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唯一出行的一張合影。
夫妻二人平日的留言。
“全:謝謝你給我包我最愛吃的韭黃餡餃子。”
“娟:冰箱里給你們做的南瓜餅是跟電視上學的,我烙了幾個,吃了一個,不錯。到時候你用微波爐轉半分鐘,我保證你愛吃。”
“全忠,元旦我和丫丫玩得美得很,吃得也美得很,美中不足,少了你。”
“亞娟,你榮獲全局十大‘最美賢內助’,真替你高興。但我覺得這個獎,頒給我也合適呢,哈哈!”
這是一本普通家庭日記本上的留言。在中鐵蘭州局蘭渝車隊隊長任亞娟家中,這樣的日記本多達23本,4000多篇,足足有24萬字。任亞娟一家三口都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客運段的職工:她擔任蘭渝車隊隊長,丈夫李全忠是寧波車隊副隊長,女兒李卓蔚是乘務員。
這一對“鐵路夫妻”于1995年走入婚姻殿堂。因從事不同車次的客運管理工作,夫妻二人碰面機會少之又少。互留紙條成為彼此溝通感情的主要橋梁。為方便整理,紙條換成了筆記本,這一留就是24年。
如今的留言本里有柴米油鹽的家庭瑣事,有彼此不曾說出口的牽掛與思念,有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也有工作中的相互激勵…… 當記者在任亞娟家翻開一本本泛黃的日記本時,那過往一幕幕就出現在了眼前……
1生活的便利貼
“娟:我給你炒了兩個菜放在冰箱了,別懶,你記得回來熱了吃。要不然肚子會痛,胃會不舒服。”
“全:你這次到家多做一些炸醬,到時候我可以下點面條直接拌上,又方便又好吃!謝!13日,難得咱倆都在家,一起給丫丫過生日吧!”
“娟:我的褲子放在洗衣機上了,上面有油漬,我都洗了就是洗不掉,你給我想想辦法唄。”
1995年,夫妻倆剛結婚時,丈夫李全忠在廣州車隊,上四天休四天,妻子任亞娟在北京車隊,上三天休三天。“經常是他回來我卻走了,他走了我又回來了。即使我倆同時到家,過不了兩天我又要提前走了。”任亞娟說,最長的時候兩人半個多月都見不了一面。
翻開兩人的留言本,一家人生活的點點滴滴躍然紙上。“那時候我們沒有手機,見面時間又太少,家里的事情沒法當面交接,就養成了寫字留便條的習慣。”任亞娟說,“有啥事要交代對方,就把內容寫在紙條上放在家里,對方看到就去辦。”
留言越來越多,紙條也越來越厚。任亞娟便把白紙裝訂起來,做成了簡易的留言本。后來就留在了筆記本上,放在桌子上也整齊些,就這樣記了下來,用完一本再續一本。“因為搬家等緣故,不少已經丟失了,保存下來的有23本。”任亞娟說。留存的這些留言本,有自己買的筆記本,也有單位發的《工作手冊》、《客運工作寫實》。
“娟:我給你包了你最愛吃的韭黃餡餃子,放在冰箱里,等回來咱們一起吃。”這是丈夫李全忠在年前出乘時寫下的一條留言。在這剛剛過去的春節里,一家三口依然沒能過一個團圓的除夕,三個人都承擔著春運任務,在不同的列車上度過了春節。在任亞娟的記憶里,一家人只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團聚過一回。而在留言本中也能看到,每逢春節兩人不是你走了,就是我不在,家庭團聚永遠少著一位。
2愛意無限蔓延
“亞娟:昨晚在列車上沒合眼吧?一回來就趴在沙發上睡著了,看著好心疼。你最喜歡的冬果梨湯熬好了,在茶幾上,醒來記得喝,我先出乘去了。”
“全:你喜歡聽的刀郎的磁帶給你買上了,放在錄音機上。”
“娟:我往床頭柜上放了600元錢,你去買件羽絨服吧,天也快冷了。”
“全:我給你買了件羽絨服,放在衣柜了。這幾天說是寒流來了,你穿上吧。我沒給自己買,一是沒看上,其次是我有一件,你光是棉襖,沒有羽絨服,我看著挺好的就給你買了。試試看合適不!”
在任亞娟眼中,生活中為人憨厚的丈夫總是不善言辭,而在留言本里,他卻變得溫柔而多情,心細而甜蜜,時不時還會用“親愛的娟”稱呼她。
“記得有一次,女兒過生日。我回來在留言本上看到他留給我的一段話,是這樣說的:‘親愛的娟,給你買了一個包包,放柜子里了,我看你應該能喜歡,給丫丫買了件衣服。丫丫生日,你的難日,老婆辛苦。”這是丈夫為數不多的情感表達,現在想起來任亞娟心里依然覺得暖暖的。
“其實,不見面吵架的幾率也會少很多,這些年我們從沒吵過架。”任亞娟的一句玩笑話,卻令人覺得十分心酸。24年的風風雨雨,難免有過最困難的時候,任亞娟也想過為了孩子放棄繁忙的工作。但那時,她考上了車長,工作成績優秀的她擁有一個實現自己理想的舞臺。“那時候考上車長是真的不容易,我又舍不得自己辛苦拼出來的成績,而我丈夫也是有工作理想的人,我不能叫他放棄,咬牙堅持吧。”
如今,夫妻倆的留言本都被任亞娟整整齊齊地碼在一起,珍藏在一個精致的木匣子里。24年過去了,任亞娟偶爾把過去的留言本翻出來看看,當時發生的每一件事像過電影般歷歷在目,回看時依然是滿滿的感動。“雖說現在QQ、微信啥的都挺方便,但每次進家門后,第一件事還是想去看本子上他有沒有寫什么話,有沒有交代什么,看完了心里才踏實。”
3 孩子的成長路
“全:這次回去看丫丫,她的小嘴都會叫媽媽了,我高興極了,但心里滿是愧疚。我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什么時候才能把她接回來呀?盼!!!”
“娟:這次你正好是周末在家,帶丫丫到南關什字的西北書城轉轉去,我上次帶她去,小丫頭看漫畫書還挺上癮的。”
“全:女兒說什么時候咱們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我都不知道哪一天,心涼!”
1997年5月21日,對于任亞娟來說,是一個令她難忘的日子。那時,任亞娟剛休完產假便把孩子送到遠在陜西寶雞的姨姨家。任亞娟回憶道,那段日子,她從北京出車回來,便接著收拾東西,給孩子買上些衣服和零食,又坐上趕往陜西的火車。
女兒李卓蔚兩歲時,任亞娟把她接回蘭州,送進了“全托”幼兒園。隨著女兒丫丫的長大,當趕上父母不在家時,丫丫就會到老師、同學、鄰居家里借宿。
去年8月,李卓蔚也成為蘭州客運段的一名乘務員。而她選擇這條路,就是想看看爸媽到底在忙什么,為什么顧不上照顧她。走上工作崗位,李卓蔚很快體會到了鐵路職工的艱辛,也逐漸開始理解父母。
任亞娟告訴記者,卓蔚出第一趟車,就遇到車廂廁所堵住了。“女兒當時打電話給我,向我說明了情況。后來我才知道,她拿著一個破方便面桶,一點一點把臟東西舀了出來,最后發現是一顆棗堵住了廁所。“她在家里哪干過活啊!那一刻,我心里真是很欣慰,我知道我女兒是我和她爸爸的驕傲。”
隨著女兒慢慢長大,也會翻看父母的留言本,在那些看似平凡、卻又滿是愛意的字里行間,感受到的滿是父母的恩愛,家庭的不易。
4工作的好伙伴
“全: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調整到西安二組當班長了,我很開心,現在咱倆可以并肩作戰了,咱倆都要努力工作,看看誰先考上列車長。”
“娟:咱們要業務競賽了,示意圖我還畫不全,咋辦呀……”
任亞娟說,自己從普通列車員,到列車長,再到車隊負責人,每一步都離不開丈夫的支持與鼓勵。而對于工作,任亞娟和丈夫都有著一根筋的態度,永遠把旅客放在第一位。
“家里事情再多,也要先把工作上的事做完。對方工作忙,我就把家務活兒全承包了,一定不能讓他耽擱工作。”任亞娟告訴記者。
盡管現在通訊方便,只要不是緊急的事,任亞娟和李全忠還是習慣性地把話寫在留言本上,習慣看著對方在留言本上的一筆一畫,感受著這個家的溫暖。
在他們看來,24年,經歷了傳呼機、手機短信、QQ、微信等不同的聯系方式,雖然便捷,但都比不上“見字如面”的純情與質樸。寫下的一筆筆留言,期待與牽掛,相知與守候,與子偕老的“家庭心靈史”盡在其中。
“現在翻一下,24年的心酸與牽掛歷歷在目。”任亞娟說。“有時候想他了,就翻一翻看一看,這些留言本是我們美滿婚姻24年的見證。”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