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十八屆中共中央紀委第五次全會在北京召開。回顧過去一年,中國共產黨反腐力度空前,中紀委全年立案調查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達40名,平均每月至少有3名省部級及以上高官被調查,創改革開放以來年度“打虎”的最高紀錄。反腐成效空前的背后是執政黨紀檢監察體制機制的創新與改進。諸多媒體評論稱,本輪中共反腐不再是一場所謂的“運動”,而正在變成一種新常態。
關鍵詞一:打虎出重拳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令計劃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冬至,《新聞聯播》之后8點檔節目中公布的這則消息,幾秒之后便成為全球媒體捕捉的重點,解讀隨之洶涌而來。英國廣播公司評論稱,中國反腐動真格的了,不管級別多高,職位有多敏感,誰都不是“碰不得”的。
過去一年,令計劃并不是頭一個所謂“碰不得”而又被調查的高官。7月底,隨著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調查公布后,“刑不上常委”的不成文規定被打破。不久前,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公布了一組數字,“中央紀委監察部對涉嫌違紀違法的中管干部已結案處理和正在立案審查的68人,周永康、蔣潔敏、李東生、李崇禧、申維辰等30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目前,正在立案審查的還有令計劃、蘇榮、朱明國等案件。”
關鍵詞二:巡視短平快
2014年,巡視工作明顯加快節奏,中央巡視由每年開展2輪增至3輪,專項巡視亦成為中央巡視的新動作。2014年第三輪巡視工作全部為專項巡視,這將成為巡視工作“新常態”。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本平介紹說:“專項巡視打法靈、準、狠,節奏短、平、快,哪里有問題就巡視哪里,誰問題突出就巡視誰,循著問題線索而去。可以圍繞一件事,一個人,一個下屬單位,一個工程項目,一筆專項經費,開展專項巡視,或針對已巡視過的地方或部門殺個回馬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心存僥幸者感到震懾常在。”
據中紀委介紹,包括山西嚴重腐敗問題和白恩培、萬慶良等人的問題就是通過巡視發現的。目前,中央和省級巡視都已經全面啟動,巡視已逐步實現全國“一盤棋”的戰略態勢。
關鍵詞三:跨國追逃獲突破
2014年中國境外反腐追逃的打擊力度史無前例,追逃追贓取得突破。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設立國際追逃追贓辦公室,建立國際追逃追贓工作協調機制,摸清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外逃的底數。
7月,公安部召開會議,部署“獵狐2014”行動。10月,最高檢、最高法、公安部、外交部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敦促在逃境外經濟犯罪人員投案自首的通告》。在相繼舉行的APEC、G20等大型國際性會議上,反腐敗國際合作穩步推進。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表示,國際反腐敗網絡的形成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建立一個國際反腐敗網絡對中國來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證明我們國家的反腐敗已經全面的、系統的、規模化的走向了國際合作過程,對國內的反腐是一個支持態勢。
此外,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建立反腐敗執法合作機制,啟動反腐敗執法合作網絡。2014年全年共追逃500多人,追贓30多億元。
關鍵詞四:制度建設在路上
回顧過去的一年,中共反腐取得空前成效與不斷完善的制度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表示,之所以強調制度的重要性,是因為制度落到實處是本輪反腐成效顯著的重要原因。“制度的跟進與建設,和執行與落實,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偏廢。作風建設和治理貪腐成效,信心度攀升是因為制度是實實在在地發揮作用。讓制度有了執行力,在這一過程中很多黨員領導干部對制度產生了敬畏感,收手、收心,也就成了打造反腐高壓新常態。”
2014年10月中共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依憲治國。輿論普遍認為,今后中國的反腐敗的“車輪”將在法治化的軌道上不斷前行。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以四中全會為標志,我們要把反腐從治標向治本轉化。治本就是預防腐敗,換句話說,通過法律來規范公共權力的運行。下一步我們在預防腐敗方面還要出臺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公共權力良性運行。”
外界注意到,習近平主席在他不久前的新年賀詞中向民眾、海內外輿論傳遞了繼續強力推進反腐的決心:“我們要繼續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毫不動搖轉變作風,高舉反腐的利劍,扎牢制度的籠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里,腐敗分子發現一個就要查處一個,有腐必懲,有貪必肅。”(記者 翟磊)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