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首次提出“新基建”,一位位交通人篳路藍縷、砥礪前行,用智慧與汗水,編織起新時代的交通網絡——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中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已經達到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動脈工程,京雄高速公路在數字化、智慧化的風潮下加速邁向“人車路協同數字體”,以華為智慧公路雷達感知方案為參考,打造了全域(路段全覆蓋)、全時(全天24小時有效)、全天候(應對不同氣候條件)的城域智慧高速, 進一步推進京津冀一體化進程。
革新間距,突破感知技術新邊界
智慧交通是城市流動的脈搏。《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中,“推動公路感知網絡與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養護工程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提升公路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被寫在主要任務。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征程要有新擔當。面對于此,京雄高速公路在規劃之初,就確定“全域感知”、“數字孿生”、“云邊協同”等關鍵詞 ,提出了以下建設需求:
1.實現800M路側桿站間隔距離
傳統路側感知單元布設多以100~200米為距離,800米路側桿站間距尚屬國內首次,沒有成熟的方案用于參考。密集度看似下降,但通過算法優化和感知單元的先進產品性能,同樣可以“看得清”、“看得遠”、“無盲區”、“軌跡連”。此外,這一間距設計還充分考慮了未來技術升級的空間,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新興應用提供更加廣闊的數據支持平臺。
2. 實現高標準的人、車、路一體協同
人、車、路協同系統是構建"速度、安全、效率"穩定三角關系的關鍵。在京雄高速公路看來,依托高檢測精度、低時延、全覆蓋的感知網絡,輔以視訊監管平臺、各類場景化應用,實現信息的實時共享與交互,不僅可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減少擁堵現象,還能有效推動精細化運維、精效化管理。
智聯萬物,構建全息路網協同體
針對京雄高速公路的數字建設需求,華為提出了定制化的智慧交通雷達感知方案,依托結合毫米波雷達的雷視融合感知技術,從硬件部署、軟件組網、平臺搭建等方向同步邁進,成功打造可復制的“超距感知網”。
· 整體設備上, 京雄高速公路引入MSE100融合感知引擎、ASN850遠距高精度毫米波雷達、ASN820T隧道毫米波雷達和視頻攝像機等先進設備。全棧設備具備5G無線大規模的組網能力,能夠實現快速、穩定的數據傳輸與通信,構建起高效、可靠的智慧交通通信網絡,在支持海量感知數據的實時上傳與處理的同時,為自動駕駛、智能網聯等新興應用提供強大的通信保障。同時,5G無線組網能力還使得設備部署更加靈活便捷,能夠適應各種復雜環境和場景需求,為京雄高速公路的智慧交通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 軟件組網上 ,京雄高速公路采用了輕量級雷球聯動感知方案。通過優化算法和數據結構,降低系統復雜度和資源消耗,提高感知數據的處理速度和準確性。得益于此,毫米波雷達和視頻攝像機等感知設備被有機整合,形成了一個互補共生的感知網絡——前者負責提供遠距離、高精度的目標檢測數據,后者則負責捕捉道路場景的細節信息。通過雷球聯動機制,兩種感知設備能夠相互協作、相互驗證,共同構建出更加全面、準確的交通感知圖譜。
· 平臺搭建上, 京雄高速公路打造了視頻云控平臺,集成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能夠實現對公路全要素、全周期的數字化管理。通過接入各類感知設備,平臺能夠實時收集并處理海量交通數據,包括車流量、車速、路況信息等,為交通管理部門提供全面的決策支持。同時,還能夠深入挖掘交通數據的潛在價值,為優化交通組織、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提供科學依據。此外,視頻云控平臺還支持遠程檢測和智能調度功能,能夠實時響應各類交通事件,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看見未來,引領車路共智新業態
京雄高速公路的突破性實踐,使其成為智慧交通建設的新標桿,成為一條重新定義智慧公路車路協同的新標尺。
· 在這里,雷達感知探得更廣、探得更全、探得更準。 雷達感知網具有更高的精度、更強的抗干擾能力和更廣泛的應用場景,能夠在800米距離內,準確識別車輛、行人、侵入生物等,實現精準車道級識別,準確掌握每個車道的交通情況。
· 在這里,全路網軌跡連續同步。 京雄高速公路的“連續感知走廊”支持整網目標ID一致性連續跟蹤,讓每輛車都擁有貫穿全程的數字孿生鏡像,為交通調度、事故預警等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
· 在這里,運維管理更為簡易。 憑借強大的感知能力,實時監測設備狀態,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啟動診斷程序。通過智能分析,快速定位問題所在,并主動發出告警信息。這一轉變,將傳統的人工巡檢模式升級為“感知-診斷-示警”的閉環運維體系。
當路側桿站如同數字時代的烽火臺,將感知觸角延伸至視距之外,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京雄高速公路的車來車往,更看到了數字改變生活的創新實踐——或許,這正是未來高速公路的應有模樣。未來,華為也將攜手各界伙伴,繼續深耕智慧交通領域,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更多高速公路向智能化、數字化邁進,讓智慧之光照亮每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共同繪就智慧交通的新篇章。
“數智世界 一觸即達” 選擇華為,讓您的企業輕松數智化。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