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商業模式的創新,雖是企業創新方向之一,但我們更期待技術上的真正顛覆,以此驅動商業前行,改變和便利我們的生活。
共享單車巨頭摩拜和ofo的價格戰,在春節之后悄然中止。
相信不少用戶都注意到,小黃車ofo已關閉1元月卡購買通道,摩拜單車在北京的騎行月卡折扣也已停止,兩家均恢復包月20元、包年240元的價格。對比此前騎車還能賺紅包、即使包月也僅需1元至3元的日子,如今的價格讓習慣了低價時代的用戶感到不適應,許多人開始吐槽價格提升,服務卻沒有跟上。
在共享單車上半場,燒錢大戰轟轟烈烈,但那時的戰爭更多拼的是誰更能花錢,那是屬于“朱嘯虎們”的押注和對峙。
不過,價格戰不可能永遠打下去,投資人的錢,總有燒完的一天。共享單車企業要想經營下去,必須盡快回到正常商業軌道。此時,“如何賺錢”這一命題終被擺上臺面,商業之戰才剛剛開始——這才是真正考驗核心競爭力以及兩家用戶黏性的時候,盈利模式和公司管理成為了雙方角逐的根基。
過去一年多,第一梯隊的ofo和摩拜,各有優勢,也各有問題。摩拜押金299元,反映了重模式高成本。ofo以99元押金殺入市場,最初是靠采購、二手收購和部分學生捐助供應的普通單車。為此,在競爭初期,他們還以是否是智能鎖來過一場公關大戰。
隨后,ofo專門推出3.0版、3.1版。而摩拜也不斷豐富其單車結構,單車舒適度的短板漸被補上。
事實上,在與市場的磨合與調整中兩家公司已日趨接近,ofo與摩拜面臨著共同問題——何時盈利、如何盈利,前景尚不清晰。據媒體報道,2017年戴威曾表示,ofo目前每日收入近千萬元,全部來自分時租賃租金,明年將實現全面盈利。
如今,2018已至,盈利依然是二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漲價,成為了平衡盈虧的必然選擇。即便有觀點稱這將給第三梯隊共享單車以生存機會,但追求品質的小藍單車的香消玉殞,透出光靠補貼,第三梯隊難以彎道超車仍是大概率事件。
對于共享單車,競爭依然還在第一梯隊之間。只是考驗從資金轉向了用戶。
其實,這一模式幾乎成為中國創業公司發展的規定路徑:創新萌發,大批公司跟隨,進入燒錢時代,再到寡頭之爭,最后塵埃落定。從當年的網約車大戰,我們就可預判到共享單車的今天。甚至說,即使有一天摩拜和ofo也歸為一家獨大,對于用戶,也并不會產生什么影響,因為它們的功能已如此相似,至于價格回歸,同樣是低價競爭后的必然之路。
這樣的篩選涅槃,未必是一件壞事。細分領域獨角獸的出現,是市場資源優化配置、優勝劣汰的結果。
但是,“燒錢”——這一創業必經之路所帶來的外溢公共效應,卻值得關注。當大型城市幾乎均被漫山遍野的共享單車所占領,城市管理的成本又應由誰來承擔?
誠然,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既是企業創新方向之一,也符合商業進化歷史必然性。但對于經濟體的健康發展,我們更期待技術上的真正顛覆,以技術驅動商業前行,改變和便利我們的生活。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