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民間收養行為,嚴禁個體私自收留棄嬰,完善社會保障救助機制,化解公眾隱憂和焦慮,已成為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社會救助走社會化的道路,多元化籌集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
因21年來陸續收養了118名遺孤,并為其創辦福利院“愛心村”,被不少人稱為“愛心媽媽”的河北武安市李利娟,因涉嫌多起敲詐勒索犯罪、擾亂社會秩序犯罪,目前已被刑事拘留,其原本收養的孤兒安置問題已有后續進展。5月5日晚間,記者從河北省武安市市長強延峰處獲悉,李利娟愛心村被取締后,孤兒棄嬰將由武安市政府出錢解決,將會妥善處理所有孩子的上學就醫問題。(5月6日《人民日報》)
昔日曾是全國知名的“愛心人士”,如今卻成為涉嫌敲詐勒索、擾亂社會秩序、涉黑涉惡、收養被拐賣兒童等多項罪名的嫌犯,李利娟故事的驚天“反轉”,令輿論嘩然。李利娟是否犯罪,司法機關自有公斷,暫且不論。然而,“愛心媽媽”李利娟被刑拘,顯然是對公益慈善的一種褻瀆,不僅折射出了民間非法收養棄嬰亂象,而且暴露出了公共救助機制的嚴重缺位。
規范民間收養行為,嚴禁個體私自收留棄嬰,首先需要公共救助機制挺身而出,在收養棄嬰上擔負大任,充當主力,不給民間非法收養預留空間。畢竟,對于棄嬰來說,來自政府的救助遠比民間個體的收養更有保障。問題是,在一些地方,收養孤兒、棄嬰的兒童福利院形同虛設,政府對他們的救助,還比不上一些民間個體的愛心行動。
然而,完善社會保障救助機制,化解公眾隱憂和焦慮,已成為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要知道,建立公辦兒童福利機構,就是保障棄嬰等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權。因此,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救助措施,專門救助這些失去父母關愛的幼童。同時,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社會救助走社會化的道路,多元化籌集資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比如,依法規范收養行為,禁止個體私自收留棄嬰,就是為公眾的愛心行動,提供了一個正常的通道,使民間兒童福利機構規范有序,能夠溫暖真正需要救助的人群。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