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地張望。
從1月10日開始,不斷有人在微信、微博上發布賀蘭山出現狐貍的信息。去年6月,阿左旗牧區狐患嚴重,一山之隔的銀川或受影響。記者前往阿左旗牧區進行深入調查,這次賀蘭山出現的狐貍,都是從哪來的?和此前的報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
網友爆料賀蘭山出現大量狐貍
“暖暖的陽光,長長的路。冬季山里的景色真美,一路上碰到了十幾只狐貍,打鬧的打鬧,散步的散步,還有呼呼睡大覺打喇叭都不理不睬,淡定得很。看的我好激動,小狐貍哼唧哼唧的聲音萌萌噠。”
這是新浪微博網友“嘟嘟嘟嘟嘟兒寶貝”在1月11日晚上發布的一條微博。微博配圖中有一張黑色狐貍的照片。網友說,圖片是當日下午在賀蘭山陳家溝鹿盤寺附近拍攝的,當時有好幾只狐貍,不過奇怪的是它們都不怎么怕人。
這位網友分析,鹿盤寺里有個和尚,平時把沒吃完的饅頭之類就扔在外面給狐貍吃。“所以這些狐貍都不怕人。”除此之外,這些狐貍中,有幾只身上明顯帶傷,行動不便,見人靠近就蜷縮起來。
賀蘭山出現大量狐貍,不怕人,還明顯帶傷。這讓記者想起去年6月的一次跨地區采訪。2014年入春以后,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內突然出現大量的狐貍。這些狐貍與本地野狐貍在色澤上有明顯不同,并且性格暴躁敢襲擊牲畜,導致多個村莊里的狗、羊、駱駝等動物發生狂犬病,有牧民因此受傷還接種了狂犬疫苗。
這些狐貍是從哪來的?和一年前在阿左旗興風作浪的狐貍之間是否存在某種關聯呢?
記者調查
狐貍出沒在滾蘇巖畫公路兩側
1月12日上午,記者一行驅車到賀蘭山尋找狐貍。車沿滾蘇巖畫公路向滾鐘口景區行駛,剛過馬蓮口派出所不遠,就看到有一輛車停在路邊,車主手持石塊,對著一只黑色的動物。
記者下車后發現,這是一只狐貍,它與人對峙的過程中,顯得很淡定,隨后自顧自走開,但是并不跑。
車主說,他沿路遇到好幾只狐貍,不過都是剛一停車它們就跑了。“剛開始以為是啥怪物,看到一只不怎么機靈的,就想嚇唬嚇唬它。”
在車主的提醒下,記者調轉車頭尋找,沿途確實發現多只狐貍,有的是獨自散步,有的三五成群。
這些狐貍全身的毛基本為黑色,有銀色毛均勻地分布。
和網友所說的一樣,有幾只狐貍腿部受傷,走路一瘸一拐。記者拍照時,和狐貍之間不到一米距離,狐貍不跑也不攻擊人,一直蜷縮在草叢里。
關于來源放生還是養殖戶遺棄
沿滾蘇巖畫公路向蘇峪口景區行駛的過程中,路邊也不時出現狐貍的蹤影,不過形單影只,動作迅速。不時有路過的車主停車看熱鬧,記者與車主們交流,得知蘇峪口景區也有狐貍。
隨后,記者趕到蘇峪口景區,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狐貍是上周六中午出現的。“是被放生的,有護林員見過。”至于誰放生的,這位工作人員說不清楚,不過她確定景區內的靈光寺每年四五月都有放生活動。
靈光寺一位信眾看完記者拍攝的照片后確定,狐貍就是寺廟放生的。“每年5月都會放生,有蛇、狐貍等動物。”這位信眾說,放生活動持續了十年,只有2014年未進行。為了證實他的說法,信眾還帶記者看了放生狐貍平時生活的一處廢棄羊圈,但是圈內空無一物。
不過,這一說法被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馬蓮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否定。“信眾們放生的狐貍沒多久就死了,即便存活下來,數量也不會那么多。”這位工作人員說,這些狐貍是1月10日出現的,巡邏人員發現后向管理站進行匯報,所在位置在管理站3公里以內,初步判斷是養殖戶放生。
專家說法
圈養狐貍無法適應野外生活
根據紅外攝像機采集的信息顯示,賀蘭山區的野狐貍主要有赤狐和沙狐兩種,而這兩種狐貍,顏色都是黃、灰為主,沒有黑色的。
這位工作人員稱,野生狐貍有自己的活動區域,不會貿然超越自己的領地出現在公路兩邊。根據巡邏經驗,蘇峪口景區內曾出現過野狐貍的身影,不過遇到人它們會很警覺,不可能讓游客近距離拍攝。
不過,這種放生對圈養狐貍來說可能是致命的。“長期圈養,已經改變了它們的習性和捕食習慣,它們在很短時間內會因為適應不了野外生活而餓死。”工作人員稱,以前山上有善男信女放生的狐貍,最后都活不了多久。
此說法得到了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元剛的認可,他說,寧夏區內飼養的狐貍以北極狐和銀黑狐為主,如果放歸野外會無法生存。
對于這些突然出現又暫時弄不清來龍去脈的狐貍,蓮花口管理站的工作人員稱,已經邀請相關部門來勘查過,不過由于管理部門沒有專門檢測設備,無法確定它們是否攜帶病菌,目前也只能任其自生自滅。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