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2018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工作會議舉行。
會議透露,今年深圳將將開工建設深茂鐵路、贛深客專深圳段,開通廣深港客專香港段,新開倫敦、馬德里等國際航線5條以上,南坪三期等8個重點道路建設項目確保完工通車,還要推進100個擁堵節點優化改造,打通20條斷頭路,新增自行車道206公里……
規劃新增寶坪、寶鵬兩條東西快速路 推進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速新通道
深化重大通道規劃研究,幾大工程令人矚目。
一是規劃新增寶坪、寶鵬東西向快速通道。
其中寶坪通道是寶安至坪山的一條雙層快速通道,寶鵬通道則是西起沿江高速,東至外環高速的一條總里程約72.8千米的快速通道,預計新建段29.1千米,改造段43.7千米。
二是完成機荷-惠鹽、鹽壩、南光、廣深高速深圳段等高速公路和僑城東路北延、皇崗路等一批重點改擴建項目規劃研究,完成濱海大道深圳灣總部基地段、中心區中軸線局部路段下沉方案規劃研究,優化完善全市路網結構。
其中僑城東路北延初步規劃為北起福龍立交,順接深華快速,南至濱海大道,并預留南延接跨海通道條件,全長約17.3千米,主線雙向6車道,其中隧道5座,總長約15.5千米。
三是推進深圳至深汕特別合作區高速新通道、高鐵新通道規劃建設,支撐合作區建設開發。
據初步規劃,近期擬利用現狀通行能力較為富余的惠深沿海高速(惠大高速-廣惠高速段)向西延伸銜接深圳南坪快速三期、向東延伸銜接合作區規劃珠東快速路,通道長約65千米, 可實現深圳市中心與深汕合作區90分鐘通達。
遠期規劃研究鹽壩高速公路跨海東延-稔平半島-合作區南北快速路。起點接鹽壩高速公路,向東經大鵬半島后以橋梁或隧道形式跨越大亞灣海域至稔平半島,終點接合作區規劃南北快速路,通道長約75千米,可實現深圳市中心與合作區90分鐘通達。
二、城軌大拓展
深茂鐵路、贛深客專深圳段開工 力爭穗莞深城際線年底通車
研究謀劃深圳至河源或梅州新線路、深圳至湖南新通道、深珠公鐵復合通道,推動深圳鐵路樞紐總圖規劃獲批,開工建設深茂鐵路、贛深客專深圳段,開通廣深港客專香港段。
推進平湖南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加快平南、平鹽鐵路改造方案研究,完善鐵路集裝箱貨運體系。
抓緊開展西麗、機場東、平湖、光明城、坪山等重點樞紐規劃建設,促進鐵路樞紐與城市中心協調發展。
加快城際鐵路建設。
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線深圳地區布局規劃方案,謀劃深珠、深中、深惠河、深汕、深莞、深莞增等城際軌道及港深西部快軌、東部軌道通道,預留城市軌道延伸至河套地區,并爭取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線網規劃,穩定穗莞深城際南延段和深惠城際規劃方案,構建與國家鐵路功能互補的城際鐵路網。
加快穗莞深城際線深圳段建設,力爭年底前建成通車。
新開倫敦等5條以上國際航線 國際郵輪航線也將新增5條
今年將重點發展全球創新型城市、歐美澳熱點城市和“一帶一路”節點城市航線,新開倫敦、馬德里、布魯塞爾等國際航線5條以上。
推進機場第三跑道、T3衛星廳規劃建設,謀劃第二機場規劃選址,力爭完成樟坑徑直升機場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優化機場國際中轉流程,力爭144小時過境免簽和24小時過境免檢政策落地。
對標新加坡和香港,制訂深圳自由貿易港構建方案,力爭成為國家自由貿易港試點港口。
推進深圳港集裝箱近距離內陸港體系方案研究,開展鹽田東港區項目前期,完成西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
推動實施降低運價、便利通關手續等措施,提升駁船和鐵路運輸比例至21%。
加密深中水上巴士,新開5條國際郵輪航線。
四、更多新道路
南坪三期等8條道路完工 媽灣跨海通道等力爭開工
今年繼續加大軌道交通建設力度。6、8、10號線等三期及三期修編工程土建完成80%,12、13、14、16號線等四期工程加快建設,全年完成投資約230億元。
加大城市道路建設力度。
完工一批:確保完成南坪三期、石巖外環、丹平北延等8個項目。
開工一批:力爭媽灣跨海通道、梅觀市政化南段、鹽龍大道、綠梓大道等9個項目開工建設。
推進一批:大力推進26個在建項目建設,深華快速路主線通車,春風隧道盾構機始發,坪鹽通道、桂廟路、東部過境連接線隧道主體貫通。
前期一批:推進望海路、梅觀市政化北段等項目可研編制和大鵬大道、月亮灣快速化等項目初步設計、概算編制等前期工作。
全年道路建設項目投資計劃超過70億元,同比增加16.7%。
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完成外環高速、沿江高速二期、東部過境高速土地整備,項目進入全面施工,東部過境高速實現與蓮塘口岸接通,惠鹽高速改擴建工程全面建設。
五、坐車更方便
試推100臺商務高端出租車 新開和優化公交線路85條以上
繼續創新公共交通服務模式,今年將試點推出100臺商務高端型巡游出租車和100臺無障礙出租車,優化機場、車站、口岸等重要交通樞紐特殊時段交通保障模式,探索培育“客運+旅游”的運游結合新模式。
新開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85條以上、微巴線路10條以上,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提高至95.8%。
推進深汕莞惠區域跨界公交運營銜接一體化,完善市際公交服務。
鼓勵長途客運班線采用聯程聯運方式,推動取消800公里以上省際道路客運班線。
制定運價動態調整方案實施細則,推進巡游出租車運價向政府指導價過渡。統一巡游車、網約車駕駛員從業資格,推動巡游車、網約車融合發展。強化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規范管理,出臺管理辦法,加快推廣電子圍欄、共享鎖樁以及電子牌照,實現精準管理。
六、精準化治堵
推進100個擁堵節點優化改造 研究推動交通擁堵收費政策
全面開展口岸樞紐、學校、醫院等熱點片區交通改善,啟動城中村交通治理,推進100個擁堵節點優化改造,打造10個治堵精品工程,打通20條斷頭路,力爭新建、續建200公里次支路,推廣實施潮汐車道、借道左轉等微改善。
提升道路施工疏解標準,保持主干道高峰車速26公里/小時以上。
修訂小汽車增量調控細則,出臺二手小汽車交易周轉指標管理、外地車管理等調控制度。
擁堵收費
利用經濟杠桿引導小汽車使用,研究推動交通及限時停車政策,推動擁堵和重點區域停車價格調整,研究在深鹽二通道等設置。
七、解決停車難
建成20個機械式立體停車庫 新增路內泊位1萬余個
今年將出臺機械式立體停車設施建設運營管理實施細則,推動建成龍崗中心醫院等20個機械式立體停車庫;新增路內停車泊位10500個;建成月亮灣等4個公交綜合車場,啟動大田洋等20個公交綜合車場規劃建設,逐步緩解醫院、老舊小區等熱點區域停車難和公交停車難。
八、慢行更舒適
新增自行車道206公里 10個片區試點三網融合
完善慢行交通規劃體系,出臺慢行交通設計指引,加大自行車道設施供給,新增自行車道206公里、自行車停放設施8000處,推?龍華-福田等一批跨區自行車道試點建設,完善自行車智能停放等配套設施。
加快軌道、常規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制訂軌道-常規公交換乘接駁設施建設標準,落實軌道站點銜接規劃,推動軌道沿線公交換乘樞紐建設,持續優化軌道、常規公交站點周邊的慢行接駁網絡,開展白沙嶺等10個片區三網融合試點,構建多元融合交通服務體系。
九、智慧型交通
所有交通服務網上可辦 出臺自動駕駛管理政策
整合行業數據,搭建海陸空鐵一體化綜合管控平臺,分級授權,實現電腦端“一鍵登錄、一屏盡覽、聯動指揮”,手機端多維度、實時查看全行業數據。
出臺重點車輛GPS考核管理辦法,制定貨運車輛智能化監控標準,利用人臉識別、行為檢測技術,實現對全市危險品運輸車輛、泥頭車、拖車等重點貨運車輛智能化監控。
推進全委245項行政服務互聯網流程改造,豐富“交通在手”功能,增加行政許可預約、辦理、繳費、審批查詢等功能。
整合路內停車、商業停車場實時泊位數據,搭建全市停車智慧化管理平臺,緩解停車難問題。
制定數據共享清單和共享規則,培育交通大數據行業發展。
加強與騰訊、滴滴、華為等合作,試點應用公交、地鐵“乘車碼”。
上半年出臺自動駕駛管理政策,推動跨座式單軌、空軌、智軌等新型中運量系統研究,持續推進智慧駕駛試點應用。
2017年深圳交通辦成11件大事
1 新開國際航線16條,拓展力度創歷年之最。深圳機場通達36個國際熱點城市,歐美澳三大洲直航。
2 歷時5個多月開通深中水上巴士,實現深中1小時生活圈,珠江西岸市民航空出行更便利。
3 推廣純電動公交車超1.6萬輛,成為全球率先實現公交100%純電動化的大城市,守護“深圳藍”。
4 交通工程招標“擇優”改革,“掐尖”選擇優秀隊伍,交通建設市場凈化效果初顯。
5 開展“行走深圳”和專項治理,解決案件71.6萬件,交通設施品質明顯提升。
6 全國首創出租車運價動態調整機制,紅綠的同城同價,破解紅綠的“分區運營”等歷史積弊。
7 預約巴士、高峰巴士、社區微巴、企業服務巴士…創新公交服務更加接地氣惠民生。
8 破題自行車“圍城”,率先出臺鼓勵規范發展若干意見,探索特色共享單車共管共治模式,深圳騎行指數位居內地主要城市榜首。
9 全國首創“淘寶式”學車,自主選擇“先培后付”付款方式,第三方監管改革破解駕校行業規范難題。
10 探索網約車許可“全網絡、全自動、零現場、零費用”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成全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標桿。
11 嚴管與嚴罰結合,梳理10類嚴重違法違規行為頂格處罰,結合智能化手段應用,強化行業安全生產意識。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