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劍峰是國家稅務總局選派的扶貧干部。從2014年1月初赴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掛職副縣長,3年半的時間里,沈劍峰把他的真情撒在了這片土地上。
民和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廣、扶持難度較大。剛到民和縣時,沈劍峰克服高原反應、語言不通等困難,歷時大半年,深入全縣22個鄉鎮,跑遍了312個自然村的大部分村莊,并與干部,以及漢、回、藏等民族群眾代表座談交流,了解基層實際情況。
他常說:“作為農家子弟,腳上沾著泥巴,心里才覺踏實”。每次下鄉,他都到百姓家串門,把學習黨中央關于扶貧的指示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百姓做宣傳,遇到困難家庭還會丟下點錢盡心意,群眾親切地稱他“駐京辦主任”。
2014年底,在調研的基礎上,沈劍峰與同事一起著手縣扶貧信息化平臺建設,組織縣、鄉、村三級干部逐村逐戶進行摸底調查,收集了125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641戶、貧困人口42232人。
2015年初,民和縣建成青海省第一家精準扶貧信息化服務管理平臺,對貧困戶做到了“戶有本、村有冊、鄉有簿、縣有電子檔案”。該平臺的建成,有效推動了脫貧攻堅數字化管理及信息資源共享。
喇家文化遺址位于民和縣官亭鎮,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為2002年我國考古發現之一。沈劍峰敏銳地覺察到這是民和縣一張珍貴的名片,到任伊始,他多次到遺址去調研并多方爭取,2014年,獲得國家投入3億元考古遺址公園項目資金。這一項目的開發建設,填補了青海省沒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空白,將成為青海省旅游發展的又一張“金名片”。
“扶貧就必須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是沈劍峰的座右銘,他把一張過期的“好處費”——3萬元現金支票作為書簽,以此警醒自己黨員干部的操守。同時,他將稅務總局每年撥付的幫扶資金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2014年以來,在沈劍峰的協調組織下,民和縣先后投入5126800元幫扶資金,安裝1295盞太陽能路燈,解決了農村公共區域照明匱乏的問題,為群眾消除了安全隱患;投入738975.95元用于鄉村文化廣場建設,有效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和諧。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他始終牢記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喜歡鄉村泥土的芳香,如今,民和縣實現了扶貧攻堅的目標,沈劍峰表示,這一屆扶貧期滿后,如果組織需要,將選擇繼續留任,為當地百姓早日脫貧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