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釋變成“提前釋放”,保外就醫成了“保而不醫”,監外執行相當于“重獲自由”,身負命案監外執行后竟再殺人……減刑假釋,原本司法中的人性化政策,在“權力尋租”的誘惑下,日益演變成特權之人逍遙法外的通道。(相關新聞見今日本報AA09版)
去年3月20日,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啟動開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活動,要求重點監督職務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三類罪犯”刑罰變更執行情況,嚴查背后的司法腐敗。檢察活動的結果是:廣東收監138人,山東收監66人,成都收監28人……2014年全國超過800名“逍遙獄外”者被重新收監。這個結果既讓人感到意外也談不上意外,意外的是人數如此之多,不意外的是,特權總是喜歡鉆空子,一旦制度不夠完善,不法分子總是會想方設法走捷徑,這是一個必然。即便,腐敗分子已經成為“階下囚”,但其余威還在,昔日積累的資源還在。更主要的是,相關機構權力尋租的空間還在。而權力可以尋租的原因,則在于制度有待完善。
制度完善一般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糾錯、改進、執行。糾錯就是糾正已經出現的錯誤,只有對那些敢于觸犯制度的個案嚴懲不貸,制度的效力才能直接顯現出來,人們對制度的敬畏才能最終養成。如果一個錯誤已經發生,制度的反應總是慢半拍,或者制度的處理總是軟綿綿,人們就會覺得制度只是“紙老虎”。而改進就是找出現有制度的問題,通過修改讓制度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與時俱進。一個必須看到的問題是,《罪犯保外就醫執行辦法》頒布實施于1990年,其中的某些條款已經不太符合現在社會的需要,或者在執行中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權,所以應該對其進行改進,以便堵住那些容易出漏洞的地方。最后,還需要通過執行讓制度最終發揮效力。制度的效力并不只取決于制度的條款,還取決于制度的執行,只有強有力的執行才能讓制度所承載的理念和期待完全釋放出來,才能讓人們敬畏和相信制度。
現在,將那些正在“休假式服刑”的官員重新收監,只是制度完善的第一步——糾錯。而且,這個糾錯應該糾得徹底一些,每一個被重新收監者背后,其實都有罔顧制度,對其網開一面的失職者,這些人當然應該得到處罰。在糾錯的基礎上,制度也應該不斷改進,制度的執行也應該加強,只有制度趨于完善,且執行有力,人們才會覺得制度是可以信任的,“休假式服刑”才會成為過去時。那時,公平正義就會永駐人們心中。□李劭強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