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久久久成人国产精品-99久久久-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成人-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欧美日韩a级片-欧美日韩aaa

  • 手機站
  • 微信
  • 搜索
    搜新聞
    您的位置:首頁 > 水運

    長江中的洲與舟

    長江在不停地東流,也在不斷地演變。歷三國至唐代的近700年間,中下游江陵至揚州之間,最顯著的變化,就是江中先后涌出的數(shù)百座沙洲,又相繼隨波而消失。

    其中有些大型洲嶼,主體位置也在不斷發(fā)生位移。當(dāng)時江陵以西的江、沱之間,早就存在上百個沙洲,其間最大的有百里洲。江陵以下較大的沙洲也不斷涌出。典籍里載有名稱的大洲約有60個。最為著名的,自上而下有夏洲,石首山以下的赭要洲,城陵磯以下的彭城洲,石碼頭以下練洲,蒲圻山北的蒲圻洲,長洋港一帶的簰洲,武漢江段的鸚鵡洲、東城洲,灄水口附近的武洲,雙柳鎮(zhèn)江邊的崢嶸洲,浠水境內(nèi)的五洲,西塞山江中的三洲,九江附近的桑落洲,南京江段的蔡洲、張公洲、長命洲和白沙洲等。這些沙洲和航行于江中的數(shù)萬艘舟船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南梁的文學(xué)家庾信在《哀江南賦》中所抒的“落帆黃鵠之浦,藏船鸚鵡之洲。”就是古代文人對長江中洲與舟之間關(guān)系較早地認(rèn)識。

    從中可知,除所有岸港之外,江中大小洲嶼,作為水中之港,也可供過往舟船就近依泊。

    沙洲的涌出,使河床與水流發(fā)生較大的變遷,造成江道分汊,給當(dāng)時木帆船的通航、避風(fēng)、泊舟造成了有利條件。這種特殊的水運文化景觀,在我國所有大型河流中,只有在長江中才能觀賞到。

    1.

    水師樓船遍江州

    位于江陵西南江中的百里洲嶼體長達100多里,故而得名,其洲尾緊臨江陵,因此又名江陵中洲,東周時已經(jīng)存在!对娊(jīng)·召南》、《尚書·禹貢》等古籍,對此洲均有記述。至六朝時期,它已成為哨守江陵為兵家必爭的最大沙洲。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親率16萬大軍南征荊州牧劉表。八月劉表病亡,他的8萬水軍和1000多艘蒙沖斗艦,盡歸曹操所得。有了這支強大水軍師,合師24萬,從百里洲與江陵之間啟航,浩浩蕩蕩,順流而下,舳船千里,旌旗蔽空,妄圖一舉而滅孫權(quán)、劉備。結(jié)果在蒲圻赤壁江段為孫劉聯(lián)軍擊敗,檣櫓灰飛煙滅。魏黃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命大將軍夏侯尚等人領(lǐng)軍10萬南下,欲攻占江陵,與東吳守軍為爭奪百里洲而展開激戰(zhàn)。魏軍打敗吳將諸葛瑾后,在百里洲安營扎寨,并架起浮橋,志在一戰(zhàn)而奪江陵。二月下旬,諸葛瑾卻領(lǐng)兵偷襲百里洲,燒毀浮橋,魏軍死傷無數(shù)大敗而逃。此次江陵保衛(wèi)戰(zhàn)中,東吳泊駐在百里洲北岸的大量戰(zhàn)艦和運輸船只,盡被魏軍燒毀。

    往下至鄂州,據(jù)《水經(jīng)注》記:“江之右岸有船官浦,歷黃鶴磯西而南矣,直鸚鵡洲之尾下,江水溠洄伏浦,是曰黃軍浦,昔吳將黃蓋軍師所屯,故浦得其名。”汊江浦深,有大洲相隔,是伏泊軍舟的隱蔽深港,所以戰(zhàn)時鸚鵡洲常有軍舟進入,成為水師要塞。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九月,侯景叛軍舟師自建康西上,曾命部將宋子仙夜襲郢州,伏兵藏艦于鸚鵡洲汊江之中。東晉興元二年(公元403年),桓玄篡奪朝權(quán),建立桓楚,自稱皇帝,改元大亨。當(dāng)時原北府兵中的將領(lǐng)劉裕、劉毅、劉道規(guī)等人起兵反桓玄。公元404年劉裕水師戰(zhàn)敗桓玄戰(zhàn)將吳甫之。4月劉道規(guī)率水軍追擊桓玄至湓口(今九江市東)的桑落洲,桓玄大敗。此后,他退回荊州,大造樓船200余艘,領(lǐng)水軍2萬多人,自江陵東下,在今黃岡境內(nèi)雙柳鎮(zhèn)彎曲江道中的崢嶸洲與劉裕水師相遇,桓玄敗退。戰(zhàn)后崢嶸洲與桑落洲均為劉裕水師要塞。140多年后,梁討伐侯景,陳霸先領(lǐng)蒙沖、斗艦2000余艘,甲士3萬,在九江水域大戰(zhàn)侯景部將侯鑒,奪得桑落沙洲。

    下游的建康(今南京)江段120里水域中,更是沙洲密集。其間有城西南12里的蔡洲、城西南5里的張公洲、城西北40里的上下新洲以及馬昂洲、禪洲、貴洲等洲港,戰(zhàn)時均為兵家必爭之洲。

    梁承圣元年(公元552年)二月,侯鑒在桑落洲被陳霸先擊敗后退回建康,占據(jù)張公洲布陣,又受到梁朝的名將王僧辨舟師的迎擊。決戰(zhàn)中,侯鑒駐泊于張公洲邊的指揮舟——水門大艦被擊敗燒毀,水軍散亂。王僧辨舟師乘勝順秦淮河向城內(nèi)進攻。侯景即令津主張賓以河中的舳艫和海艟船只裝石沉入水中,以圖堵塞航道,但最終沒能阻擋住王僧辨水軍攻入城中。侯景叛亂4年,最后在張公洲一戰(zhàn)以潰敗而終結(jié)。

    2.

    紅葉林籠鸚鵡洲

    鸚鵡洲,三國時期,其主體位置在今武漢市武昌蛇山之南,北部洲尾接近黃鵠磯下,即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堡以南。洲左支汊為大江主流,右支汊道夾江的下段,就是著名的船官浦,常泊舟群集。唐時鸚鵡洲已發(fā)生了兩大明顯的改變。一是主體位置向左移動,已逼近江心,使船官浦失去了夾江的形態(tài)。但仍不失為良好的洲港。二是唐時它已從過去的軍民兩用港變?yōu)閱我坏纳堂裰邸U撈湫沱,崔顥?ldquo;芳草萋萋鸚鵡洲”的名句便是它綠茵溢美寫實。在李白的筆下,鸚鵡洲的美,是“煙開蘭葉香風(fēng)暖,夾岸桃花錦浪生”。

    洲的秋景則更耐人尋味。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由左拾遺貶官外放江州時,泊船鄂州,在黃鶴樓放目觀景,臨窗題吟:“江邊黃鶴古時樓……紅葉林籠鸚鵡洲……”。真可謂秋林紅樹勝春花。若述其繁華,女詩人魚玄機在武昌上岸后,則吟有“大江橫抱武昌斜,鸚鵡洲頭萬戶家”的詠唱,其繁昌可謂江洲之唯一。

    作為鄂州三大港區(qū)之一的鸚鵡洲,與南北岸港雖無明確的分工,唐時,它主要是賈舶停駐港。亦有遷客騷人“藏船鸚鵡之洲”,留下了許多名篇佳句。如詩人錢起乘舟經(jīng)鄂,就選在江中落帆,有《夜泊鸚鵡洲》一詩,吟誦嶼上的夜景:“月照溪邊一罩蓬,夜聞清唱有微風(fēng)。小樓深巷敲方響,水國人家在處同”。這清淡的筆調(diào),描述了詩人夜泊洲頭的見聞:月光之下,溪流之邊的一桅船蓬;微風(fēng)里飄來的清越歌聲,深巷中傳出的敲擊鐵方的樂聲……如此的恬然,可貴、可享的鬧中之靜。白居易從黃鶴樓回船夜中,揮抒《夜聞歌者》(宿鄂州)五言一篇:“夜泊鸚鵡洲,江月秋澄澈,鄰船有歌者,發(fā)詞堪愁絕。歌罷繼以泣,泣聲通復(fù)咽……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夜淚如真珠,雙雙墮明月。借問誰家婦,歌泣何凄切?一問一沾襟,低眉終不說”。詩人在集泊的舟群中,忽然聽到有一位年輕女子的如泣如訴的歌聲,便尋聲相問,歌者卻終不予相告。從詩中的“鄰船”句中,可知當(dāng)時鸚鵡洲亦如盛唐時期一樣,呈現(xiàn)著舳艫匯聚之盛。

    晚唐詩人來鵠于大年除夕之夜乘船來到鄂州,停橈泊船后郁然地沉吟出《鄂渚除夜書懷》:“鸚鵡洲頭夜泊船,此時形影共凄然。難歸故國干戈后,欲告何人雨雪天。著撥冷灰書悶字,枕陪寒席帶愁眠。自嗟落魄無成事,明日春風(fēng)又一年”。詩人在新年來臨之際都難回故鄉(xiāng)洪州。這也許是詩人中在洲頭最凄然的泊駐。崔塗進士船過鄂州,泊舟如此,題《鸚鵡洲即事》七律一首。吟景詠舟:“……幽島暖聞燕雁去,曉江晴覺蜀波來。何人正得風(fēng)濤便,一點輕舟萬里迴”。此外,蔣吉在一個深秋之夜,停棹登洲,詠《旅泊》七絕一首:“霜月正高鸚鵡洲,美人清唱發(fā)紅樓。鄉(xiāng)心暗逐秋江水,直到吳山腳下流”。這是詩人所聽到的來自酒樓里美人的妙歌,與白司馬所聞舟中女子的悽然之音,決然的不同?v然如此,詩人還是歸鄉(xiāng)之心如江水般地向著吳山流去。如此,鸚鵡洲之舟,隨波自四面八方而來,又逐流向八方四面而去。鸚鵡洲的繁華與美麗,直至宋代,仍然是“汀洲如畫引帆檣”的興隆。

    3.

    二水中分白鷺洲

    唐時金陵的港口和航運,由慘淡所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岸港集中的許多碼頭銳減,而江中的洲港和沙浦靠船處,卻依然比較活躍。這其實是自然生態(tài)的演變和航運業(yè)劫后變中求生的結(jié)果。歷史上金陵江段120里水域中,體積較大的沙洲有城南10里的烈洲、城西南13里的茄子洲和蔡洲、張公洲等,雖然大都尚存,但由于洲體松軟,有的已不能泊舟。其他如上下新洲、馬昂洲、禪洲、貴洲,都已被舟師占據(jù),成為軍事港塞。此時金陵城西著名的白鷺洲,卻積沙擴體,增為周回15里的大型洲港。沿岸常聚泊較多的舟楫。 唐天寶六年李白從長安失意南游到金陵時,所吟題的詩歌之中,有三篇詠及此洲。其一是《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冶城訪古跡,猶有謝安墩……白鷺映春洲,青龍見朝墩……”。詩人登城觀察,眺望間卻發(fā)現(xiàn)西南江中的白鷺沙洲,正春色滿浦。第二首是七律《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樓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詩人沒有預(yù)想到在鳳凰臺上也見到了位于三山近處江中的白鷺洲。依李白所見,這個偌大的沙洲,把江水一分二流,主泓和支汊都可通舟泊船,顯然醒目,于是他又一次將它吟入詩中。李白對白鷺洲念念不忘,是因為他在此有舟宿的經(jīng)歷。如此便有第三首:《宿白鷺洲寄楊江寧》。那次他夜立船頭吟唱:“朝別朱雀門,暮棲白鷺洲。波光搖海月,星影入城樓。望美金陵宰,如思瓊樹憂。徒令魂入夢,翻覺夜成秋。綠水解人意,為余西北流。因聲玉琴里,蕩漾寄君愁。”這是李白贈給江寧楊縣丞的別寄。他于清晨在秦淮河朱雀航內(nèi)的朱雀門(已被隋廢,此僅延用其名)登舟啟航,出河口溯長江向西南進發(fā),傍晚便到達白鷺洲,靠船泊宿。

    以舟航的角度賞讀,那時、那夜的白鷺洲,恐怕絕不止李白的孤帆獨泊。晚唐詩人許渾乘船也有在金陵遇到阻風(fēng)麻煩,因而吟詠了《金陵阻風(fēng)登延祚閣》一詩紀(jì)之:“極浦千艘聚,高臺一徑通。……登閣漸漂梗,停舟憶斷蓬……”。數(shù)以千計的舟船聚集在一個沙洲的周邊,均因受阻于風(fēng),不得張帆而航。于是詩人便將此景吟入詩中。其“極浦”,猶言大浦。在金陵,當(dāng)時能泊舟千艘的,除白鷺洲外,別無他處。晚唐詩人徐鉉曾在白鷺洲臨舟送別友人,題贈《又題白鷺洲江鷗送陳君》:“白鷺洲邊江路斜,輕鷗接翼滿平沙。吾徒來送遠行客,停舟為爾長嘆息……”可見,此洲在金陵港區(qū)中興盛的一般。這些題吟,如同信史,詠證了唐時金陵江中數(shù)處洲嶼,已部分地取代著岸港的功能,或為靠泊石頭津、新亭碼頭的舟船,起著過渡或中轉(zhuǎn)的作用。白鷺洲和新林浦,直到宋代,還檣帆如林。

    在金陵(今南京)江段,唐時除白鷺洲外還有一座較大的沙洲,它就是著名的烈洲,它的主體周圍50多里,洲中有小河穿過。主泓即大江從洲左流過,右汊為支江。此洲自三國時,就已形成了天然的良港。據(jù)《金陵新志·洲浦》記載:烈洲“吳舊津所也……商客多泊如此”。因此洲可避烈風(fēng),故此而得名。它與江寧岸港相隔不到10華里,岸港被蕩平后,烈洲和白鷺洲同興,成為商舟集泊、貨物吞吐的水中要港,經(jīng)久不衰。北宋的詞人賀鑄,舟行到此時,吟有《烈洲守風(fēng)》七言律詩一首:“張帆早發(fā)石頭城,淹泊風(fēng)波百里程……”可證至北宋時期,烈洲依然有商旅們泊舟、避風(fēng)的良好洲浦。

    4.

    兩三星火是瓜洲

    瓜洲在長江干流諸多沙洲中,可謂后來居上,享譽之盛無與可比。它的演變歷史久遠。約在1萬年前,古長江在今揚州和鎮(zhèn)江之間奔入東海。3000多年后,這一帶還是個喇叭形的巨大灣口,但江岸已在向南緩慢移動,瓜洲也隨之在江底堆積,成為水中暗沙。西漢枚乘在《七發(fā)》中賦有“……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文中未提及瓜洲。三國時期,揚鎮(zhèn)江段江面依然開闊。 魏黃初六年(公元225年)十月,曹丕登廣陵城,在江邊舉行閱兵,史稱“廣陵觀兵”,也未見瓜洲之名。明代人編寫的《開沙志》中記述“吳主亮城廣陵,古時無瓜洲……”明確指出三國后期,揚州江中還沒有瓜洲。到西晉初年,揚鎮(zhèn)段江面已經(jīng)縮窄,江水流速增快,江底暗沙堆積增大,長江喇叭形灣口已向下移至海安,即今南通一帶,瓜洲就在這時終于露出水面,因形體似瓜,故名瓜洲。清代的于樹滋編纂的《續(xù)瓜洲志》中還附有“瓜洲全圖”。

    瓜洲的全盛之時,在唐代初期至天寶初年。李唐對南北大運河的充分利用,使整個長江流域水上大交通的格局迅速形成。從而把瓜洲推到了運河和長江航運的焦點之上。當(dāng)時瓜洲作為揚州的江中之港區(qū),規(guī)模宏大,正有詩人盧綸所吟“千帆入古津”的壯觀氣勢。因此,唐代詩人們無不提翰歌贊。凡在此泊舟或經(jīng)此啟航者,大都有題吟留存。如盛唐的孟浩然曾從瓜洲乘船渡江去京口,吟有《廣陵別薛八》和《揚子江望京口》等篇,都直接或間接地詠及至瓜洲。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詩人岑參在邊塞創(chuàng)作的《武威暮春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洲……”為友人回到讓人懷念的瓜洲而慶幸。中唐時的張祜在《題金陵渡》中吟有“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的名句。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登上相位的李紳,也吟有《宿瓜洲》一詩。白居易以“長相思”詞牌所填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以瓜洲為淮、汴的終點。晚唐官至御史中丞的高蟾,乘船于夜間到達瓜洲,即抒賦《瓜洲夜泊》:“一夕瓜洲渡頭宿,天風(fēng)吹盡廣陵塵……”等等,都為瓜洲而即景抒懷。

    瓜洲有盛,也有所落。唐中后期,由于陸岸與江中水文的演變,自唐玄宗開元(公元713-741年)至唐德宗貞元(公元785-805年)的100多年間,長江向南推移了10公里。在代宗大歷時(公元766-779年),瓜洲已與廣陵陸岸相連,成為揚州江岸邊的一個渡口。海潮再也不能涌入城中,潮信難見,壯觀的廣陵潮消失。揚子津被沙洲阻隔,山陽瀆不能直接與長江相通。江南的船只自京口渡江后,須繞道瓜步(今江蘇儀征)沿儀征河才能進入山陽瀆北上。漕船商舟經(jīng)此常沿船之患。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潤州刺史齊浣,興工開鑿了長達25里的伊婁河,“渡揚子、立埭”與江北運河相通。伊婁河開在瓜洲與揚子津之間,溝通長江。從此瓜洲再次成為南北運河與長江交匯點上的舟航要港。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李白再游揚州時,特別在《題瓜洲新河餞族叔舍人賁》詩中,尊敬地贊頌齊浣:“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豐功利生人,天地同朽滅……”

    到了唐末,瓜洲連陸,已成為城壘。長江主航道更向南移,瓜洲與京口之間距離更近了。正如王安石此時所吟“京口瓜洲一水間……”據(jù)《續(xù)瓜洲志》中的“瓜洲全坍圖”觀之,到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瓜洲全城已坍入江中,昔日瓜洲城鎮(zhèn)中的繁華街市、名園佳境,都已付之東流。真可謂是滄海桑田之變。

    (新媒體責(zé)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wǎng),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quán)轉(zhuǎn)載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nèi)容轉(zhuǎn)自其他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

    3、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nèi)進行。電話:010-67683008

    時政 | 交通 | 交警 | 公路 | 鐵路 | 民航 | 物流 | 水運 | 汽車 | 財經(jīng) | 輿情 | 郵局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wù)合作:010-67683008轉(zhuǎn)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復(fù)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wù)所 李大偉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女男在线观看| 尤勇智的个人资料简介| 液氨化学性质| 黄视频在线网站| 五年级小数除法竖式计算题100道| 孤独感拉满的头像| 夏娃诱惑| 西游记tvb| 澳门风云2演员表| 香港之夜电影完整版在线播放| xxxxxxxxxxxx| 手机图片jpg格式转换器免费| 冰封侠| 都市频道在线直播观看| 美术《对称的美》| 拷打| 小姐与流氓| 白洁少妇董汐星空传媒影视| 我说你做| 边缘行者 电影| 台州林毅| 韩国电影《致命的诱惑》| 黑太阳731在线观看| heidi klum| 卫途轮胎| 影库影片| 新红楼梦惊艳版| 女生被草视频| 洪熙| 山东教育电视台直播| 一句话让男人主动联系你| 欧美xxxx做受性欧美蜜臀av| 天天快乐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洛嘉| 肮脏性感的人| 尸语者 电视剧| 青山知可子最经典十部电视剧| 护花使者歌词| 抗日最新电影| 姐妹姐妹演员全部演员表| 我的快乐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