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來,無論是跨境公路鐵路、海外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還是參與國際運輸公約,都有亮眼成績。當然在推進交通運輸互聯互通的工作中也面臨困難和挑戰,如大型交通建設項目融資問題、部分建設項目現場安全保障等問題。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地緣政治錯綜復雜,民族、宗教和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各異,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過程中,面臨許多不同于國內建設和以往國際合作的困難和挑戰,比如大型交通建設項目(特別是那些公益性強但經濟效益弱的項目)的融資問題、各方面對項目的認知差異以及部分建設項目現場的安全保障等等。
對于這些困難和挑戰,我們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與沿線有關國家建立了穩定的工作機制和溝通渠道。比如,在上海合作組織交通部長會議、中國—東盟交通部長會議、中國—中東歐交通部長會議亞歐交通部長會議、中巴經濟走廊交通基礎設施聯合工作組、中俄運輸分委會等。通過這些工作機制和交通運輸領域的各種國際組織和論壇等多邊平臺,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有關國家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充分溝通,平等協商,達成了諸多合作共識,也共同推出了許多務實的具體措施,這些都對推動互聯互通建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推進交通設施互聯互通,雖然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但也取得了一些經驗。比如在推進實施“一帶一路”倡議3年多的實踐過程中,中巴經濟走廊率先建立了由兩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建設企業和金融機構共同參加的工作機制,共同編制了走廊遠景發展規劃,確定了重點合作領域,啟動了早期收獲項目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中落實最好、發展最快的項目,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旗艦項目。根據巴方統計,中國企業對巴基斯坦的實際投資已超過了200億美元,大量的建設項目為巴基斯坦創造了近2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和1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
中巴經濟走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的經驗,值得在“一帶一路”其他走廊建設中借鑒和推廣:一是要有機制保障。在彼此充分互信的基礎上,與合作目標國建立穩定的工作機制,確保內外溝通的順暢進行,達到“共商”的目的。二是要有規劃銜接。要充分照顧到沿線國家的利益和關切,結合這些國家的發展規劃,制定走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的總體方案,達到“共享”的目的。三是要有早期收獲項目。制定規劃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沿線各國應該確定幾個有迫切需要且具備一定實施條件的早期收獲項目,集中有限資金,重點推進這些項目盡快落地,從而達到“共建”的目的。(張艷玲)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