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睡覺,他們不睡;別人休假,他們不休;與家人見面少,坐椅子時間長;春運最忙時,一個人一天服務3000多輛車,伸手3000多次;除夕夜車少不忙時,半夜里仍不能睡,因為他們要等候回家的人。
很重,很苦,很枯燥。
這,就是高速收費員的工作。
張曉玲是太原高速濱河收費站一名90后收費員。工作五年來,她從普通收費員成長為班組長,她以驚人的無差錯率成為全省收費系統“雙百千億”無差錯技術能手,還是全省高管系統“三十佳”優秀收費員。榮譽背后,隱藏著她對業務的熟稔,對責任的堅守,對工作的敬畏。
2月2日,春運第二天。早晨7時,張曉玲已收拾妥當。前一晚又沒有回家,為了在7時40分準時接班,她需要在收費站的集體宿舍里過夜。12個小時的白班后,張曉玲將繼續住宿舍,等待上第二天的晚班。盡管離家不遠,但也只能四天才回一次。
出了樓梯口,有一面衣帽鏡。張曉玲每天都要對著鏡子整理衣服,看看自己是否露出了“八顆牙”,她們要微笑面對每一位過往的司機。張曉玲說:“我們單位有嚴格的‘八顆牙’微笑標準,要發自內心微笑,嘴角微微上翹,氣質優雅,面對司乘目光友善。”
這“八顆牙”是用嘴含筷子的方法,生生練出來的。在一份規范文件中,記者看到,要求收費員眼睛要真誠地正視司機,不得左顧右盼、心不在焉。對司乘人員微笑時做到形神兼備,文明用語、迎送手勢便是自然而然的表達。也正因如此,她們用自己的一張張笑臉,給路上焦急的旅客們送去了一股股溫暖,化解了一次次怒氣。
“滴滴……”高速出口排起長隊,后面的司機等不及了,焦急地按響喇叭,嘴里嘟囔著“收費員真磨嘰”之類的話。這是很常見的事。不過,司機們可真的錯怪收費員啦。追求高放行速度,是她們工作的重要內容。
放行速度,是指從汽車的前輪壓住前地面線圈開始,到后輪駛離前地面線圈的時間。為了提高這個速度,張曉玲找到了自己的方法。
眼前的這副鍵盤,是收費員專用的,一共39個鍵。上面有“客1鍵”“客2鍵”“貨1鍵”“貨2 鍵”“手工鍵”“壞卡鍵”等,按錯任一鍵都會被系統自動記錄,差錯率越多,扣分越多,掙得也就少了。張曉玲把每個鍵都記在心中,車輛進入監控后,立即準確判斷車型,并快速敲打對應鍵,等到車輛壓住線圈后,收卡收費,找零出票。她曾計算過,由她收費的車輛最快時12秒就能過一輛。而入口更快,3、4秒就能過一輛。
曾經,省高管局在收費系統內開展了一項“雙百千億”無差錯技術能手的評選活動。張曉玲就因為當年通行費征收全年無差錯,收發卡全年無差錯,累計無差錯通行費征收達到百萬元以上,無差錯收發卡達到十萬張以上,當之無愧地獲得了這項榮譽。
張曉玲生于1991年,剛參加工作第一年就被安排值除夕班。那一晚天氣寒冷,家家戶戶在家團圓看春晚,路上車輛很少,盡管有同事陪伴,但各自在收費室,不能互相通話。漫長的冬夜如何度過?對這個小姑娘來說實在是一個考驗。收費室內不能打盹睡覺,見車輛少,她就拿起掃帚打掃車道,四處查看設施。終于順利熬過去了,她才騎著電動車回了家。
在這個三尺崗亭里,她把枯燥變成了有趣,她用微笑化解了冬日的寒冰。同樣是在這里,別看她身體瘦小,卻練就了勇敢與睿智。2013年夏天的一個深夜,公安特警在濱河收費站蹲守,準備截獲一輛嫌疑車。當時只開一個出口,正好就是張曉玲值班。一輛轎車準備下高速時,張曉玲迅速判斷出其與嫌疑車輛高度相似,當即以電腦死機為由,沉著應對,向上級匯報情況,幫助警察成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
像張曉玲一樣,濱河收費站有四個收費班35名收費員,他們個個是能手。用張曉玲的話說:“別人休假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他們顧不得照顧家人孩子,正如微電影《十秒的溫度》里所講述的那樣,家人與收費員見面的時間,就只有那收卡找零的幾秒鐘時間。他們是中國高速收費員群體的一個縮影。
“正是他們有責任、有擔當,濱河收費站于2017年榮獲全國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優秀單位、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五四紅旗團組織等榮譽稱號。”濱河收費站站長張卿彪說,希望更多人能了解、理解、關注高速收費行業,關注、理解高速收費行業這個群體。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