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種版本的2017年度流行語、新詞語、網絡用語等紛紛公布。“十九大”“新時代”“享”“智”“擼起袖子加油干”“打call”……這些“年度熱詞”像一幅幅素描,勾勒出一個砥礪前行、氣象萬千的中國。
所謂“微言大義”,熱詞是感知社會發展最為敏銳的神經末梢。2017年,中國發生的頭等大事,無疑是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次歷史性盛會,宣告了中國“新時代”的到來,發出了世界最大政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政宣言。新的歷史方位,不僅事關國家發展向何處去,也與每一個人的未來息息相關?雌饋“高大上”的熱詞,其實凝結著一種社會共識:人們期待一個更強大的中國,人們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熱詞在變,不變的是家國情懷。回顧5年來的年度熱詞,從2013年的“正能量”“中國夢”,到2014年的“法”“反腐”,從2015年的“廉”“四個全面”,到2016年的“規”“一帶一路”,再到2017年的“十九大”“新時代”,連接起來,就是一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展極簡史。字里行間,洋溢著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大國氣質,跳動著改革創新的時代脈搏。
今天的中國,每一天都在發生令人欣喜的變化,熱詞則以簡潔的方式記錄時代。從“享”“智”,到“人工智能”、“天舟一號”,透過這些熱詞,可以感受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的熱力,其熱度其實已經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2017年5月,“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厚積薄發的“中國創新浪潮”,激蕩著我們這個“其命維新”的文明古國,也在深刻影響世界的發展。
熱詞,也是社會轉型期的一面心理多棱鏡。今天的中國,正處在前所未有的歷史性變革之中,每個人心靈都經歷著頻繁而又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必然投射到社會心態層面,呈現于語言之中。
比如,“還有這種操作”“驚不驚喜,意不意外”表達了人們對于生活急劇變化的陌生感乃至眩暈感;“尬聊”折射出由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過渡過程中的某種孤獨感;面對紛繁世事、人生壓力,“扎心了,老鐵”“油膩”吐槽著人們的焦慮感;“打call”則以激情四射的方式,道出了人們對美好事物、心中夢想的向往與追求。
語言就本質而言,是一種公眾事物。社會在前進,年度熱詞也在刷新,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集體記憶。時光不老,初心不改,邁向2018,“奮斗”依然是我們走向未來的最重要關鍵詞。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