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糧顆粒歸倉,金黃的秸稈本該是豐收的見證,但在連徐高速公路沿線的部分橋涵下方,卻成了秸稈、柴草等雜物的“臨時堆放場”。這不僅嚴重擠壓了橋涵的結構空間,威脅橋梁安全,更在高溫炙烤下化身易燃的“火藥桶”。而即將到來的汛期,這些堆積物又可能變身“攔路虎”,阻塞排水通道,放大水患風險。橋涵下的小問題,實則是關乎通行安全與結構穩固的大隱患。
面對這一季節性頑疾,江蘇省交通綜合執法局連徐支隊第四大隊結合汛期暑期安全整治及“安全生產月”部署,對轄區重點橋涵展開“拉網式”排查。行動中,執法人員創新巡查模式:無人機高空“掃雷”,精準覆蓋橋下盲區;執法人員地面“細查”,不放過任何死角。 通過“空地協同”,20余座重點橋涵的“健康狀況”被逐一精準掌握。
發現問題后,大隊迅速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主動對接屬地鄉鎮政府、村委會。一方面,組織力量高效清理,累計清除堆積物15處,清運秸稈雜物500余平方米,及時為橋涵“減負排堵”。另一方面,宣傳同步入心。執法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村居院落,用通俗語言向群眾講解橋下堆積的三大危害(危害結構安全、易引發火災、阻礙排水防汛)及相關法規,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著力提升沿線群眾愛路護路意識,從源頭預防問題發生。
下一步,連徐支隊第四大隊將持續擰緊巡查監管的發條。強化橋涵等重點部位的常態化、精細化巡查;建立隱患動態排查和閉環治理的長效機制,定期開展“回頭看”,防止問題“春風吹又生”;深化“一路多方”聯勤聯動,凝聚共管合力;持續加大愛路護路宣傳的覆蓋面和滲透力,從思想根源上筑牢杜絕橋涵堆積物的“防火墻”,為人民群眾的安全、便捷出行提供堅實、長久的保障。(文:張亞芹 龔爭光 圖:朱永春)
(新媒體責編:fujia112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