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30日,2025年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第四站(西藏·林芝站)在西藏林芝比日山國家森林公園天邊牧場隆重舉辦。作為海拔最高的全國山地自行車賽事舉辦地,林芝充分結合了高原地理特點,科學規劃了兼具競技挑戰與藏牧特色的賽道,吸引了超180名專業和業余選手在越野賽、越野淘汰賽、公開組越野賽、公開組越野淘汰賽四大項目中追逐夢想、騎行天下。
本場賽事由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西藏自治區體育局、林芝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西藏自治區體育產業和設施開發中心、林芝市教育局(體育局)共同承辦,廣東美盛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負責賽事總運營。
29日上午8:45,開賽儀式正式舉行,西藏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國峰、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事業發展處副處長、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副秘書長彭海波、林芝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玉珍、西藏自治區體育產業和設施開發管理中心黨支部副書記、主任達瓦頓珠、林芝市政府副秘書長 索朗仁青、林芝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劉斌、林芝市巴宜區政府副區長梁瀏崴共同出席開賽儀式。
儀式上,林芝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長玉珍為本次賽事致歡迎詞。她表示,打造高原特色體育賽事是林芝市委、市政府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文旅體深度融合的重要戰略方向。林芝歡迎每位戶外運動愛好者深度體驗林芝的風土人情,感受‘人間凈地·醉美林芝’的獨特魅力,林芝也將繼續不遺余力地支持體育賽事發展,推動“體育+”融合發展,向祖國大地展現林芝魅力。
開賽儀式最后,西藏自治區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國峰宣布賽事正式開賽。
賽事首日進行成年男子及女子越野賽、男子公開組A組、B組越野賽和女子公開組越野賽5個組別的爭奪。其中,越野賽賽道全長4.22公里,公開組賽道3公里,在這兩條結合多個專業技術點的賽道上,長距離上下坡路段與泥濘路段是兩個核心難度要素,也成為高手們展示技巧、拉開差距的舞臺。
激烈競爭之后,各組別排名相繼塵埃落定。成年男子越野賽方面,云南隊何學輝拿下本組別冠軍;貴州征途自行車運動俱樂部解禮鵬,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謝光超分列二三名。
在成年女子越野賽方面,青海隊收獲頗豐。青海隊王玉秀、揚毛措包攬冠亞軍;組別季軍由貴州隊宮思英獲得。
男子公開組A組越野賽的競爭在今日絲毫不輸成年男子組。其中,西藏本地車手、西藏亞車隊江村羅布展現出來了及其強大的高原運動的體能素質與面對高原山地自行車賽賽道特點的應對經驗,以領先1分07秒的絕對優勢斬下冠軍;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謝光超收獲亞軍,一日收獲兩枚獎牌的成績也盡顯能力;廣州悅騎俱樂部郭鑫偉收獲季軍,作為沿海低海拔地區的選手表現也十分出色。
男子公開組B組越野賽仍然是屬于能夠更好適應高原運動車手的舞臺。最終,西藏車手、拉薩朋友車隊赤列尼瑪獲組別冠軍;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王金富拿下亞軍;拉薩朋友車隊索朗收獲季軍。
在首日最后進行的女子公開組越野賽決賽組別中,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女將付桂花全程大幅領先,拿下冠軍,這也是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賽事首日收獲的第四枚獎牌;GD BIKE車隊高美紅獲亞軍,在上一站黃江站奪冠后又接連拿牌,實力十分強勁;風車隊旦增白吉獲季軍,為西藏再奪一枚獎牌。
賽事第二日是淘汰越野賽組別的精彩角逐,其中不伐各隊猛將。率先進行的是成年男子越野淘汰賽,第二日的天氣遠比第一日的晴朗,也讓選手又更充沛的精力狀態面對淘汰賽道。
最終,青海隊白生財獲該組別冠軍,這位年輕的青海力量首次站上冠軍臺;西藏隊旦真歐珠獲得亞軍,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朱才平獲季軍。
男子公開組淘汰越野賽方面,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王金富在首日奪銀后愈戰愈勇,拿下組別冠軍;西藏亞車隊江村羅布獲亞軍,也是第二次站上領獎臺;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謝光超獲季軍。
女子公開組淘汰越野賽的冠軍由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付桂花獲得,成功收獲女子公開組雙料冠軍,也為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自行車俱樂部拿下了本站比賽每項組別都收獲獎牌的珍貴榮譽;風車隊旦增白吉與GD Bike車隊高美紅分列二三名,其中旦增白吉本土作戰,成功收獲兩枚獎牌;高美紅作為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的女子公開組老牌強將,也在林芝站留下了圓滿的句號。
至此,2025年中國山地自行車聯賽第四站(西藏·林芝站)在壯美與激情中圓滿落幕。
在“雪域江南”林芝這片人間凈地,參賽選手們不僅挑戰了自我極限,更融入了這片獨具特色的西藏民族畫卷——巍峨的南迦巴瓦峰映襯著奔騰的雅江,蒼翠的林海環抱著古老的村落,悠遠的工布文化在車輪飛馳間流淌。作為318國道上的璀璨明珠,這里不僅擁有海拔3825米高原屬性的國家級專業賽道,更承載著發展高原特色體育、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使命。林芝,正以其獨特的自然稟賦與開放包容的姿態,在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推動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新征程上奮力前行,為中國山地自行車運動書寫著動人心魄的高原華章。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