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年前的今天 漢口首設郵政信筒
圖文:“見字如面”是一種難得的情懷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武昌彭劉楊路郵政支局是武漢市現存最老的郵政建筑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凌燕通訊員高健
寫下一封信,投入郵筒里。于是,這封信開始了一場小小的旅行。然后,它到達目的地,被輕輕拆開。我們認真寫下的每一句話,被收信人認真地閱讀。
所謂“見字如面”,就是這樣的吧。
■日歷標簽
1900年5月3日,漢口首次設立了郵箱。
現代郵政的兩個關鍵人
走進位于江漢經濟開發區的郵政文史展館,中國郵政的發展史如同一張漫長畫卷,鋪陳在眼前。
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就有了郵驛通信。甘肅嘉峪關出土的彩繪《驛使圖》,上面有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古代“郵遞員”形象。“他沒有嘴巴,表示守口如瓶。”展館工作人員介紹,郵驛在我國沿襲了幾千年,“目前在湖北當陽、麻城等地還有明清時期的古驛遺址留存。”
明朝時期民信局的出現,代表著民郵興起。1842年,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通商口岸辦“客郵”。1878年,大清海關開始試辦郵政,并發行了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這些都還不是現代郵政在中國的開端。現代郵政在中國的落戶與發展,跟兩個人密切相關。一個是英國人赫德。他1854年來華,1863年起擔任海關總稅務司,將西方現代郵政理念帶到了中國,是中國現代郵政體系的創建人。另一個關鍵人物是張之洞。他率先意識到現代郵政的重要性,并力排眾議上奏清政府開辦國家郵政,撤除外國在華郵政。
1897年2月,大清郵局正式成立;同年,漢口郵政總局成立,并于1900年5月3日首次設立了郵箱。中國現代郵政就此起步。1911年時已形成全國郵政網絡,并能與各國郵政聯盟接軌。
湖北郵政的滄桑巨變
“漢口郵政總局是湖北郵政的前身。”湖北省郵政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向楚天都市報記者介紹,“盡管時代變遷,但湖北郵政從未中斷過。”
回看其百年歷程,它的發展一直與時代緊密相連。1926年劉少奇領導漢口郵政工人大罷工,與帝國主義列強爭奪郵權;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沿海與內地交通阻斷,漢口成為郵運中心。武漢至長沙、武漢至陽新、武漢至宜昌3條郵路成為與西南、東南及抗戰大后方通郵的主要干線;1938年武漢淪陷,淪陷區的湖北郵政開辟出由漢口經蔡甸、馬口、仙桃鎮、潛江至沙市的旱班郵路,1939年又開通漢口經新堤至監利直通西南的步班和水上郵路,成為淪陷區與非淪陷區之間運郵的主要干線;1945年1月14日,漢口上海路郵政大樓在空襲中被炸毀,它曾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自建郵政大樓(現在的上海路郵局大樓為1953年重建);1949年5月16日武漢解放,湖北人民郵政管理局成立,迅速恢復省內、省際郵路……
此后,歷經滄桑的湖北郵政終于開始平穩、快速發展。“解放初期,全省的城市投遞員只有406人,其中武漢165人。如今湖北郵政的員工已有2.4萬人。”該負責人介紹,目前湖北郵政下設17個市(州)分公司,67個縣(市、區)分公司,1600多個服務網點。擁有700余條郵路,單程總長度7.4萬公里。“以前是郵遞員騎自行車走街串巷,現在我們全部用上機動車了。”交通工具的改善讓投遞效率不斷提速,2017年全省信件和包裹的投遞量達8949.64萬件,“預計2018年投遞量將過億。”
如今十項全能還有高科技
今天的郵政除了郵遞業務,郵儲銀行、郵政速遞物流、中郵保險、中郵證券等都滲透進了百姓生活。截至2017年,湖北郵政企業、郵政銀行、速遞物流三大版塊的收入規模達134.95億元。
同時,郵政服務的方式也越來越新潮。武昌彭劉楊路郵政支局是一幢灰色的老式樓房,也是武漢市僅存的郵政百年建筑。前日下午,記者一走進大樓大廳,門口一個白色機器人就眨著眼睛說:“你好,我是大堂小助理,我叫旺寶。”
據了解,這個機器人可以引導市民辦理業務,人多時安撫排隊人群的情緒,智力相當于5至6歲的兒童。記者問旺寶:“你累不累?”它思索了2秒,果斷回答:“為人民服務,是旺寶的工作職責。”
市民吳女士介紹,5歲的兒子特別喜歡旺寶,“每次我來辦業務,他都要跟來和旺寶玩,兩人經常是一問一答,聊得還蠻過癮。”
省郵政相關負責人說,今年推行的正是“智慧服務年”,高科技已經進入郵政工作的方方面面,顯著地提升了效率。現在的武漢郵區中心局,是華中地區最大的郵件集散處理中心,也是全國郵運網絡七大一級郵區中心局之一,通過自動化分揀設備,郵件日處理量可超過150萬件。而在各郵政支局的大廳里,都有各類郵政業務的自助服務設備。年內,湖北郵政還將實現1298個金融網點智慧服務全覆蓋。26歲的姚小姐說,“只用刷一下身份證,以前要花半天的事兒,現在幾分鐘就搞定了。”
想一個人還是寄封信吧
如今的郵政,已不是百年前的舊模樣。在漢口江旺路郵政支局,記者遇到了正在咨詢個性郵票訂制的市民劉女士。她準備為女兒的18歲生日訂制一套專屬郵票寄給親友,“以前我們就是請客吃飯,蠻累人。這次想搞點不一樣的,個性郵票蠻有意義,也蠻潮。”
除了郵票有訂制,郵局也開始顯露起性格。省郵政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湖北省有三十多個文化主題郵局。其中武漢市有黃鶴樓郵局、櫻花郵局等7個。在主題郵局里,有文化題材的郵品和文創產品,還有慢遞約投、個性明信片閃印等服務。
如今擁有電子郵箱、QQ、微信等多種通訊方式的人們,還會寄信嗎?答案是:會!
那些立在街頭的綠色郵筒,雖然數量在減少,但并沒消失。“信件郵寄的高峰應該是在上世紀90年代。”省郵政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省仍有200余萬個信報箱,郵政信筒約2500個。
有趣的是,一些年輕人正在重新啟用傳統郵寄,作為與他人交流的方式。從事互聯網營銷工作的郭先生是一位明信片忠粉,“我經常出差,走到哪兒都會寄當地的明信片給朋友。幾年下來,一說起某個地方,總有朋友說‘你給我寄過那里的明信片呢’,我就特別開心。”他說,“我是帶著感情寄出明信片的,收到的人也能體會到我的情緒。”
28歲的宜昌人李意在漢工作6年,除了每周打電話回家,每個月他還會寫一封家信,從沒斷過。他說,自己和父母都不擅于表達感情,電話里一般就是噓寒問暖,提醒按時吃飯什么的,“寫信就不一樣了,會字斟句酌。更重要的是,字跡能一直留在紙上。我媽說她閑下來就會把我這些年寄回去的信,一封封拿出來讀,有時讀著讀著會笑起來。”李意感慨地說,如果沒有這些信,他可能都不會知道媽媽有多想他,“這就是信的特別。任何時候打開,溫度都在那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