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機掛彈空中巡航。龐龍勛攝
加力、滑跑、起飛……一架架滿載彈藥的戰鷹接連升空,呼嘯著飛向海天之間。
5月3日,南海艦隊航空兵某團機場,一派忙碌景象。在機場指揮塔臺,記者翻開團里的飛行日志,上面記錄的一行行數據顯示:幾個月來,這樣高強度的訓練和戰備起飛,已是“家常便飯”。
部隊改革一天天推進,全團上下一絲不茍地練兵備戰,潛心研究戰法訓法,戰備值勤絲毫不見松懈,官兵們用實際行動迎接改革大考……
目送戰鷹升空,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記者走進機場附近的團史館。
櫥窗里,陳列著一面泛黃的枕巾,這是當年出色完成戰斗任務后,中央慰問團送來的慰問品。然而,就在那次戰斗結束后的第二年,該團幾十名官兵響應號召,脫下軍裝……
歷經4次調防、6次轉隸,該團成立49年來,部隊由北到南,轉戰萬里海疆,“枕巾”和它背后的故事,一次次被人提起。
穿越時光,面對單位撤降并改、個人走留進退,官兵們又會交上怎樣的答卷?
“沒什么好說的,像老一輩一樣,一切行動聽指揮,我們一樣能隨時打起背包就出發!”團政委張冠增快人快語:“面對改革,如果說官兵一點也不擔心、沒想法,那是假話。但我堅信,作為一支有著優良傳統的部隊,在抉擇面前,我們都能跳出個人‘小圈子’,站到改革的‘大棋局’上。”
跑道邊的機庫里,記者看到一級軍士長李清寶正帶著戰士們檢查飛機。入伍30年來,他經歷了4次部隊調整改革,看到了部隊裝備、設備一次次更新換代,也見證了部隊戰斗力一次次換羽重生。
“改革是大勢所趨,只要有利于部隊發展,只要有利于戰斗力提升,我們都甘愿當改革‘鋪路石’!”幾代戰機更換,李清寶與時俱進,轉型跟上,始終是機務保障“大拿”,他的話說出了全團官兵的心聲。
加力、滑跑、起飛……一架架滿載彈藥的戰鷹接連升空,呼嘯著飛向海天之間。
在飛行員準備室里,記者見到了某飛行大隊副教導員李鵬飛。他和家屬分居兩地多年,今年初辦完家屬隨軍安置手續后,在駐地買了房,兩口子終于團圓。然而,因為“年齡到杠”,李鵬飛被列為轉業對象。
“個人的離開,是為了集體輕裝上陣!”雖然不舍得離開,但李鵬飛的話語依然堅定。
改革之際,像李鵬飛這種情況,在該團還有不少人。從機關到連排,從團領導到普通一兵,從機場待戰的飛行員到后方保障的機務人員,每次交談,記者都能從他們的言辭之中,品出他們對部隊的難舍之情,可真的面對走與留的艱難選擇,他們都堅定地選擇服從組織安排。
近年來,該團一直多地駐訓、多方向執行任務,常年有一半兵力遠離駐地在外執行任務。
3月下旬,該團千里轉場駐訓,副政委王維新主動請纓帶隊。而就在出征前幾天,王維新已被確定為轉業對象。
駐訓期間,王維新始終堅守在一線,值班值勤毫不含糊。在某重大演練任務中,他帶領機務人員連續奮戰,及時排除飛機突發故障,確保了任務完成。
副團長鄭有區是一名參加過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的“老機務”。然而,外人不知道的是,當時鄭有區的孩子突遇車禍,直到戰機“米秒不差”飛越天安門后,他才趕回家照顧孩子。
“走留都是改革需要,只要在位一天,我就一定為戰機保駕護航到最后一秒!”這是鄭有區的回答,也是全團官兵的生動寫照——
某新組建單位急需抽調業務骨干。按照標準條件,團黨委劃定了初選人員名單,征求個人意見時,50余名符合選調條件的官兵,無一例外地表示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奔赴新單位新崗位。
加力、滑跑、起飛……一架架滿載彈藥的戰鷹接連升空,呼嘯著飛向海天之間。
夜幕低垂,團長吳鄭軍已經穿戴好飛行裝具,作好了再次出征的飛行準備。
此次改革,吳鄭軍和其他團領導一樣,都將面臨職務和崗位的調整變化。
“人在十字路口最容易迷茫,這個時候,黨員干部的身體力行是最有效最有力的引導。”說起幾名團領導,張冠增如是說。
不久前,團里接到多批次外機抵近我領空偵察的通報,吳鄭軍帶領飛行員緊急起飛、直撲目標。他們按照處置規定堅決實施驅離,10多分鐘后,外機悻悻離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機場跑道上,一道道胎痕密密匝匝、連成一片。這是團長吳鄭軍和戰友們駕駛戰鷹留下的痕跡。
“歸航看到機翼下的海岸線,感覺很幸福。作為一名海軍飛行員,能駕戰鷹維護祖國海疆權益,那是最值得驕傲的時刻。祖國需要我,一飛敢爭先,我們珍視每一次飛行,絕不辜負這個時代!”
吳鄭軍的話還回響在記者耳畔,他和戰友已快步跑向戰機,一架架戰鷹噴射出一道道藍色尾焰,在暮色中顯得異常耀眼。此刻,他們已與戰機融為一體,箭一樣地沖向海天……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