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兩天的中美經貿磋商首輪接觸日前在北京結束。從會后發表的簡短新聞稿可以看出,雙方談得很艱難,以各自表達立場為主,雙方就擴大美對華出口、雙邊服務貿易、雙向投資、保護知識產權、解決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當然,雙方在交換意見中也進行了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在有些領域達成了一些共識。同時,雙方也認識到,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需要繼續加緊工作,取得更多進展,雙方同意繼續就有關問題保持密切溝通,并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顯然,最終談判結果如何,目前難有定論。
那么,若中美爆發貿易戰,航運業作為國際貿易的衍生品,將受到怎樣的影響呢?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5837億美元,其中海運方式出口約3150億美元,出口集裝箱貨物貿易量約1064萬TEU;中國對美國進口1539億美元,海運方式進口約840億美元,進口集裝箱貨物貿易量約274萬TEU。
BIMCO首席航運分析師Peter Sand說,航運業與美國集裝箱進口水平是否走低休戚相關,這可能會成為中美之間貿易摩擦的一個“結果”。如果航線貨運量下降,過剩船舶的持續增多會導致船舶使用率下降,同時會伴隨著泛太平洋航線的運費和盈利下跌。
身為BIMCO 主席、希臘船公司Common Progress 首席執行官的 Anastasios Papagiannopoulos先生表示,當兩個對大部分航運領域極為重要的國家發生貿易摩擦時,全球航運業自然會受到關注。
德魯里集裝箱研究部門高級經理Simon Heaney表示,其中,中國從美國進口集裝箱量的180萬標箱以及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300萬標箱都將被納入這些高關稅的范圍之內。也就是說,近2.5%的集裝箱運輸貿易將受到影響。
PIERS統計的遠東至北美航線的主要貨種和運量數據顯示,2017年主要貨種運量達1196萬TEU,其中家具和家具用品、纖維制品、通用電氣設備等生活消費品占比最大,運量高達532萬TEU。如此粗略計算,此次美國對中國擬增加關稅領域的貨種,占據遠東至北美航線運量達到438萬TEU;若按照中國至北美航線運量占其中40%的比例計算,此次涉及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的貿易量約為180萬TEU。
Sand總結說,對于航運業來說,對于這兩個國家的在泛太平洋區域進行集裝箱運輸的進出口貿易商來說,這樣的不確定性,處理起來真的是一個巨大負擔。隨著這種下降趨勢持續的推進,不僅僅是集裝箱領域,干散貨航運領域中,以鋼、鋁和大豆為代表的運輸也將受到進一步影響。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