次,檢查加油站3457個,對421個存在問題加油站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并依法對47個加油站進行了處罰。2017年以來,共查處不按要求規范油品標識問題44起,查處油品進銷存和出入庫管理臺賬、憑證、票據問題86起,查處不按規定要求銷售成品油問題112起。

       4.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工業企業錯峰生產與運輸

    2017年8月以來,我省成立了河北省采暖季錯峰生產協調辦公室,協調推進全省采暖季錯峰生產工作。目前,共先后組織召開了四次省采暖季錯峰生產協調會議,印發了《關于做好河北省2017-2018采暖季錯峰生產攻堅行動的通知》、《關于做好采暖季錯峰生產、錯峰運輸半月報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采暖季錯峰生產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2017-2018采暖季錯峰生產攻堅行動調研工作的通知》和《關于2017-2018采暖季部分原料藥企業和品種準予生產的通知》等文件,并按照“一市一策、一業一策”的原則,加大對各市采暖季錯峰生產工作的指導,推動各市將各項停限產措施落實到位。截至2017年12月19日,全省2017-2018采暖季錯峰生產的企業共計5254家。同時,做好大宗物料錯峰運輸工作。省交通運輸廳密切配合工信、環保等部門,做好錯峰運輸工作。各市錯峰運輸方案的審核把關工作。對錯峰運輸方案進行了把關和梳理,并對錯峰運輸工作流程提出了建議。省交通運輸廳廳港航局下發通知,要求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除民生保障物資或特殊需求產品外,港口企業禁止公路集輸運車輛進出港區。

    六、大氣面源污染治理

    1.城市揚塵污染控制

    (1)施工工地揚塵污染控制。嚴格落實施工揚塵治理要求。印發《河北省建筑施工揚塵治理方案》,建立省市縣三級巡查聯動機制,強化對建筑工地揚塵治理的巡查暗訪。省級每年至少兩次巡查,每次抽查、暗訪項目不少于50項,市、縣不定期檢查,已累計檢查項目3萬余個,下發整改通知書3500余份。目前全省共有房屋建筑和市政設施工地5171個,達標5170個,達標率為99.98%。

    (2)道路揚塵污染控制。我省共有洗掃灑水車輛3000多輛,設區市道路機掃率達到78.3%,縣城道路機率達到73.6%,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56%、54%任務。截止2016年底,全省城市綠地率37.23%、綠化覆蓋率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31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熱率83%,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分別完成36%、41%、12平方米、80%任務。

    (3)渣土運輸揚塵污染控制。加強建筑渣土全過程管理。加快消納場規劃建設。組織各地抓緊編制渣土消納場地建設規劃,納入城市市容環境衛生專業規劃。加強渣土運輸準入管理。建筑渣土運輸實行特許經營準入機制,運輸車輛必須安裝密閉裝置和定位系統。未取得特許經營權和未實現密閉運輸的車輛一律不準上路行駛。截止目前,設區市2300多輛渣土車全部完成密閉化改造并安裝定位系統。

    2.餐飲油煙污染治理

    全省治理餐飲油煙27354家,各市重點餐飲企業全部安裝油煙凈化設施,完成目標任務。

    3.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和管理情況

    各市均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并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實施。禁燃區內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同時取締了禁燃區內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爐窯、爐灶等燃燒設施。

        4.秸稈禁燒

       2017年1月-11月30日,國家環境衛星監測我省火點232個,較2016年275個減少43個,減少16%。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預計達到96%以上。

       七、機動車污染防治

    1.城市交通管理

    省政府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冀政[2013]4號),對達到國家強制報廢標準機動車所有人逾期未辦理注銷登記手續的,不予辦理其所有人機動車業務,按規定告知機動車所有人,公告其號牌、登記證書、行駛證作廢。對報廢解體的機動車(或滅失、質量問題退車、依法撤銷等情形),嚴格審查提交的證明材料,收回有關牌證,出具注銷證明。屬監銷車輛的,現場監銷,確保老舊車輛報廢解體唯一性。各地公安交管部門依托機動車緝查布控系統,認真分析老舊車行駛軌跡,掌握活動規律,有計劃性、針對性地部署勤務和警力,加大路面攔查力度,依法處罰機動車駕駛人,并依法收繳車輛。同時,堅持宣傳先行,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交管業務窗口,全面深入宣傳淘汰政策,對達到臨界報廢的機動車車主提前告知,贏得群眾的理解、支持。同時,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道路交通管制工作。

    2.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

    2015年底全省淘汰黃標車109萬輛;2016年淘汰老舊車17萬余輛,超額完成環保部下達的12萬輛任務;2017年1-11月份,淘汰老舊車8.8萬余輛。

    3.新能源汽車推廣

    2013年-2017年11月,全省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43265輛,其中新能源公交車16427輛,占全部推廣數量37.96%。其中,2013-2015年全省上牌運行新能源汽車21323輛,完成國家任務140.8%。其中,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9516輛,占全部新能源汽車的44.6%,比全國高20多個百分點,新增和更換的城市公交車中,100%為新能源公交車。2016年推廣新能源汽車79098.5輛標準車(實車數量7889輛),完成率226.0%。其中,推廣應用新能源公交車5604輛,占全部新能源汽車的71%。2017年1-11月,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14373輛,折合標準車35027.5輛。

    4.機動車環保監管能力建設

    我省機動車污染監管平臺,實現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檢測監管數據及視頻雙向實時傳輸,具備機動車尾氣檢測監管、檢測預警管理、環保標志核發管理、檢測機構信息管理等業務功能。2017年實現省與各市機動車污染監管平臺聯網,實現了全省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與省、市機動車污染監管平臺數據聯網及視頻監控,省、市兩級監管平臺均具備對機動車檢驗機構環保檢測數據和視頻監控功能。我省嚴格落實《機動車環保合格標識管理規定》,聯網核發機動車環保合格標志,對沒有環保標志或尾氣不達標的機動車,禁止年檢。2016年7月21日,環境保護部、公安部、國家認監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排放檢驗加強機動車環境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國環規大氣[2016]2號)后,我省按照要求不再核發機動車環保標志,同時嚴格落實機動車排放檢驗標準,將排放檢驗數據和電子檢驗報告上傳環保部門,出具由環保部門統一編碼的排放檢驗報告,并將檢驗報告作為機動車年審的前置條件。2016年,我省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參檢率達87.1%。

        5.交通運輸結構調整

       全面提升地方鐵路貨運比例。全面提升地方鐵路煤炭運輸比例,包括既有地方鐵路線路擴能升級改造和鼓勵企業推進港站一體化,完善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2015年完成了聶莊站至東港站增二線及東港站改擴建工程;2016年完成了曹妃甸港區鐵路擴能改造工程;2017年,完成了滄港線京海東站擴能改造工程,完成了曹妃甸港西站華能專用線5km和京唐港化工站集裝箱專用線45km工程。2013年-2017年11月底,全省鐵路貨運量完成14.24億噸,比上個5年(9.41億噸)增長51.3%。2017年9月底秦皇島、唐山、滄州港全面禁止公路集疏港煤炭運輸。全力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全省累計推廣ETC397.2萬戶,全部ETC車道車流輛次約3.62億次,節約燃油1136.68萬升,減少各類污染物排放約2027.2噸。全力開展我省多式聯運工作。唐山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通道集裝箱海路鐵路公路多式聯運項目、河北省長久物流商品車公路鐵路水路聯運示范工程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可降低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30%-50%。

    八、建筑節能與供熱計量

    1.新建建筑節能

    2013-2017年,全省城鎮節能建筑累計達5.5519億平方米,占城鎮民用建筑總面積46%以上;完成被動式低能耗建筑15.13萬平方米,居全國首位,在建33萬平方米;城鎮綠色建筑占比達37.21%,居全國前列;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9859.64萬平方米,占具備改造價值老舊住宅總量(11676.85萬平方米)84.43%,超過國家80%目標要求。2017年全省城鎮新建居住建筑全面執行75%節能標準。

    2.供熱計量

    扎實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加大計量收費督導力度,對具備供熱計量收費條件的新建建筑和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取消按面積計價收費方式,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嚴格執行《河北省供熱用熱辦法》由供熱企業負責供熱計量和溫控裝置的選型、購置、安裝、計量收費及維護管理。加強供熱計量收費監管,對具備熱計量收費條件拒不實行計量收費的供熱企業,依法進行處罰。11個設區市和部分縣級市出臺了基礎熱價比例30%、計量熱價比例70%的供熱計量收費政策。2013-2017年,完成集中供熱鍋爐煤改氣面積1.887萬平方米,完成分散燃煤鍋爐煤改氣12475萬臺,2.6萬蒸噸。超額完成大氣十條下達的目標責任書任務。

    九、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體系

    1.提高排污收費標準和環保稅率確定

    一是提高排污費收費標準。2014年12月,我省發改委印發了《關于調整排污費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冀發改價格〔2014〕1717號),對提高排污費收費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確定從2015年至2020年分三步提高排污費收費標準并按期實施。第一步:自2015年1月1日起,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費收費標準調整為每污染當量2.4元;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五項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收費標準調整為每污染當量2.8元;第二步:自2017年1月1日起,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費收費標準調整為每污染當量4.8元;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五項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收費標準調整為每污染當量5.6元;第三步:自2020年1月1日起,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費征收標準調整為每污染當量6元;污水中化學需氧量、氨氮和五項主要重金屬污染物征收標準調整為每污染當量7元。同時,實行差別化排污費收費政策,對于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規定標準50%以上,減半征收排污費;對于超標排放的在國家規定加倍收費的基礎上再加倍。目前我省執行到第二步。二是新增排污費征收因子。我省自2016年1月1日起,開始征收石油化工及包裝印刷試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征收標準按照現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費標準執行。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值低于規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減半征收排污費;企業污染治理設施由第三方運營,在收費標準的基礎上增加5%的減免額度。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規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或污染物排放量高于規定的排放總量指標,或生產工藝裝備、產品屬于規定的淘汰類的,按照收費標準加兩倍征收排污費,上述三種情況可疊加征收。

    三是確定環保稅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已于十二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18年1月1日起開征環保稅,不再征收排污費。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地稅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聯合開展環境保護稅開征調查工作的通知》(冀財稅〔2017〕45號),各市環保部門積極配合財政、地稅部門進行走訪調研,并上報了相關材料, 12月1日,《河北省環境保護稅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方案(草案)》經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河北省環境保護稅應稅大氣主要污染物(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下同)和水主要污染物(污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和氨氮,下同)稅額標準分為三檔,應稅大氣其他污染物(指廢氣中除主要污染物外的所有應稅污染物)和水其他污染物(指污水中除主要污染物外的所有應稅污染物,下同)執行統一標準。

    執行一檔稅額標準的區域:與北京市相鄰的13個縣(市、區),包括淶水縣、涿鹿縣、懷來縣、赤城縣、豐寧滿族自治縣、灤平縣、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香河縣、廊坊市的廣陽區和安次區、固安縣、涿州市;雄安新區及相鄰的12個縣(市、區),包括雄縣、安新縣、容城縣以及永清縣、霸州市、文安縣、任丘市、高陽縣,保定市的競秀區、蓮池區、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定興縣、高碑店市。稅額標準:大氣主要污染物為9.6元/當量,水主要污染物為11.2元/當量;大氣其他污染物為4.8元/當量,水其他污染物為5.6元/當量。

    執行二檔稅額標準的區域:石家莊市、保定市、廊坊市、定州市、辛集市(不含執行一檔稅額的區域)。稅額標準:大氣主要污染物為6元/當量,水主要污染物為7元/當量;大氣其他污染物為4.8元/當量,水其他污染物為5.6元/當量。

    執行三檔稅額標準的區域:唐山市、秦皇島市、滄州市、張家口市、承德市、衡水市、邢臺市、邯鄲市(不含執行一檔、二檔稅額的區域)。稅額標準:大氣主要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均為4.8元/當量;水主要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均為5.6元/當量。

    2.地方各級財政大氣污染防治投入和循環經濟情況

    2013-2017年11月底,省本級大氣污染防治財政資金投入93.1億元,市縣財政投入407.4億元,企業投入1631億元;全省完成循環示范區61個,循環示范項目89個,循環經濟項目334個,產值6204.5億元;完成環保產業重點項目80個,產值1488.3億元。

    3.出臺地方性大氣污染防治法規規章

    加強環境立法,修訂并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出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條例,制定達標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大氣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和能耗限額標準。《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已經2016年12月2日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準,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13年邯鄲市人大出臺了《邯鄲市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

    十、大氣環境管理

    1.實施細則和年度實施計劃編制

    2013年河北省出臺《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省政府成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2013-2017年每年制發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省政府與各市政府每年簽定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2017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關于強力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意見》等“1+18”政策體系,《河北省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專項督察、執法檢查、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報道等5個專項方案。

    2.部門協作機制建立

    為推動大氣污染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府成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建立了廳級聯席會議機制,建立健全了會議調度、督導、通報等制度,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進行調度,部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研究解決突出問題。

    進一步落實聯防聯控機制。全面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完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技術、管理、執法等方面合作機制,推進制定統一的產業行業標準,落實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健全省內多部門聯合執法、跨區域聯防聯治、城鄉協同治理等機制。加大傳輸通道城市協同治理力度,同步完成區域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

    3.重污染天氣應對

    (1)預報預警機制建立

    自2013年起,我省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建立空氣質量聯合預報會商機制,定期與北京市、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會商,提前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信息。

    (2)預警發布情況匯總

     2013年9 -12月份,11個設區市和定州、辛集市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Ⅱ級)預警6次,黃色(Ⅲ級)預警31次。2014年,發布重污染天氣區域預警3次,11個設區市和定州、辛集市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Ⅱ級)預警4次,黃色(Ⅲ級)預警44次,藍色(Ⅳ級)預警31次。2015年,發布重污染天氣區域預警5次,11個設區市和定州、辛集市發布重污染天氣紅色(Ⅰ級)預警11次,橙色(Ⅱ級)預警33次,黃色(Ⅲ級)預警59次,藍色(Ⅳ級)預警34次。2016年,發布重污染天氣區域預警7次,11個設區市和定州、辛集市發布重污染天氣紅色(Ⅰ級)預警25次,橙色(Ⅱ級)預警31次,黃色(Ⅲ級)預警72次,藍色(Ⅳ級)預警16次。2017年共發布重污染紅色預警22次,橙色預警80次,黃色預警26次,藍色預警2次,預警發布準確率和重污染天氣過程捕捉率均可達90%以上。

      (3)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

    河北省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業務平臺201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實現對各城市六項主要污染物AQI和濃度未來3天逐小時、逐日精準預報和未來4-6天趨勢預測。

    4.大氣環境監測質量管理

    2014年8月,我省由53個國控站、11個省質控站和143個省控站(也稱“縣級站”)組成的全省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及實時發布系統正式建成并聯網運行。2017年,對每個縣(市、區)增加監測點位194個。省環境監測中心組織各駐市中心開展交叉巡檢工作和數據審核、視頻審核工作,并每月與各駐市中心進行站點數據視頻會商。

    5.環境信息公開

    在河北省環保廳門戶網站開設《全省環境問題突出問題舉報平臺》,接受公眾舉報。全省實時公開安裝自動在線監控并與監控中心聯網的廢氣企業913家2385個排放口污染物排放情況。全省國控重點企業自動監控數據傳輸有效率93.6%,達到90%要求。

    6.源排放清單和源解析工作開展情況

    全省11個設區市籌集資金4110多萬元,分別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國內著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圓滿完成了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研究工作。

     

    十一、幾項河北特色工作

    (一)強化頂層設計,凝聚攻堅合力。在發展理念上,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堅持生態優先,確保“十三五”全省空氣質量改善程度高于以往。在責任考核上,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環境目標考核評價方案和考核辦法,把生態環保作為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省政府與各市每年簽訂目標責任狀,一年一考核,完不成任務的約談、問責。在組織推進上,省委、省政府把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納入“一問責八清理”重要內容,每年都召開全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大會專題部署,2015年實施了拆除磚瓦窯、把煙囪和電力超低排放改造攻堅行動,2016年實施了散煤、車油路、露天礦山、焦化行業整治專項行動,2017年實施了農村清潔供暖和燃煤小鍋爐、劣質煤流通、“散亂污”企業、露天礦山、揚塵污染、交通運輸領域污染集中整治專項行動。省人大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大氣一法一條例”專項執法檢查,省政協連續多年將大氣污染防治列為1號提案。各市和省政府29個部門成立“1+18”政策體系、“1+5”方案推進機構,建立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協調聯動,狠抓落實,形成了全面發力、協調聯動、群策群力的攻堅態勢。

       (二)突出治本攻堅,推進污染治理。堅持把推進結構調整作為治本之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努力讓產業綠起來、能源清潔起來、運輸污染降下來。一是堅定不移調整產業結構。制發《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實施方案的通知》、《河北省鋼鐵行業產業結構方案》、《河北省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河北省平板玻璃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河北省焦化行業產能減量置換管理辦法》等文件,出臺化解過剩產能“2+8+X”政策框架(“2”是河北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兩個實施意見,“8”是落實國家部委相關政策措施的8個配套文件,“X”就是職工安置、資金籌集、完善獎補辦法等若干具體措施和實施方案)和“6+N”標準辦法(環保、能耗、水耗、技術、質量、安全6方面嚴于國家的地方標準,煤耗、水耗、能耗和鋼鐵產能等指標交易辦法),深入實施“6643”工程,強化標準倒逼、市場交易、國企帶頭,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全省裝備制造業增加值超過鋼鐵工業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超過傳統產業,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第二產業。二是持之以恒調整能源結構。堅持“壓煤”與“育新”并重,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組織開展控煤殲滅戰行動,打出化解過剩產能、關停小火電機組、淘汰燃煤鍋爐、實施煤電節能改造等“組合拳”,謀劃實施燃煤鍋爐改造、低品位余熱回收暖民、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重點工程。出臺《河北省用煤投資項目煤炭替代管理辦法》和《關于使用約束性資源使用權交易的意見》等文件,對所有新上耗煤項目嚴格實行煤炭等(減)量替代,并通過用煤權交易引導企業、地方多壓煤、快壓煤。2013-2017年,全省共審查煤炭等(減)量替代方案37個涉及煤炭替代4269萬噸。以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和張家口百萬千瓦風電基地、承德百萬千瓦風電基地為重點,加快推進風電、光電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三是堅持不懈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堅持“車、油、路”一體化治理,先后建成聶莊站至東港站增二線及東港站改擴建工程、曹妃甸港區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滄港線京海東站擴能改造工程、曹妃甸港西站華能專用線5km和京唐港化工站集裝箱專用線45km工程,截止2017年11月底,全省地方鐵路完成貨運量3.12億噸,周轉量246.7億噸,同期增長36.29%和27.26%。設置煤炭運輸跨省主通道標志35塊及輔助通道標志423塊,推進入省煤炭專線運輸。實施津冀城際公路快速貨運網絡化甩掛運輸試點項目和石家莊鑫磊物流有限公司貨運站臺改造項目,開展甩掛運輸試點。開展道路車輛污染整治專項行動,比國家要求提前2年完成黃標車淘汰任務,2016-2017年又淘汰25.8萬輛老舊車和報廢機動車。

    (三)加強協同減排,綜合防治污染。協同推進優企、降塵、禁燒,全方位降低污染物排放。優企上,制發實施《河北省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清潔生產污染防治對標行動實施方案》、《河北省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專項實施方案》、《河北省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專項實施方案》,開展化工類、工業涂裝類、包裝印刷類等重點行業VOCs深度整治,在全國率先完成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鋼鐵燒結機、球團SO2濃度2015年3月1日起全部達到低于國標20mg/m3標準,水泥回轉窯氮氧化物2015年7月1日起達到低于國標140mg/m3標準。降塵上,對施工工地揚塵從2013年防治15條標準升級到2015年新15條標準,2016年再次升級為18條強化措施;對道路揚塵實行“以克論凈”,堅持水洗機掃,持續開展以城區建筑治“違”、環境衛生治“臟”、容貌秩序治“亂”為主要內容的攻堅行動和“潔凈城市”創建活動,加強網格化、精細化管理;對渣土運輸揚塵實行運輸特許經營,運輸車輛必須安裝密閉裝置和定位系統,設區市2300多輛渣土車全部完成密閉化改造并安裝定位系統;禁燒上,壓實露天焚燒監管職責,加大追責問責力度,截止2017年全省年均秸稈能源化利用總量350萬噸,替代燃煤175萬噸,其中直燃發電年均利用總量300萬噸,秸稈成型燃料、秸稈打捆直燃、秸稈熱解制氣年均利用量50萬噸;全省發展戶用沼氣263.8萬戶,年產沼氣60617.56萬立方米;建設各類沼氣工程2908處,總池容55.39萬立方米,年產氣量9764.76萬立方米。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6%。

    (四)堅持依法治污,強化執法約束。一是加強環境法治。修訂并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石家莊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邯鄲市減少污染物排放條例》,在全國率先出臺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條例,率先頒布實施《被動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制發《工業和民用燃料煤》、《潔凈顆粒型煤》、《被動式低能耗建筑施工及驗收規程》,修訂出臺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大氣污染物地方排放標準和能耗限額標準。二是充實執法監管隊伍,在全國率先組建省市縣三級共計600余人的環保警察隊伍,在省法院、省檢察院分別設立環保審判庭、生態環保監察處,實現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三是強化執法監管。持續開展“利劍斬污”專項行動,2013-2016年關停取締土小企業13300余家,加強油品抽查整治,2013-2017年全省抽檢成品油49097批次,立案3283件,罰沒款3394萬元。特別是2017年9月1日-11月30日,公安、環保等九部門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整治活動,查處“黑加油點”4464座、“山寨加油站”46座、“黑油罐車”143輛、非法流動售油車144輛,打擊銷售假劣油品行為37起,處理涉案人員91名。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網格化環境監管體系,實現了環境監管全覆蓋。2014-2016年查處環境違法企業13909家,抓捕犯罪嫌疑人3030人。2017年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和執法檢查,已完成的四輪專項督察和三輪執法檢查查處環境問題14748個。四是開展環保督察。借鑒中央督察模式,在全國率先建立省級環保督察制度,完成全省11個設區市和2個直管縣(市)環保督察,中央深改辦在《改革情況交流》刊發了我省做法。

    (五)注重改革創新,提升治污水平。一是堅持科技引領,積極推進“智慧環保”建設。與環保部合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大氣環境狀況,建成空氣質量多模式預報預警平臺。會同清華大學,開發建成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動態評估管理系統,提升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域新標準空氣質量監測站點的基礎上,2017年對每個縣(市、區)新增1個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并推進鄉鎮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建設,形成省、市、縣監測網。推進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大行業開展污染物IC卡總量和濃度控制管理。二是堅持智力支撐,組建由中國工程院院士為組長,清華大學、中國環科院等方面專家為成員的大氣污染防治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省環境應急與重污染天氣預警中心,開展城市空氣質量3天準確預報和10天潛勢分析;實施“引智共建藍天計劃”,引進10個環保引智示范基地、50個國(境)外環保項目。三是堅持政策引導,分三步提升排污費征收標準,2017年1月1日起全省廢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費收費標準調為每污染當量4.8元;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河北省環境保護稅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方案(草案)》,分三檔計征應稅大氣主要污染物稅額;出臺排污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11個設區城市啟動排污權交易,建立了用煤權、用能權、工業水權、鋼鐵產能指標使用權等約束性資源交易制度,實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和“黑名單”制度,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綠色信貸、綠色證券,引導市場主體降能減污。

    (五)加強聯防聯控,全力應對重污染天氣。一是修訂實施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加強會商研判,強化應急減排。二是建立大氣污染防治調度令制度,連續發布1、2號調度令,對污染傳輸通道城市水泥、鑄造、鋼鐵等重點行業實施錯峰生產。三是完善與京津及周邊省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統一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和車輛限行標準,聯合開展執法行動。四是加強重點區域、重點活動、重點季節大氣環境應急保障,圓滿完成APEC會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9·3”閱兵等重大活動期間空氣質量保障,受到中央領導和環保部領導充分肯定。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時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鐵路 | 民航 | 物流 | 水運 | 汽車 | 財經 | 輿情 | 郵局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官与男孩| 床上黄色片| 黄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暗夜幕后在线观看完整版| 抖音网页抖音| 歪爱时代| 春心荡漾在线观看| 浪荡子的旅程电影| 她的人生没有错电影| 欲海浮沉| 午间剧场| 红色娘子军歌词| 色戒在线收看| 这就是中国 纪录片| 安达佑实| 黄金太阳2| av电影网| 海神号遇险记| 康熙王朝电视剧多少集| 光荣之路| 好茶叶排名前十名| 金粉蝶| 意大利 艾伦 温暖的夜晚| 印度西施| 电影潘金莲| 蜡笔小新日语| 爱很美味电影| 十三邀第八季在线观看| 战长沙每个人的结局| 祝福语生日| 婴儿睡眠时间对照表| 黄婉| 又造句二年级上册| 电影《真爱如血》免费播放| 房东电影|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原文| 汤唯和梁朝伟拍戏原版视频在线观看 | 可爱的萝拉| 母亲的城堡电影在线观看| 何育骏| 肉丸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