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1359名銷售人員,西麥燕麥僅有11人的研發團隊,不得不說,真是少的可憐。 曾經,《歡樂頌》的熱播,讓劇中精英安迪牛奶泡燕麥的生活方式受到年輕人的熱捧,由此澳洲燕麥品牌Weet-Bix也一躍成為淘寶爆款。 而最近,國內的一家同樣主打澳洲燕麥的食品公司——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西麥燕麥),在證監會網站上披露了招股說明書。
公司擬在深交所中小板發行200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4.35億元,投向燕麥食品產業化項目和品牌建設及營銷渠道升級項目。 盡管其年營收高達6個億,可和國內眾多食品企業一樣,西麥燕麥也有著行業內的通病:“重營銷、輕研發”,且有過之而不及。 買賣燕麥成澳大利亞籍 西麥燕麥創建于2001年,是一家以燕麥產品的研發、生產、經營為主導產業的集團化企業,其總部坐落于世界旅游勝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 雖然其實際控制人謝慶奎只有初中學歷,但憑著一股拼搏勁,還是把這門燕麥的生意玩的“爐火純青”。 從澳大利亞進口燕麥,然后回國加工銷售,就這樣歷經十幾年,終于將西麥燕麥做成了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型燕麥企業,謝氏家族也因此在廣西聲名鵲起。 根據歐睿國際統計數據顯示,在包括熱食、冷食的燕麥食品市場中,西麥燕麥以16.2%的占有率位列2016年終端品牌市場占有率第二名。2012年至2016年間,西麥燕麥還和桂格、雀巢等國際大牌一同,成為了國內燕麥市場的第一梯隊,覆蓋了超過43%的市場份額。 伴隨著如此光鮮的市場份額,西麥燕麥的營收和利潤同樣喜人。2014年到2017年1-6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2億元、5.68億元、6.31億元和3.12億元,同期凈利潤為6040萬元、6632萬元、9447萬元和3677萬元。 除此之外,西麥燕麥的毛利率也高的驚人,四年來,其生產的純燕麥片和復合燕麥片的毛利率均在55%以上,遠高于同類企業香飄飄(603711.SH)和黑芝麻(000716.SZ) 或許是國內銷量不用愁,或許是澳大利亞的環境比桂林還要好,再或者是長期進口“熟門熟路”。
如今,西麥燕麥實際控制人謝慶奎已經擁有了澳大利亞的永久居住權,其女兒謝俐伶和女婿都已經獲得了澳大利亞國籍,并在該地創辦了澳洲西麥,現持有西麥燕麥16.51%的股份。 來自《招股說明書》
來自《招股說明書》
對于實控人有國外永久居住權一事,上海一家券商投行部的張先生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發行人只要及時披露真實情況就可以,目前國內企業IPO對此類問題還沒有限制。
盡管西麥燕麥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都已經移居海外,但不得不說燕麥的確是一種好東西,除具有低糖高能的特點外,其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改善腸道蠕動有很好的作用。 可“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西麥燕麥就開始在營銷上下功夫。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4年到2017年1-6月份,其銷售費用分別為2.06億元、2.17億元、2.22億元和0.95億元,占比營業收入均達到30%以上。其中,宣傳推廣費在2014年到2016年能達到近1億元。 來自《招股說明書》 來自《招股說明書》
同高昂的營銷費用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卻少的可憐,2014年到2017年1-6月份,西麥燕麥的研發投入一直在200萬元上下浮動,占營業收入比例都不到0.4%。 更讓人吃驚的是這家公司的人員構成。截至2017年6月30日,西麥燕麥擁有銷售人員1359人,但研究團隊卻只有可憐的11個人。 既然是這樣,那是不是意味著這家公司根本不需要太多的研發人員呢?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其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公司通過長時間研發,積累了不少食品生產的配方和獨特工藝,這些東西也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是這些工藝大多是以非專利的形式存在,如果流失,將會對公司生產經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那人們就要問了,既然是獨特工藝,為什么不去申請專利呢?
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發現,負責西麥燕麥研發專利申報的恰恰是只有11個人的研發部。可是仔細研究研發部門的職責,真不單單只是做研發。他們不僅要做每年的研發計劃,還要要制定包材標準、搞口味測試和同行交流,甚至還要審核文案,那可是一個忙。 對于研發團隊人員偏少是否影響了公司專利的及時申報,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聯系了西麥燕麥相關人員,對方稱將會有專人處理此事,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重營銷輕研發的情況,在整個中國的快消品行業都是普遍存在的。但在2016年進入后營銷時代,消費端在倒逼產業端創新發展。如果過于輕視研發,將對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產生一定的制約。 更加重要的是,燕麥系列產品占公司主營業務比重一直在98%以上,將公司的興衰全部維系在一片小小的燕麥之上,產品結構十分單一。可以試想,如果未來人們的口味發生變化、燕麥行業出現波動,將對西麥燕麥產生多大的影響。 |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