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15日,衢州古城·“中國體育彩票杯”2025年國青男籃國際挑戰賽在衢州市衢江區體育館燃起戰火。本次比賽是衢州籃球領域本年度首場國際級賽事,中國U19男籃、埃及國青男籃、德國符茲堡俱樂部和美國紐約文藝復興俱樂部四支球隊捉對廝殺,為球迷們獻上了6場精彩對決。
這是繼2024年國青男籃國際挑戰賽衢州站、2024“衢州有禮杯”中國VS尤文圖特國際男籃對抗賽之后,衢州市體育局連續兩年與中國籃協達成合作。隨著第十八屆省運會的臨近,本次賽事也成為點燃全民運動激情的“催化劑”,激發四省邊際地區的體育熱情,為衢州籃球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如今,“體育+”融合發展愈發普遍。藝術的加持,讓本次賽事有了更加多元的色彩。中央美術學院附屬衢州中學的學子,用自己手中的畫筆為國青男籃助威,創作了多幅作品。其中,優秀作品的作者還被邀請至現場觀賽,作品裝裱后贈予國青男籃留念。當體育館的燈光亮起,墻上懸掛的不僅是畫作,還是城市年輕力量的宣言。球員手中的不僅是籃球,更是萬千少年夢想的具象。
本次賽事開賽前,中國U19男籃全隊還來到了衢州市實驗學校教育集團菱湖校區,開展“籃球正青春”校園行活動。球員們與學生們交流并切磋球技,在他們的內心種下籃球的種子。
賽事火熱,相應的福利同樣精彩紛呈。今年的高考應屆生憑本人準考證,可線上預約免費觀賽席位,三天比賽總計提供1200席。此外,觀賽者持賽事門票(電子票記錄)于6月10日-17日期間,可免費暢游衢江區所有3A/4A景區;衢州市商務局和衢江區經信局限量定制“線上+線下”共價值26萬元(線上20萬元,線下6萬元)的消費券,包含衢州特色餐飲、品質住宿等多項專屬福利,有效促進“體育+城市”“體育+旅游”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
在場館外圍,賽事主辦方精心設置了衢州非遺文化市集、青年創意市集等互動區,吸引了大批球迷參與。來自金華的球迷張潮一邊品嘗著衢州烤餅,一邊豎起了大拇指:“來衢州不僅能看比賽,還能品文化、逛市集,這個周末真是不虛此行!”
辦一場大賽,除了比賽的全過程安全精彩外,對場館硬件設施是否完善也是一次考驗,衢州始終堅持以高水平體育設施支撐高質量發展。今年,衢州市體育中心“一場三館”項目將全面建成交付,除了2021年已建成交付的3萬座體育場外,新建成的1萬座體育館、2千座游泳跳水館以及一個大型綜合訓練館將納入衢州體育版圖。到今年年底,各縣(市、區)將基本實現“一場兩館”全覆蓋,屆時,衢州將成為繼紹興、湖州之后,我省第三個實現“一場兩館”全覆蓋的地級市。
作為本次賽事的主場館,衢江區體育館總投資3.95億元、建筑面積達2.76萬平方米,是衢州市大型體育設施建設領域的代表之一,也是衢州積極響應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全市“一場兩館”全覆蓋網絡的重要一環。目前,衢江區體育館已多次承辦國際級、國家級籃球賽事,取得了顯著成效,是衢州探索“賽會之城”發展道路的“試驗田”。
與衢江區體育館相鄰的衢江區文體健康中心,項目建設整體進度達到95%,預計將于10月基本完工,屆時將成為周邊群眾健身的新選擇。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2.1億元、總建筑面積約3.2萬平方米,包括新建5000座觀眾席體育場、500座觀眾席游泳館和雙層戶外籃球場、配套用房、地下停車場以及室外配套工程等。體育場建成后,節假日可對外開放。目前,項目包含的體育場、雙層戶外籃球場、配套用房、地下停車場以及室外配套工程都已基本完工,游泳館也已進入掃尾階段。
2023和2024年,NBA傳奇巨星阿倫·艾弗森和現役球星保羅·喬治先后來到衢州開展中國行活動。與此相關的星街站街球聯賽,在線上線下都收獲不俗影響力——其中,線下觀賽總人數突破3萬,線上單場直播人次突破1000萬,相關抖音和微博話題更是一度登上全國熱搜榜第一。賽事的成功出圈,讓更多人通過籃球了解衢州,也為衢州的“籃球熱”再添一把火。
近年來,衢州接連舉辦了2024年國青男籃國際挑戰賽、中國男籃對陣尤文圖特的亞洲杯熱身賽以及安踏“狂潮”籃球聯賽浙江區決賽,進一步打響了“四省邊際賽會第一城”的金名片。
另一方面,衢州的群眾籃球氛圍同樣不容小覷。據了解,作為衢州籃球的重要品牌賽事之一,衢州市男子籃球超級聯賽已舉行兩屆,今年還將舉辦第三屆,目前正在積極籌備中。去年舉行的第二屆比賽吸引了8支球隊參賽,參賽球員中不乏曾效力于CBA和NBL聯賽的實力派,賽事影響力正逐步擴大。此外,衢州本土的“勞動杯”全市職工籃球賽已舉辦五屆,第六屆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首屆“紅領衢資杯”國企籃球聯賽于日前落幕,共有15支球隊參與角逐。群眾賽事數量的增長,為更多業余籃球愛好者提供了揮灑汗水的舞臺,也為衢州群眾籃球土壤的厚植打下了基礎。
衢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透露,除了本次賽事,今年衢州還將謀劃舉辦“星街戰”街球聯賽暨NBA球星中國行活動等系列籃球賽事及活動。同時,衢州還與中國籃協積極對接,全力爭取2026年籃球世界杯預選賽中國隊比賽落地衢州。(郭樂天)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