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會議現場。
12月22日,國家郵政局、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北京聯合召開紀念郵政機要通信事業60周年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電視電話會議,總結成績,表彰先進,激勵廣大郵政機要通信干部職工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永不懈怠的精神作風繼續做好新時代郵政機要通信工作。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郵政局副局長劉君主持會議。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榮林參加會議。
馬軍勝和李國華向獲得表彰的優秀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祝賀,向關心、支持、幫助郵政機要通信事業發展的有關部門和同志,以及為郵政機要通信建設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老同志和奮戰在一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崇高的致意和衷心的感謝。
馬軍勝指出,60年來,在黨中央的關懷下,郵政機要通信工作戰線的干部職工繼承和弘揚了優良革命傳統,忠誠于黨,恪盡職守,團結奮斗,甘于奉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出色完成了工作任務,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郵政機要通信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績離不開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離不開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郵政管理部門和郵政企業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此次表彰活動是郵政體制改革以來首次獲得中央批準、規格最高的評比表彰活動,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郵政機要通信工作的關懷和重視,必將極大地激勵郵政機要通信戰線上的廣大干部職工扎實做好新時代的郵政機要通信工作。
馬軍勝強調,黨的十九大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意味著郵政機要通信開啟了跨越發展的新征程。要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做好郵政機要通信工作。要居安思危、不懈努力,發揚成績、開拓進取,繼續完成好黨和國家交給的郵政機要通信任務,不斷續寫郵政機要通信事業新篇章,為決勝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郵政業努力奮斗。
針對下一步工作,馬軍勝提出四點要求。一要牢記使命,對黨忠誠,做踐行“四個意識”的表率。全行業全系統各級黨組織要將郵政機要通信工作作為重要任務,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有力抓手,努力把郵政機要通信打造成全行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的先鋒模范。二要一絲不茍,永不懈怠,做落實法規制度的表率。全行業要大力發揚“三嚴三實”作風,落實法規制度要“實”,監督檢查要“嚴”。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生產作業,從嚴制定規章制度,從嚴開展監督檢查,從嚴進行執紀問責,努力成為全行業遵章守紀、較真務實的典范。三要加大投入,精益求精,做提升服務質量的表率。各級郵政企業要把提高機要通信服務質量作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點任務之一,正確處理政治任務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不斷提高機要通信服務質量和安全防范能力,建立完善選拔考核激勵保障機制。四要政企同心,多方協作,做共同擔當職責的表率。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和郵政企業要進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優化作業體系,提高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加強與交通運輸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共同完成好郵政機要通信的政治任務。
李國華指出,郵政體制改革以來,各級郵政企業在抓好經營發展的同時,狠抓機要通信安全管理,講政治,明確機要通信工作方向;保安全,狠抓機要通信工作重點;提能力,不斷夯實機要通信工作基礎;強素質,切實加強機要通信隊伍建設,較好地完成了機要通信服務任務,為確保黨和國家的政令暢通作出了積極貢獻。為進一步強化機要通信地方管理,李國華強調,各級郵政企業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今后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把貫徹落實中央精神轉化為抓工作、嚴管理、保安全的動力。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全面完善機要通信安全管理體系,牢固樹立憂患意識、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嚴格落實機要通信安全管理責任制。要強化安全能力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的工作體系,為機要通信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要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機要通信管理,加強溝通協調,共同完成好機要通信服務任務,持續提升郵政機要通信服務質量,開創機要通信工作的新局面。
會上,張榮林副總經理宣讀了聯合表彰決定。國家郵政局機要通信司機要通信處等先進集體、河北省秦皇島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楊永等先進個人在會上受到表彰。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北京市機要通信局張進宇、內蒙古包頭市郵政管理局孫淑華分別代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就努力做好新時代郵政機要通信工作作了表態發言。
國家郵政局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相關負責同志、北京局及北京郵政分公司相關負責同志在主會場,其他省(區、市)各級郵政管理部門和郵政分公司負責同志在分會場參加會議。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