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內設機構、清理議事協調機構,此系2014年全國紀檢系統內部改革“主旋律”之一。昨日,中紀委官網通報了“清理議事協調機構”成績單:省級紀委參與的議事協調機構,從原來的4619個,減至460個,精簡比例高達90%以上。
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啟動了兩輪機構改革,其機構改革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調整內設機構,如增設紀檢監察室(由原來的8個增加到12個)、新組建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室;清理議事協調機構,經過兩輪改革,中紀委的議事協調機構從125個清理至14個。
在中紀委的帶動下,去年各省級紀委也啟動了大規模清理行動。中紀委通報稱,繼省級紀委清理議事協調機構之后,市級紀委也已啟動相同改革。
議事協調機構,通常是指為了完成某項特殊性或臨時性任務而設立的跨部門的協調機構。
新京報首席記者 王姝
焦點1
為何精簡議事協調機構?
各類領導小組多,職能發散、主業荒疏,文山會海滋生“四風”
2013年中紀委首輪機構改革時,中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撰文闡述清理議事協調機構的必要性,“(各級監察機關)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著定位不準、職責不清等問題”。
中紀委官網昨日刊文通報“清理議事協調機構”成績單時,也提到,“議事協調機構多、各類領導小組多,既造成職責不清、職能發散、主業荒疏,又造成文山會海,滋生‘四風’”;“(清理議事協調機構)解決職能越位、錯位、不到位問題”。
湖北一基層紀檢干部對新京報記者說,此前議事協調機構的主要問題就是“戰線過長”,過多介入了政府的工作,結果“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紀檢監察機關的執紀監督“主業”反而受到了影響。
焦點2
議事協調機構有多少?
29個省級紀委中,25個議事協調機構超100個,湖南多達252個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31個省份的省級紀委中,除西藏、青海未通報清理情況,其余29個省份的省級紀委中,25個此前設置的議事協調機構都超過了100個。
其中,湖南最多,達252個。其他如安徽(213)、廣東(213)、福建(204)、江西(200個)4省超過了200個;廣西(199)、湖北(197)、四川(190)3省份也接近200個。
焦點3
如何清理議事協調機構?
該取消的一定取消,該退出的一定退出;一邊清理,一邊防反彈
中紀委確定的議事協調機構清理原則是“該取消的一定要取消,該退出的一定要退出”、“堅決把不該管的工作交還給主責部門”,使紀檢監察機關“把拳頭攥起來”,聚焦主業。
按上述原則,各省級紀委的議事協調機構調整,經歷了兩三輪才取得了目前效果。如湖北省紀委經歷了三輪“瘦身”,終將議事協調機構從197個減至12個。
中紀委官網刊發的一篇關于湖北省紀委清理議事協調機構的文章顯示,該省紀委辦公廳有關負責人稱,湖北清理議事協調機構時“一邊清理,一邊防止反彈”。
焦點4
哪里省級紀委清理力度大?
16省份精簡幅度超90%;天津市紀委保留議事機構最少,僅8個
上述5個議事協調機構原超過200個的省份,去年均清理了九成以上議事協調機構。
如廣東,將原有213個議事協調機構減至10個,減幅95.31%,在31個省區市中清理力度最大;湖南由252個減至15個,精簡率僅次于廣東,達94%。
3個議事協調機構曾接近200個的省份,精簡幅度同樣超過了90%:湖北從197個減至12個,精簡率達93.9%;廣西從199個減至18個,精簡率達91%;四川從190個減至19個,精簡幅度達90%。
精簡幅度同樣超過90%的省份還有8個:浙江、河北、上海、北京、山東、云南、天津、遼寧。
目前,天津市紀委保留的議事機構最少,僅8個。內蒙古最多,共計25個。其次是安徽(21個)、山西(20個)。其余25個省區市(青海、西藏暫未通報情況)均保留了10余個議事協調機構。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