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桶井土家族鄉農業觀光產業園俯瞰四周,無論是金絲皇菊園中,還是柚子種植基地里,道路四通八達,連通鄉里山外。
曾幾何時,這個位于貴州省德江縣北部的土家族鄉,道路不通暢,產業難發展,當地有民諺:桶井石窩窩,出門就爬坡。
鄉黨委書記吳飛介紹,桶井鄉如今在交通建設方面“多點開花”,尤其在產業路上,累計投入5200多萬元,新建產業路37條,硬化里程90余公里。
這只是貴州山區產業路建設的一個縮影。自2015年底實現“縣縣通高速”后,貴州逐步將交通建設重心轉向農村路網建設,產業路愈發通暢,小康路更加有望。
路修到哪里,產業就發展到哪里。地處黔渝交界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近年來一邊多渠道投入抓交通等基礎設施,一邊引進大公司面向重慶市場發展“訂單農業”。
道真縣縣委書記劉東明介紹,2016年,全縣新增縣鄉、通村公路1485公里,是“十二五”時期總和的1.8倍。有了路,擺脫貧困就更有希望了。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5萬畝,覆蓋2.8萬農戶9萬多人,近兩年帶動4700戶1.43萬人脫貧。
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田秀珍是有名的養殖大戶,牛羊加起來數量超過500只。為了發展養殖,她流轉了200多戶村民的上千畝山地種植牧草。養殖搞得風生水起,產業路更幫了大忙,不愁有東西運不出去。田秀珍與人合作,在湖南長沙成立了活牛(羊)宰殺農莊,推出了自己高山牧場養殖的“跑山羊”“跑山牛”品牌。“銷路沒問題,我還收購當地群眾的牛羊,以便幫他們賣個好價錢。”田秀珍說。
在貴州一些山區,流傳這樣的順口溜:人走山路豬坐轎,人在流汗豬在笑;不是肥豬要坐轎,而是山中沒有道。這反映了當地群眾對交通改善的期盼。
現如今,隨著脫貧攻堅縱深推進,“交通先行”已成為貴州山區干部和群眾的共識。與此同時,交通建設力度也在逐年加大。到2019年,貴州將建成通組硬化公路9.7萬公里,實現全省“組組通”。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