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眾望,在開啟復興之路三個月之際,紅旗以一場規模宏大的戰略發布會向外界交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厲害了,偉大的紅旗,我們共同的紅旗,我們已經披掛上陣,整裝待發,厲兵秣馬,信心滿滿,并揚帆起航,勇立潮頭,去開創新紅旗美好的明天!”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向紅旗人、向紅旗的愛好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傳遞出一往無前的決心和自信。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紅旗的新戰略既有直達2025的宏偉,也有細至一款車的行動,讓人有理由相信,此時的紅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成功。
新時代
#FormatImgID_2#
“世界上如果有這樣一輛轎車,能夠贏得整個民族的驕傲,能夠承載整個民族的情感,能夠牽動整個民族的關注,那么她只能是‘紅旗’。”這是紅旗留給國人永遠抹不去的情感。
而對于一汽,對于汽車人,紅旗歷經60載風雨,是載滿骨氣、汗水、輝煌、眼淚與榮耀的名字。
在新時代,應“民族之運”、“民眾之運”和“產業之運”,紅旗“產業報國、工業強國”“強大中國汽車產業”的初心更加堅定。
在“我敬你、我愛你、我挺你”的呼聲中,紅旗朝著“打造中國第一和世界著名的新高尚汽車品牌”再出發。
新
在發布會上,紅旗發布全新的品牌理念:中國式新高尚精致主義。“新高尚”,是指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基礎上融入中國先進文化內涵的高尚道德情操。當前中國已進入新時代,“新高尚”是對民族文化自信和進取精神的突出展現,以及對民族大義的重要擔當。
品牌目標是成為“中國第一、世界著名”的“新高尚品牌”,滿足消費者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美妙出行“的追求。
為達成這一使命,新紅旗將奮力向2020年銷量10萬臺級,2025年30萬臺級,2035年50萬臺級的宏偉目標邁進。
在產品方面,紅旗未來將形成四大系列,分別為L系(新高尚至尊車)、S系(新高尚轎跑車)、H系(新高尚主流車)和Q系(新高尚商務出行車)。到2025年,紅旗將構建3大平臺,共計推出17款全新車型。
新設計
全新品牌戰略的背后,是新紅旗在設計、研發、生產、品質、前瞻技術、服務、生態出行等各個方面的強大實力。
在設計方面,新紅旗運用了全新語言——以“尚·致·意”為核心理念,暢情表達、充分演繹“中國式新高尚精致主義”。
“新紅旗”概念模型車則展現了未來新紅旗家族的統一設計語言:“高山飛瀑、中流砥柱”的格柵,“氣貫山河、紅光閃耀”的貫通式旗標,“夢想激蕩、振翅飛翔”的前大燈,“昂首挺胸、旌旗飄揚”的腰身,“流彩紛呈、定海神針”的輪標,以及“中華瑰寶,經典永恒”的漢字“紅旗”尾標。
同時,中國一汽還在發布會上公布了全新紅旗徽標,其理念來源于迎風飄揚的紅旗,象征奮進向上的紅旗精神。
在研發領域,中國一汽已構建了“一部四院”研發體系的技術支撐和“三國五地”的全球研發布局。其中,長春是其全球研發總部,并新組建了造型設計院、新能源研發院、智能網聯研發院;前瞻技術創新分院和體驗感知測量研究院在北京,新能源研發院在上海,前瞻設計創新分院在德國慕尼黑,人工智能研發分院在美國硅谷。
新紅旗將堅持“極致標準、極致要求”的理念,打造高品質。為此,新紅旗調集優勢資源,建立了世界一流的質量標準和過程質量控制要求;堅持使用全球優秀供應商;投入核心資源建設世界先進制造基地。
在技術支撐和品質保障基礎上,新紅旗將直接切入新能源領域,以全部電動化作為驅動動力,在2018年推出首款純電動車,到2020年推出巡航里程達600km的FME平臺系列電動車,到2025年推出15款電動車型。
新紅旗還將把智能網聯作為核心魅點,在2019年推出實現L3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到2020年推出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量產車型,2025年實現L5級自動駕駛。
此外,新紅旗還將通過以紅旗“心服務”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以“智慧城市、智慧居住、智能交通、智能汽車、智享出行、智享生態”為主線構建“智能出行生態圈”,打造“新紅旗綠色智能小鎮”等等一系列舉措,為消費者打造舒適的用車體驗、高品質出行體驗和美好的生活體驗。
發布會現場,紅旗還承諾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在原來對口扶貧的基礎上,新成立的紅旗扶貧夢想基金,在未來三年將投入1.5億元,幫助貧困兒童和青少年實現學子的夢想。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在新的歷史使命下,在新的戰略下,紅旗迎來脫胎換骨的新生與蛻變。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