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政府正式批復了《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總體規劃》。 規劃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設備設施先進智能、現代物流便捷高效、港航要素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齊全、市場發展環境優良、支持保障綠色平安,具有較強區域輻射力和產業支撐力的規模化、現代化、國際化長江中游航運中心。
近兩年,國家將長江經濟帶發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而作為其中游城市群核心,武漢對經濟帶整體發展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本次的總體規劃獲批無形之中也成為了一種必然。可以預想,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建設必讓武漢在整個經濟帶的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而同時,武漢自身各區,特別是涉及到的沿江各區域必將受到極大利好。
眾所周知,武漢因港而生,因港而興。一直以來,武漢都及其重視港口建設。特別是自2013年7月以來,武漢新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目前武漢新港已建成陽邏港、花山港、金口港、經開港等17個集裝箱港口泊位,全省8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和80%的集裝箱運輸是通過武漢新港實現的。
隨著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規劃獲批以及后期相關建設的開展,各大港口必將蓬勃發展的新時期。而與此同時,其所在的區域也將獲得重大發展機遇。
下面覓窩君將選擇其中的幾個區域與大家做簡要的探討。
首先要提到的必然是陽邏港。可以說,陽邏港是武漢新港的核心,陽邏港岸線平順,地質結構穩定,不淤不滯,水深常年保持在7米以上,是長江中上游第一個按國際標準設計的專業化集裝箱碼頭。
近幾年來,武漢加大陽邏港建設發展力度,使之在充分發揮內河航運作用,發展江海聯運,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上產生了積極作用。
陽邏港發展也極大帶動了整個陽邏的區域發展,尤其是依托港口的區域,配套有了相當大的完善,各類大型商超大量出現。
同時,隨著去年底,地鐵陽邏線(即21號線)的通車運營,進一步促進了陽邏的區域價值提升。而由于這一區域不限購,近兩年更是受到購房者的追捧。
第二個要說的港口是花山港。花山港是交通運輸部與省政府共同規劃的武漢港江南核心港區,也是武漢新港三大核心港區之一。
全港規劃總建設面積3.2平方公里,岸線總長2580米,沿線布置15個5000噸級的集裝箱泊位,分三期開發。2014年3月31日,花山港一期2個5000噸級泊位建成運營開港。
而2018年1月7日,花山港收到武漢海關的批準證書,成為武漢市江南地區唯一的外貿集裝箱港區,也是直接就近服務于武漢自貿片區和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唯一江海聯運港口。
毫無疑問,花山港對整個花山片區的促進也是必然的。而隨著光谷自貿區的發展,花山片區域潛力也將進一步顯現。
武漢花山港建設中
盡管相對于光谷中心城區,花山較為偏遠,目前各類配套也尚欠缺,但其后期規劃是相當強大的,而且除花山港之外,東新管委會也遷至花山,軟件新城也有大量知名大企業進駐。
同時,像萬科、碧桂園、聯投、億達得知名房企也紛紛布局花山,據覓窩君所知,目前花山待售樓盤有碧桂園生態城東境、億達云山湖、聯投花山郡,意向花山的朋友可多多關注。
第三個要說到的是江夏的金口港。金口港區位于武漢市江夏區,軍山大橋下游,緊鄰京珠高速。港區岸段岸線順直,水深良好,可滿足3000噸級的船舶常年通航。
金口港基本處于自然狀態,岸線資源尚未全面開發利用。
據了解,金口新港區擁有2.05公里長江深水岸線,1.3公里陸域縱深,3.3平方公里豐富的未開發土地資源。因此,與武漢其他港區相比更具有開發潛力。
近些年,隨著武漢的全面發展,各區都有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一眾遠城區更是實現華麗逆襲,江夏便是其中之一。
江夏金口新區建設規劃圖
起初,大家更多的將目光放在區內文化大道沿線及廟山開發區,但是自去年下半年開始,關注金口的購房者迅猛增加。
據覓窩君與關注金口項目的購房者溝通獲知,近來金口之所以大熱,一來是不限購,且相對低廉的房價。
二來也是得益于金口港未來的強大發展潛力,以及金口通用汽車城帶來的利好。總的來說,金口未來受關注度只會越來越高。
武漢新港還有眾多組成部分,覓窩君只是選取了其中的三個港口做了簡要的介紹,但不論如何,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未來將極大促進這些港口,以及這些港口所在區域的發展。
這些區域中的大多數目前與主城區相較,仍較偏遠,但其潛力是毋庸置疑的,其明天值得被看好!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