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此有不滿,建議另謀高就。”這是某區區長信箱中的回復內容,截圖一經曝光,引發了網友的“舉一反三”:某市官方微信在回復網友時稱,“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我仿佛聽見了一群蚊子在嗡嗡嗡”;有人在某市發改委官方網站提問“機場規劃”的問題,卻兩次遭遇“答非所問”。
官微“情緒化”,頻現“神回復”,是從個人身份到官微身份的切換過程中,出現了認知偏差、行動偏差。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政府和大眾之間進行溝通,一般通過大眾媒體這個“傳聲筒”,形式為新聞發布會,“發言人”大多受過專業訓練,熟諳傳播的技巧和話術,知道怎樣表達得體。相比之下,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格局已然不同,表錯了意,說錯了話,隨時被記錄和傳播,沒有反悔的機會,這就對新媒體運營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很多微博、微信的管理人員都是“新生代”,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很容易出現狀況。比如有人分不清個人自媒體和官方自媒體,拿官微發自己的內容,有人沒有拿捏好面向公眾和社會的“服務者”角色,對“服務”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這種情況下,“雷人雷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
政務新媒體管好才能用好。近年來政府網站以及政務新媒體所出現的久不更新、“僵尸化”、不回應、答非所問等“事故”表現,說到底都是疏于管理所致,需要從頂層設計上予以規制。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政府網站發展指引》,其中針對許多政府網站更新不及時、信息不準確、互動不回應、服務不實用等問題,指出是資源分散、缺乏整合、力量不足的結果。意思是說,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單位都建立了媒體矩陣,但實際上存在“多而不精”的問題,因此需要集約共享、精簡數量,抓住一個或幾個陣地,進行重點打造。另一方面,要加強和網友之間的互動交流,就得正視運營人員不夠職業化的問題,把新媒體視為展示政府形象的對外窗口,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官微回復不僅與話術有關,更是服務意識的體現。現在,很多“雷語”曝光之后,相關部門慣性推給“臨時工”,或者“自動回復”,實際上仍然是一種官僚主義,對此不僅要持續進行思想教育,更要加強問責,對不回應、慢回應、錯回應,均應明確對應的處罰條款。這方面,要求政府自查的《政府網站監管年度報表》明確可以約談、書面檢查、通報批評、警告或記過處分以及調離崗位和免職等,這是一種很好的思路。同時,改進服務意識,就要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通過制作網站普查評分表等,認真聽取民眾心聲,充分集納群眾意見。特別是網絡上一旦出現對“雷人雷語”的質疑,就要正面回應,及時公開,跟進自查自糾,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需要提防的另一種現象是:有些政府部門因為同僚出事,就把問題歸結為網絡的不足,因而選擇了保持沉默,避免禍從口出,甚至不再建設新媒體陣地。的確,網絡是一個“放大鏡”,但網絡傳播如果活學活用,會成為一張好牌,例如“西安發布”等一些活躍的官方微博,就通過此種方式完成了形象再造。回到初心上,一些地方政府開設傳播渠道,無非是想提升溝通效率、辦事效率,然而正是通過溝通,才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空間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